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已经彻底断了。留在京城的产业便也只能勉强维持薛家的开支罢了。可雪上加霜的是,自己哥哥是个浪荡子,除了花天酒地外便什么也不会;而那王夫人又趁机借过好几笔银子,将薛家的产业彻底送入不复的境界。
想到这,宝钗也恨得牙痒痒。虽然王夫人不是始作俑者,可也却是那压垮薛家的最后一根稻草。若不是到这般地步,薛家何须去求夏家?这夏家的当年也不过是薛家的一个掌柜而已,若不是当年薛家太爷扶持过一把,他们又哪来今天的地位?可惜风水轮流转,这夏家的生意越做越好,还出了个嫔,也算是皇亲国戚,倒也渐渐地发达起来。宝钗也从下人嘴里知道这夏金桂当姑娘时便是个不干不净的人,薛家虽不算名门大户,但何时也能容忍这样的人进门?宝钗惟有叹息一声道:“时不利兮!”
黛玉虽然不晓得宝钗在想什么,当看到她长久不言语,又叹息出这般话语。既然宝钗不愿说,黛玉惟有打个马虎眼,转移话题。黛玉笑道:“怎么?莫非姐姐相当那楚霸王?”
宝钗也笑道:“姐姐是想当那楚霸王,可惜妹妹不是那虞姬啊。”
黛玉一愣,但很快接了下去,“我看姐姐成了楚霸王,我也少不得会当一回刘邦。”
宝钗笑骂道:“也亏你选了刘邦,那泼皮怕也只有你能当。”
黛玉正色道:“若真说泼皮,我怕不如那位。”黛玉说罢指了指远方。
宝钗会意,随后叹道:“她也是个要强的人,这贾府上上下下也被她整治得顺顺畅畅的。若是贾家的能生出她那般的儿子来,这府里也不是这般光景。可惜啊!”
黛玉以为宝钗说的是宝玉不如王熙凤,便笑道:“你不是还没进门么?”
宝钗知道黛玉想岔了,便板起脸,“让你胡说!——我说的是,琏二哥哥外宅里的那个姑娘要进门了。”
黛玉唬了一跳,“这不是国丧么?”
宝钗冷笑一声,道:“人家说了,二人早就摆了酒开了脸,只是事情匆忙来不及禀告。如今只是将她从外面的宅子里迁进来罢了。”
黛玉也晓得这是常用的借口,国丧国丧,天底下真的有几个人能在国丧期间不饮酒、不听戏、不敦伦的?明面上不摆酒席,关起门来谁知道谁;说是不能进戏园子听戏,那就在家里搭台唱戏好了;至于不敦伦,那更是滑天下之大稽,只要没搞出人命,谁还能管到别人床上去么?这贾琏与尤二姐只早摆了酒还是压根没摆酒,根本不重要,贾家与众人要的只是那一块遮羞布而已。至于能不能遮住,倒也没人在意了。
黛玉在前世的时候对这尤二姐还算同情,但后来想到了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尤二姐、尤三姐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混迹欢场的交际花,也那怪给男人们一些遐想空间。可惜尤二姐不如尤三姐有原则,否则尤二姐不至于沦落到吞金自杀,尤三姐也不会自刎。想到这,黛玉摇摇头,道:“别人家的事让别人去操心吧。”
这边平儿做事的速度倒也快,毕竟房子是现成的,无非是添加一下摆件罢了。为了符合王熙凤的要求,平儿从库房里拿了不少贾琏珍藏的物事出来,还托了几个买办去市面上大肆采购绸缎、瓷器等物。这倒是让王夫人暗暗吃了一惊,没想到在自己的严密监视下,大房居然还攒出了这么多银子。邢夫人倒是显得大度,反正自己是个便宜婆婆,多个媳妇少个媳妇对她有无甚影响,到也乐得去看王夫人吃惊的样子。
过了三、四日,平儿倒也将那东三间收拾得富丽堂皇。王熙凤看了之后,笑骂道:“替我收拾房子就没看你这么上心过。”
平儿故意道:“如今那位才是二爷的心头尖子,奶奶怕是要让个位置了。俗语云‘由来只见新人笑,哪有谁听旧人哭?’”
王熙凤听完后,眼神落寞了一下,但随即骂道:“你个促狭鬼!”随后笑盈盈地看着旺儿媳妇,“怎地,还不去迎了‘新奶奶’来?难不成真要我这个做大妇的亲自上门去接?”
