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假借祈王命令,将她骗了。”说一千,道一万,他们死都不认叶柳儿与大秦有关,“真是可怜的姑娘,被人骗做了箭靶子。”
    图巴怒,命人继续拷问叶柳儿。
    可惜诺尔凯将军唯恐夜长梦多,怕叶柳儿说出不应该说的话,早已暗派人手,在刑讯中下了狠手,只求让她速死。
    大皇子恨她杀死父亲,又想起那些缠绵**的日子,佳人永别,阵阵痛心。为了男人的自尊,他情不自禁地说服自己相信诺尔凯将军的话,坚叶柳儿是被人蒙骗,方下狠手,最后还维护自己,忍受拷打也没吐露出对他有害的证词。于是,他将所有的恨统统记去伊诺皇子和祈王身上。若非这两个狗杂种,事情何至于此?
    伊诺皇子没管兄长的小心思,他死死地盯着大军中的叶昭,道:“开城门,点兵,正面迎战。”
    大皇子摇头:“背腹受敌,撤。”
    伊诺皇子道:“前面的叶昭可能是假的,只要揭穿真面目,必军心动摇,可趁胜追击,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大皇子坚决和他对着干:“后面的叶昭难道就没有假冒的可能吗?不能再拿族人去冒险!”
    “你爱撤,便撤!”伊诺皇子没理他,带着自己的将士们,披上盔甲,挺身迎战。
    诺尔凯将军急问:“大皇子,我们怎办?”
    “不可理喻!”大皇子又惊又怒,忽然冷笑起来,“趁乱让他死了岂非更好?我们点齐精锐部队,找人架上那些昏迷的部族首领,从南门撤!”
    从东门到西门,比预计中的速度要慢,夏玉瑾久等叶昭未至,却见伊诺皇子出乎意料地打开城门,率东夏铁骑,气势汹汹,正面迎战。他心里紧紧悬起,握着的刀柄被汗湿透。脑子里不断盘旋着“怎么办”三个大字。
    “敌军进攻,必须迎敌。”郑将军不容置疑道,“请主帅发令。”
    可是,肩上是无法负荷的盔甲,□是骑不熟练的骏马,手上是一碰即断的假刀。
    羸弱郡王如何能战?
    若迎战,主帅假冒的真相被拆穿,该如何是好?
    若不迎战,证明主帅胆怯,情形会更加恶劣。
    时间无法拖延。
    围绕着夏玉瑾的将军与亲卫们,陷入彻骨的恐慌,聪明人已经可以预见军心动摇,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谁可力挽狂澜?
    “阿昭告诉过我,”夏玉瑾提起大刀,扭了扭僵硬的脖子,高傲地抬起头,“她说过这种时候主帅要做的事只有一样……”
    所有人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文死谏,武死战。越是恶劣局面,将军越应先身士卒!所以,跟我冲……”夏玉瑾举起刀,指向伊诺皇子,猛踢马刺,咆哮着发号施令,“跟我冲!”赛玉郎急忙替他发出命令。
    白色骏马,银色身影,腾空而起,毫不迟疑,直冲东夏大军。
    就算把血洒尽,就算头颅落下,就算明知送死,他也要带着将士们所有的勇气,向前冲。
    因为……
    “我是天下兵马大将军!”
    帅不畏死,卒有何畏?
