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总是认为毕业后自有一份好工作和好前途等着,未来总是阳光的,钱,总能赚到的,房子车子,也总会有的。出了社会,这才发觉,事事不易。结了婚生了孩子,更是发现,要担起的责任太多,而赚到的钱,太少。结婚前,爱情压倒一切。结婚后,经济压倒一切。
    一个人天天计算着买菜的钱,计算着要如何才能省下一点钱,连偶尔出去玩,也计算着门票多少钱,太贵的不要玩,只玩便宜的,等等等等。不上三年,一个纯情少女马上变成一个恶俗的少妇。环境使然,无可奈何。
    宁学芳很庆幸,她这一世,不会再变成恶俗的少妇了。没准,还能成为高雅的富婆。让陈琳之类的女同学,大跌眼镜。
    很快的,大家也知道,宁学芳现在做着批发生意,也是老板,开个车,并不出奇。陈琳了解到孟洗然在许青杰公司也有股份,算是半个老板,也有能力买车,神态不由悻悻然。
    宁学芳倒是想起,前世的时候,因为许青杰在同学会上说过一句暧昧的话,后来经陈琳的嘴传出去,最后传到孟洗然耳边,孟洗然很不快,夫妻埋下误解的种子。这一次,许青杰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解了她的围,如果孟洗然知道了,不知道会不会多心。
    同学会后,宁学芳怀着心事回家,想了想,索性把事情全告诉了孟洗然。有时候,夫妻还是坦白一些好。
    孟洗然听完宁学芳的话,一把抱起她说:“我老婆长得漂亮,又有本事,陈琳嫉妒了,这才乱说话的,理她作什么?”
    “呃!”宁学芳有些惊奇,记得前世,孟洗然可没这么大度,现在,这是?
    原来男人事业成功的话,自信心增加的同时,心胸也会宽广起来,变得好说话,好相处,不再疑神疑鬼。甚至认为,自己如此优秀,老婆怎么会移情呢之类的想法。
    宁学芳不得不承认,孟洗然现在比以前,确实有魅力多了。这番审视下来,宁学芳有了危机感,男人越来越亮眼,她忙着各种事,却疏于打扮,这可不行。
    心动不如行动,宁学芳几套衣服买下来,一通打扮后,也使孟洗然眼前一亮,一直跟她说,公司年会,到时跟他一同出席,让同事们瞧瞧自己老婆有多漂亮之类的话。
    宁学芳有些感叹:记得以前,买件衣服老是要计算价钱,看中某个牌子的东西,又等着打折再买。结果,就算是时髦一把,那也是过季的时髦,跟陈琳之类的女同学,根本比不得。以前梦想的,不过是某一年,能够当季时髦。没想到自己和孟洗然,现在也有当季时髦一把的本钱了。
    孟洗然见宁学芳打扮的亮眼,自然目不转睛,当晚,才哄嘟嘟上床睡,就想扑倒宁学芳。两人正要进入状态,孟妈妈打电话过来,一开口就跟孟洗然说:“拿四万元给我!”
    “妈,出了什么事?”孟洗然以为家里有事,吓了一跳。
    “是一件大事。”孟妈妈在电话那头大声说:“有个外省妹,生下一个男孩子,她不要了,开价四万元呢!”
    “什么?”孟洗然还是转不过弯来,诧异的说:“这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洗然哪,你们没个男孩子,妈烦心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啊。好容易有个机会,可不能放过。”孟妈妈声音很兴奋,“你想啊,人家外省的,没结婚就生下小孩,拿了咱们的钱,以后肯定也不会来认的。虽然不是你亲生的,总是男孩子,是个香灯。……”
    孟洗然终于听明白了,孟妈妈的意思是,让他拿出四万元去买个小男孩来当儿子。
    孟洗然想要大吼,又说不出什么,气得只憋出一句,“我没钱!”