王熙凤虽然脸上挂着笑,但是旺儿媳妇只觉得脖子发凉,只得硬着头皮道:“奴婢家的男人已经打发车去接了,不时就会到了。”
王熙凤点点头,又道:“你瞧瞧,可合你‘新奶奶’的意?”
旺儿媳妇吓得跪下了,“奶奶切莫这样说,那位就算再得爷的宠也只是个奴婢,奶奶莫要这样说了。奴婢算什么东西,奶奶爱怎么收拾都是奶奶的心意,奴婢怎么敢乱说?”
王熙凤只是淡淡地说:“我让你说,你便说。”
旺儿媳妇只得哆哆嗦嗦地道:“奶奶对那位实在是太过宠了,莫说她还没指了明路,就算指了明路是二房的姨奶奶也不能跟奶奶平起平坐啊。奴婢觉得这是太过了。”
“唉。”王熙凤叹了口气,“我就晓得你们不相信,也怪我平时太严苛了。以往治家,我就怕辜负了太太,便只能陪着小心严格点。不曾想你们都觉得我是一个‘泼辣‘的‘妒妇’,我是真心真意对我这个妹妹好啊!也怪我不曾为二爷生下个一男半女,二爷也是太宠我了,我也不识了抬举。按理,应该是我为二爷主动纳妾。如今有了这个妹妹,而且又是大门大户出来的,倒让你们拾辍着将我妹妹放在那外宅,这传出去如何是好?白白丢了我们贾家的脸面。既然如今接进来了,少不得要补偿我那妹妹受得委屈,这房子如何住不得?平儿,传话下去,以后但凡我房里有的,我那妹妹房里决不能少。否则仔细你们的皮!”
王熙凤说这话的时候,尤二姐其实已经到了。她在门外将这番话全部听了进去,原本这尤二姐就是个憨厚人,见王熙凤如此说,心里边亲近了好几分。
只是这尤二姐不知,王熙凤早就吩咐人见她迎了进来。如此拉拢便是为了日后对付,可怜这尤二姐还将凤姐看成那姐姐。殊不知王熙凤心里已经盘算了好几种对付自己的方法。
虽然几个姐妹轮番来陪黛玉,但终归到了归去的时候。
这一日,黛玉先到了贾母的院子,跪道:“玉儿承蒙老祖宗疼爱,如今玉儿要回家了,不能侍奉老祖宗膝前。还望老祖宗多多保重自己,日后玉儿定会常常上门来看老祖宗。”
贾母见黛玉忍不住哭了起来,便也没忍住,泣泪道:“我也不说你什么,就盼你时不时地回来看看我这老婆子。若是外人欺负了你,就来告诉我。就算我走不动了,也顶为你出这口气。”
黛玉应了,磕了三个头。随后又到邢夫人面前,行礼道:“多谢大舅母这些日子的照应。”
邢夫人倒有些不好意思,黛玉对她是极好,但凡王夫人那有的,她这也少不了。但是无奈自己没什么本事,也只能看着王夫人对她明里暗里地使绊子。邢夫人道:“外面若是过不惯了,只管回来,大舅妈这里不差你。”
黛玉也知道这是邢夫人动情之话,便点点头。随后又走到王夫人面前,黛玉心里想着,总算解脱了,你我也不用两看生厌了。黛玉便恭敬地行礼道:“多谢二舅母照料我了。”
王夫人虽然心里大为高兴,但是面皮上还是显出一丝悲戚,“你二舅舅虽不是什么高官显贵,但是京城里还是能说得上话的,若是有人寻你晦气,只管打发人来告诉我。”
黛玉也晓得这不过是王夫人随便说说罢了,毕竟自己的县主身份摆在那,就算是伯爵府也少不得有十三衙门的人驻跸在那。谁还能青天白日的欺上门来不成?
随后黛玉又跟几个姐妹说了会话。不多时便有一个太监道:“县主殿下,时辰到了。误了吉时可不好。”
黛玉听闻,心如刀绞。却也只能忍泪道:“我这便走了。还好我住的不远,若是想念,无论是我来寻姐妹们,还是姐妹们来看我都是方便。”
说罢,黛玉便朝门口走去。
到了二门,便有小太监伺候的小轿。端的是皇家气派,虽然自己只是县主的头衔,但是随行的太监、宫女却也不少。一起轿,便焚香奏乐的。
快到大门,黛玉便换了县主的鸾驾。这一番更加盛大,毕竟这是县主的鸾驾回府。荣国府少不了开了正门让黛玉归去。街上的人都看着这盛大的其实,闲话着。
“这贾府可真气派,出个门都这般。”
“嘿!说你没见识吧。这可不是贾府的人,贾府的人如何用得起这鸾驾?”
