一辆装甲车,那是装啊装啊装啊装。
    可年龄越大,越崇尚自然,前世就是如此,到后面已经很少会化妆,比较注重养生和平时的保养,审美观也开始像自然简洁大方舒服等上面转变,这习惯一直保留到今世。
    一个人生活久了就容易惯着自己,怎么舒服怎么做,不喜欢勉强自己,更不喜欢别人要求你做什么,一旦过了那条线就容易反感,产生排斥。
    光这一点上说和沈济洲在一起真的合适,他从来不要求你做什么,只要是你,就全盘接受,就如同孟醒也全盘接受他一样,对于对方的缺点也好优点也好,都选择包容,对于不一样的观念和观点也都选择相互尊重。
    对待某一件事,我们可以有不一样的看法,不论认不认同,也尊重对方的观点。
    当然,实在三观不正是肯定无法沟通的,这样的两个人是走不到一起的,她和沈济洲肯定没到那种地步,就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都会相互迁就一下配合对方,更多的时候是沈济洲配合她。
    他才十九岁,很多对于感情上的习惯现在正是最好养成的时候,都说男人是需要调教的,沈济洲已经做到不需要调教就已经让她无话可说了。
    暑假两个月过的飞快,这个暑假是最难熬的,大家都焦急地等到这录取通知书,自然有人欢喜有人愁,渐渐大家都先后时间不等的拿到录取通知书。
    她倒是一点都不紧张,成绩下来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肯定能考上,虽然不是高考状元,但成绩查不到哪里去,超过录取分数线很多,只要没有意外,她必然会考上,再说本地的考生本身就有优势。
    她将这些话告诉孟父了,可他还是紧张的不行,几乎三天两头的打电话来问她有没有把握考上c大,又是试探又是鼓励,偶尔还来个激将,并劝她如果考不上就再复读一年,甚至为了让自己安心说她:“你不是吹牛的吧?考了这么高的分啊?”
    父亲什么都好,人也温和,唯独这一点让她有些不能忍受。
    除了她没有压力之外,还有个就是从来没有为考试担心过的沈济州了,这家伙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没心没肺。
    随着暑假一天天的过去,他们的录取通知书终于都下来了,沈济洲和她都考上了c大,意外的是,前世杨晋明明报考的是工商大学,今生居然也进了c大,而罗迦,如愿以偿地进了b大。
    孟父知道她考上c大的时候乐坏了,家里也因为她考上理想大学的事气压高了很多,这让孟瑞总算松了口气。
    只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孟醒高达近万元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生活费等等,这些钱一下子让孟母的脸跨了下来,可这是读书教育费用,她必须得给出,让节省惯了的她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简直比割肉还疼。
    孟醒并没有打算要家里的钱,她现在钱够用,和母亲感情再淡漠也是自己的血亲,也心疼她赚钱不易,能不用家里的钱她就不用家里的钱。
    只是孟父显然不这么想,在他看来什么钱都可以省,唯独读书的钱不能省,他当年因为贪玩没有考上大学,一直非常遗憾,最大愿望便是自己的孩子都考上大学弥补他的遗憾,而他一辈子也因为没有考大学的事错过多次升迁机会,哪会再让自己的孩子受同样的苦。
    可能是他的这种强烈的情感影响了孟母,孟母虽然如同割肉,但在教育问题上也没有苛责过孟醒,除了高中去学校闹那次,之后没有给她学费生活费的事,可后来也都由孟父补上了,一个星期生活费掐死了二十块钱,一天三块。
    孟母也是算好的,孟醒住在学校,吃在食堂,一天三块钱绰绰有余了,这还是孟父一定要给的,要她来说,吃的喝的都有了,还需要什么钱啊?一分钱都不用花!