    “你没钱,没钱就让学芳出。她不是不肯再生吗?她不是做生意有钱了吗?这钱,该她出。”孟妈妈声音大起来,“要是古时候,早休了她了。”
    孟洗然见怀里的宁学芳变了脸色,想要溜走,紧紧的搂住不放,对着电话说:“妈,我再说一遍,我们不会买孩子。还有,买孩子是犯法的,你不要乱来。”
    “买下之后,放在乡下,我帮你们养总可以吧?”孟妈妈认为自己在作出让步,很冲的说:“我这不是为了你好嘛?”
    孟洗然挂掉电话的时候,和宁学芳面面相觑,两人都没了任何兴趣。
    隔了几天,孟洗然终是回了一次家乡,不知道他是如何劝说孟妈妈的,终是打消了孟妈妈想要给他买一个男孩子的想法。
    十一月份的时候,客户定下的货全出货了,等货款打进账户,宁学芳这才彻底松了一口气。老板,并不是好做的。没有出货之前,她一直担心货品到时会出现问题,又担心厂商不能按货期出货,更担心交货时,翻译会刁难。总之一句话,做老板,自己承担所有风险,压力重重。
    以前打工时,会抱怨说:“我们累死累活,加班加点,就拿点死工资。老板开着车进进出出,爱怎么就怎么,钱却全是他赚了。这世界,何其不公平!”等到她自己做了老板,这才发现,小生意还好,大生意,那个压力,真不是一般的大。没交货之前,甚至每晚睡不安稳。
    因为交了货,宁学芳难得的轻松下来,把夏季剩下的一些样品拿到云亭商城的商铺中当零售品卖。两个看铺的大学生见她领了嘟嘟一起过来,都笑着去逗嘟嘟。
    嘟嘟这个时候,已经会说两三个字的句子了,见两个大学生拧她的脸,会气乎乎说:“姐姐,坏!”
    宁学芳笑了,听见手机响,拿起一看,却是郭小红听见她过来这边,也忙着过来,说最近要买几件衣服送人,来她小店挑挑特色衣服。
    郭小红一到,抱嘟嘟转几圈,答应待会请嘟嘟吃麦当劳,这才冲进小店挑衣服,她这里脱了自己的衣服挂在衣架上,拿了新衣服进去试穿,一出来却看见有人拿了她脱下的衣服在细看,一面问价钱。她不等别人说话,抢着报了价钱。
    嘟嘟在旁边歪着头嚷嚷说:“衣服是……”
    郭小红拉过嘟嘟,从包里一翻,翻出一颗糖来,削了糖纸,把糖塞进嘟嘟嘴里,嘟嘟含着糖,忘记去提醒对方拿的衣服是郭小红穿过的。
    等那个女孩子进试衣室试穿了衣服,出来付钱时,嘟嘟嘴里的糖刚好嚼完了,又想去提醒对方,“这衣服……”
    郭小红手快,再次剥了一颗糖塞进她嘴里。嘟嘟再次止了话。
    女孩子付完钱,提了衣服走了,郭小红这才嚷嚷说:“嘟嘟太不可爱了,老想坏我的事。”
    宁学芳这才上去掐着她说:“老实交代,你那衣服是什么时候买的,多少钱的?这都坑了人家了,还怨我们嘟嘟作什么?”
    “那衣服就上个星期买的,今天才穿出来的,一路过来,看见人家店里的衣服都又便宜又漂亮,早后悔买了那件衣服了。没想到有别人要,还不计较没吊牌。”郭小红把后悔买下的衣服卖出去了,心里美滋滋的,“120元买的,现下150元卖出去,赚了30元了。刚好请嘟嘟吃麦当劳。”
    她们说着话,一转头,见嘟嘟自己脱下薄薄的小外衣,找了一个衣架挂着,示意看铺的店员帮她挂在显眼处。
    “她这是?”郭小红笑眯眯看嘟嘟,猜测着说:“她也要卖掉不喜欢的衣服,换新衣服?”