“那你倒说说。”
“这贾府的外甥女乃是圣上钦封的县主殿下,这便是县主的鸾驾。”
“莫非这是要回宫?”
“县主殿下的府邸乃是林爵爷府邸。”
“林爵爷?公爵家怎么会有县主?”
“不跟你说了,朽木不可雕也。”
黛玉的鸾驾去得远了,暗中监视的三拨人马也随后离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皇后的女儿方可称为公主。
妃嫔的女儿一般为郡主、郡君。
当然,皇帝也可以因为某些原因太高一些妃嫔所生女儿为公主。
亲王的女儿为郡主、县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县君。
镇国公的女儿乡主、乡君。
我是按照这般设定的。
林如海追封公爵,但仍在镇国公之下。
林黛玉应该是没有县主身份的。
嗯,第二卷以黛玉离开贾家为结束点。
明天将会是第三卷的第一章。
最近都是日更,日更字数不会少于5500字。
希望大人们看完了,不吝赐教。(掩面,如果是鲜花评就更好了。)
看在我日更的勤奋上,大人们请多多赐教哦。
关于更新的时间,要么是下午四点,要么是晚上十一点左右。
大人如果五点还没有看到我的更新,那么就是晚上十一点了。
因为我可能白天有事耽误了。
林黛玉立威公爵府
这林家老宅(即:文忠公爵府)位于城南,一些清流、文官多爱居住此地。虽然身处闹市,倒也显得文雅。只是从贾府出来需要半个时辰方能到,这让几个贾母赐给林黛玉的丫鬟略有微词。毕竟贾母只是将丫鬟们赐了出来,她们的父母还在贾府那边,两边跑着实不方便。不同的只有紫鹃,林黛玉求了贾母,于是贾母将紫鹃一家全部给了林黛玉。林黛玉将紫鹃父母并弟弟打发到庄子上去了。虽然没有城里这般繁华,却也是一方的富家翁。这让紫鹃家人非常满意,紫鹃更是细心伺候黛玉。
按照天朝惯例,应该是按家庭最高爵位的例制修建府邸。林如海是公爵,而林黛玉却是县主。按旧俗,这林家老宅应该是叫温婉县主府才对。但天朝只有公主赐府的例,连郡主都不能开府,林黛玉这样的县主更不可能。幸亏圣旨中说了,林如海为公爵,但按郡王例。因此这林家老宅虽然是公爵府,但却是按郡王府的建制翻修的,倒也不埋没了林黛玉的身份。
透过鸾驾的窗帘缝隙,林黛玉第一次见到了林家老宅。这林家老宅其实一点都不比宁、荣二府小,虽然林家真正的高官只有林如海这一支,但是不代表林家的旁系当中没有出仕的。这林家老宅群围绕着文忠公爵府而建,略呈方形,最中间的大府邸自然是文忠公爵府。除了公爵府之外,还是有另外两、三座较大的府邸。大致都还没有出五服。不管怎么说,京城林家这一支远远比姑苏林家一支要混得好很多。
在黛玉来归家之前,林忠便介绍了整个京城林家的底细。林如海一家虽然是三代袭爵,但却并非京城林家的嫡支,京城林家嫡支的府邸就在公爵府旁边。这府邸的当家人,亦是京城林家宗子,名唤林如峰,官拜国子监司业。虽是从四品的官衔,却隐约是北方学子的精神领袖之一。黛玉虽然身份高过林如峰,但是毕竟自己是旁支,少不得要对这位林家宗子礼让三分。
林家除了林如峰之外,还有两位林家故人分别在翰林院、南书房当差,虽然不及贾家显贵,却也算得上是天子身边的人,清贵无比。林黛玉也暗暗叹服林家这一脉的人际关系。虽然没有一个权臣,却是朝廷上的清流砥柱,也难怪皇帝会提拔林如海为朝廷清流的领袖,除了林如海的能力之外,跟林家的人脉、渊源也大有干系。
正在林黛玉遐想的时候,鸾驾外响起了高福那尖锐的声音。“县主殿下,公爵府已经到了。”
林黛玉还没有反应过来,鸾驾便停了。高福的声音再度响起,“请县主殿下换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