    这倒不是她苛责孟醒,是她自己对自己也这样要求的,没有必要从来不乱花钱,孟父每次被她抠的不行,忍不住说她,“如果中国人人都像她这样的话,那外面的东西都卖不出去了,还做生意?跟鬼做去。”
    这时孟母就会反驳他:“我怎么没买东西,小瑞的那些衣服鞋子自行车哪样不是我买的?”
    孟父是双子座,花钱比较随意,两人因这个问题不知吵过多少次架,哪怕乱花了一两块钱孟母都要念叨好几个时辰,常常念叨的孟父受不了,就骂她是‘吵架精’。
    这也是孟醒不愿意回家,孟瑞也烦孟家二老的原因,尤其现在孟父孟母都有种更年期的感觉,这种精神折磨真的比鞭子抽还难受。
    孟醒受不住父亲的软话,总算是回家,她回家是为了说服父亲,学费她自己出就行了,可刚到家门口,还没有进家门,就听到母亲和父亲的吵架声。
    “她不是在外面打工吗?暑假赚了多少钱叫她全部交出来!”她听到孟母凶悍的声音:“都养她倒十八岁了,还要我们养?一年这么多学费,很多大学生不都在外面勤工俭学啊!有了伙食费和住宿费都交了还要什么生活费?”
    “你知道什么东西呀?她才十八岁,在外面打两个月工能有多少钱?有朋友偶尔和朋友吃饭买衣服,她那点钱保她自己都不够,你还想她的钱,你真是钻到钱眼里去了!”。
    “吃饭买衣服!我一年到头都没买一件新衣服,就你们金贵,一个个今天你买衣服,明天她买衣服,衣服多的都穿不完了,整天不归家门,在外面野在外面混,你现在这么宠着她啊,我看她能混出个什么好东西来!”
    孟父可能是实在受不了她了,语气都有点无语了,“哪个女孩子不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她现在上大学了,要交际,她这些同学以后都是她的人脉你懂不懂?人脉你懂不懂?”
    孟母大声的吼回去:“我不懂!就你们金贵就你们懂!我要她钱怎么了?她是我女儿我还不能要她钱了?要钱是给我花了吗?还不是给她自己交学费!”
    孟母委屈的眼眶都红了,她一心为这个家,做牛做马累死累活,可一个个都跟她唱反调,没有一个跟她一条心的,她是这么省着是为了谁啊?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他们吗?
    孟醒站在门外听了一会儿,坐在楼梯间的阶梯上坐了很长一段时间,抱着双膝默默流泪,冷的仿佛身在三九冬季。
    之后她掏出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抑制着哽咽的声音强制镇定,“爸,我临时有事不回来了,报名费你们也不要费心了,我暑假打工领了工资,加上这三年的奖学金够用了,而且我已经申请了助学贷款。”
    “什么不回来啊?好好的申请什么贷款干什么?家里又不是没有给你上学的钱!”孟父不满地训斥她,孟醒却能听得出里面的关心,这种关爱让她心中的委屈一下子迸发出来,差点哽咽出声。
    她连忙将手机拿远了些,平复了一些心情波动,才问出心底的疑惑:“爸爸,我到底……是不是妈妈亲生的?”