    宁学芳还没回答,只见一个学生走进来,一眼见到嘟嘟的小衣服挂在显眼处,不由逗她,“小朋友,这衣服多少钱?”
    “五十元。”嘟嘟很严肃的回答。
    “哈哈……”大家不由笑了。
    宁学芳抱起嘟嘟转个圈,亲了亲,等那个学生走了,这才乐不可支说:“嘟嘟想着,郭小红阿姨一件旧衣服卖出好大一笔钱,请吃麦当劳还有剩,你也想卖掉自己的旧衣服,赚上一笔钱呢!是不是,嘟嘟?”
    嘟嘟用力点头,结果,大家又一阵笑。
    郭小红一边笑一边说:“以后,我买衣服时必会仔细的看,有穿过痕迹,没吊牌的,坚决不买。”
    24
    24、第二十四章 ...
    因为宁学芳的货品保证质量,做了几单后,客户渐有信心,定的数量也慢慢多起来。生意一好,宁学芳和陈惠两个也忙不过来,又多请了一个亲戚家的女孩子来帮忙。忙过旺季后,却迎来淡季。
    一到淡季,做服装批发的都闲了起来。宁学芳却和厂家联系了一下,让厂家把库存的服装列一个表,她拿了表到几家熟悉的公司作推介。
    这个时间,几家公司有一些南美的客户在,这些客户要求货品便宜,货品略有问题或是颜色不齐等并不介意。但他们毕竟是外国客户,人生地不熟,想找到工厂要便宜的库存货品,并不容易。宁学芳的出现,对他们来说,是福音。
    其实几年后,已经专门有商户做着这些转手服装库存的生意了,但这个时候毕竟还少,宁学芳不过先一步而已。
    宁学芳和他们谈好价钱,说好货到付款之后,拿了定金,就打电话让厂家出货。
    厂家这些货有些是尾单,有些是略有问题的货品,有些是客户走单的,现在只求清货,不计成本。他们一听货到付款,虽然觉得宁学芳把货品价钱压得太低,也不作计较了。
    这些货品中,有些一个款式是几百件,有些是几千件,更有些是上万件的。这一次出货,整整出了三万件。
    宁学芳在砍价方面,非常狠心,每件砍低于成本十元。而这十元,当然是她赚下了。结果是,当天谈完,第二天出货,一天的功夫,她赚了30万。
    隔几天,她转手卖掉二手的本田车,买回一手的本田车,招摇过市,开车去请郭小红李飞燕等人吃饭时,很是风光了一把。
    批发服装的话,常有内销和外销之分,外销针对外商,做出适合外商的服装款式和颜色,被动的等着外商上门定货,有些姜太公钓鱼的味道。有些能钓到大鱼,赚到大钱。更多的,却只是苦苦维持或是幸保不亏本而已。
    真正赚钱的,其实还是内销。但是内销很容易出现跟风的情况,一有火爆的货品,马上有人跟着做,分薄了利润。说起来也奇怪,中国这么大的地方,审美眼光居然大体一致。某件服装在某个地方畅销了,很快的,很多地方也会畅销起来。
    国内的市场接着将会流行什么款式的衣服,宁学芳倒是记得清楚,早让厂商做出一批样品。值这个时候,她另外租下一间大商铺,专营内销,又请了三个人帮忙看铺。跟看铺的人签下合同,议定好基本工资,然后他们每卖出五百件以上的货品,另有提成。
    秋季到来时,冬装样品全挂了上去。宁学芳没有记错,这些样品款式确是这一年最流行的款式。各个城市的人都喜欢这些款式。每早几千件上万件货品到时,客户全涌来抢货,有多少抢多少。厂家日夜赶货,还不够人抢的。等别人也做出同样的货品时,宁学芳已是赚钱赚的手软。
    这一年冬天,宁学芳赚了几百万元。她拿几百万元买下离本市不远的两块地皮。这个时候,地皮还不算贵,几年后,政府不准人随意出售地皮,地皮的价钱,开始疯狂的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