    问出这句话之后,她再也压不住心中藏了多年的委屈,痛哭出声。
    第 63 章
    其实孟醒心里何尝不明白,正是因为清楚的知道自己是母亲亲生的,才会委屈的想哭,如果只是捡的或者抱养的,她还有理由有借口告诉自己不要太奢望母爱,大不了离的母亲远一点,因为她是捡的。
    可是她很明白,自己不是捡的,她的相貌完全遗传的父母身上的优点。
    小时候她也不止一次的怀疑自己是不是捡的,是不是被人扔到大门口抱回来的,甚至小时候晚上睡觉时听到猫发春的叫声,以为是有人把孩子扔在她家门口了,就像扔年幼的她一样,特意去开门看,看到的只是一只猫。
    长大后身体脸型都长开,再看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就明白,自己绝对是亲生的。
    父亲和母亲年轻的时候是出了名的男俊女俏。
    尤其是父亲,即使已到中年,也依然是个英俊的大叔,家中影集里放着很多他们年轻时候拍的照片,照片上,父亲穿着军绿色正装,母亲一头乌黑的长发编成长长的麻花辫放在胸前,一直垂都衣服的边角处,头上还别着一朵粉色桃花,他们站在桃花树下,年轻的他们风姿英发。
    他们是相亲认识的,见了面没多久,考察了两家风评都不错就在一起了,谁知两人性格不合。
    父亲是家里唯一一个读得下去书的人,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弟一妹,他却最得奶奶喜欢,什么好的都给他,从小没有受过什么苦,这也导致他前二十年过的意气风发,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对未来踌躇满志。
    母亲却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从小就像大家长一样照看弟弟妹妹长大,家里一应事务由她来管,他们那个年代特别苦,母亲懂事,也最得外公外婆疼爱心疼,可那种大家长式的管家方式却习惯了,也节省惯了,一直这么多年都改不过来屯钱的习惯。
    嫁到这边来之后还是习惯性地管这管那,也管着父亲,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和父亲吵过多少次,后来父亲的棱角被母亲也是被社会给磨没了,在孟醒记忆力,那段时间父亲每天都喝的醉醺醺的,意志消沉。
    前世父亲每每说到此都唏嘘不已,说他每每有什么创业的想法,都被守成的妻子给掐灭,满腔的报复最后都化成了对生活的无力,磨灭了全部的激情和希望,对弟弟说起时,一再的告诉他娶一个情投意合的妻子的重要性。
    前世懵懵懂懂的年纪她也问过母亲,既然两个人天天吵架,为什么不离婚?
    母亲说,还不是为了她和孟瑞,如果离婚了,以后找个后妈回来哪里还有他们俩的好日子过。
    孟醒听母亲这样说,心底五味杂成,唯有苦笑。
    她现在这样跟后妈还有什么区别呢?可母亲的观念里却丝毫不觉得,认为自己都是对的,是理所当然的,是别人都无法理解她的,是她命不好生了两个忤逆的。
    后来想,或许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的一种相处模式,有的夫妻是相近如宾的,有的则是这样吵吵闹闹,一辈子就过去了。
    也是母亲对她影响甚大的缘故,从小她就告诉自己,以后不要学的像母亲一样唠叨,听不进去别人的劝,不要太过钻牛角尖,对人对己都宽和一些,自己活得那么累,还吃力不讨好让所有人都厌憎,何必呢?
    家庭的影响对孟瑞的影响同样很大,多年以后,孟瑞当上军官从部队里回家探亲,被一群长辈们灌着喝酒,直接把他喝的晕倒在座位上动也不动,孟醒把他扶到房间里之后,他就睁开眼睛,笑着说没事。
    孟瑞说,小时候总是看到父亲喝酒,和喝醉酒之后失态的模样,还有母亲为此和他吵架家里不宁的情景,就告诉自己,自己长大后不能喝酒,可身在部队,各种应酬也是要的,他人本身就爽快深受领导器重,酒桌上的事情更加免不了,就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喝醉。
    他那是笑着得意地告诉孟醒,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有醉过。
    孟醒想来失笑,也觉得幸运。
    很多孩子年幼时受家庭的影响,大多数是有样学样,幸好她和弟弟都没有学到父母身上让人难以忍受的缺点,而是将父母的经历当做镜子,告诉自己以后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们经历同样的痛苦。
    孟瑞和她一样,都深爱着这个家深爱自己的父母,却又难以忍受他们身上的一些缺点,并对此感到非常无奈。
    不知道是不是越长大心境就越麻木,越来越难以有大喜或者大悲的情绪,只哭了一会儿,她心情就平静下来,再度变得波澜不惊,甚至连刚刚那一瞬间的委屈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再也调动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