    大秦将士被主帅的英勇鼓舞,不甘示弱,策马跟随,士气高扬,誓与主帅共生死。
    战鼓再擂,旗帜飘扬,激昂吼声震天响。
    万军丛中,他一骑当先。
    伊诺皇子肩上旧伤,再次隐隐作痛,他恨恨抬手,弓弩手再次搭箭,射出。
    随着雄鸡高啼,启明星在空中渐渐褪去。
    漫天箭雨,罩向那条银色身影。
    随着通阳城墙墙头,太阳从东边缓缓起处,有大秦军旗迎朝阳展开。
    血染修罗,提着玄铁鞭,率精兵,俯冲而至……
    德宗十五年,祈王反,勾结东夏入侵,天下兵马大将军叶昭率军抗敌。东夏王战中身亡,大皇子哈尔墩退,三皇子伊诺伤,群王争储,东夏陷入五十年混乱。
    德宗十六年,祈王降,赐死,谥号“狈”。战后,南平郡王携妃叶氏与江北扶无名灵枢归京,途中诞一子,今上喜,赐名天佑。
    德宗十七年,叶柳两家多番协商,无名灵枢入叶家祖坟,立碑叶柳氏,引多番猜疑,柳家及南平郡王妃皆不语,成千古悬案。
    德宗十八年,神武将军秋老虎德行出众,太后懿旨,尚守寡多年的荣阳公主,夫蛮妻悍,兴致相投,举案齐眉。
    德宗十九年,南平郡王妃诞一女,封华河郡主。
    德宗二十三年,太后薨。
    德宗三十四年,帝崩,太子登基,改年号德明。
    德明三年,南平世子夏修文勤学苦读,中举,南平郡王携妃于秦河岸摆十日流水宴,奢华无度。据载,妃醉,拍案:祖宗十八代庇佑!南平郡王醉答:全因像我!华河郡主曰:妹愿助你继续头悬梁锥刺股。
    德明四年,南平世子逃亡。
    德明五年,南平世子抓获,娶翰林院学士嫡长女林氏为妻。
    德明六年,华河郡主逃亡。
    德明七年,华河郡主下嫁游击将军嫡次子。
    德明十五年,天下兵马大将军叶昭解甲挂帅。
    德明十六年,南平郡王携妃逃亡,大江南北,市井江湖,皆出现其行踪。行侠仗义之举,时有闻之,受百姓深爱。
    德明二十三年,南平郡王携妃归。
    德明二十八年,南平郡王薨,享年六十有八,妃哀。葬于皇陵,百姓皆称“侠王”墓。
    德明三十年,南平郡王妃薨,享年七十有二,三军送葬,帝亲率百官至,追封太子太保,宣武公,谥号“忠贞”。立碑撰《女将军书》,民间戏曲评书《叶家女将》《女从军行》《贞烈传》流传千古。
    尾声
    “想当年,老子单身匹马,直闯敌营,提着八十八斤的大刀,真他妈的威风凛凛! 吓得敌人闻风丧胆,见到我白马往东来,立刻往西跑,见到我白马往南来,立刻往北跑,那可是大将军的气派,想当年……”
    “胡爷爷说,是你什么都不懂,一个劲乱冲锋,全部亲兵为了护你,个个都吓掉了半条命。”
    “胡爷爷还说,幸好奶奶来得及时,拼死血战,才把你捞回去的。”
    “那头狐狸尽撒谎!你爷爷哪有那么怂?!不信问你奶奶去!”
    “才不信呢,奶奶什么都顺着你说,问了也白问。”
    “就是就是,爷爷说月亮是方的,奶奶肯定会说是有棱角的!我们才不信呢!”
    “这叫什么?”
    “狼狈为奸?”
    “蛇鼠一窝?”
    “狐假虎威?”
    “两个臭小子!成语不会说就别乱用,我和你奶奶是以夫为纲懂不懂?又忘了教训是不是?!阿昭!过来!教教你孙子什么是规矩!”
    “奶奶,不会吧?!我们是你最宝贝的乖孙子啊!快把棍子放下!”
    “爷爷,救命啊!我们错了!”
    “爷爷,我们再不敢了!”
    作者有话要说:千辛万苦,将军已经完结,意犹未尽的读者,可以等实体书出版的番外。大约一万多字,暂定四篇,内容如下:
    1、 鸡飞狗跳的育儿生涯
    接生婆恐慌:“将军大人,难产了怎么办?”
    叶昭豪迈:“拿刀来,切开!”
    众女尖叫:“救命!郡王爷晕了。”
    2、 我的无耻一家人
    面对混账的爹爹,流氓的娘亲,歹毒的妹妹。
    老实人夏天佑的生活就是由一个个苦逼组成。
    3、 秋老虎的现世报
    出来混,都要还的。
    胡青放谣言:“传秋将军夜御七女,金枪不倒。”
    守寡多年的荣阳公主,怦然心动……
    4、 妾室们的幸福生活
    全上京最和谐的妻妾一家,最近有点风波。
    杨氏叉腰:“将军,孩子是要疼的,你再揍天佑,我……我就和你翻脸了!”
    眉娘摔杯:“说,谁来勾引郡王爷?什么?那狐狸精勾引的是将军?更不要脸了!尝尝老娘的手段去!”
    萱儿支吾:“我真不是故意给郡王爷带绿帽的……”
    <!--第一篇 夏玉瑾的烦恼
    东夏大捷,媳妇有孕,本是双喜临门的夏玉瑾,却因媳妇表妹的壮烈牺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回京路上,想起柳惜音的巾帼不让须眉之举和对叶昭的深情厚意,对比自己难得上次战场却腿软得连马都爬不下来的窝囊,他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羡慕嫉妒恨,再想想死者为大,回忆总是美好的,叶昭又对表妹的死痛心至极,估摸这辈子不会忘却那刚决果断的小美人,若是时时拿来和自己对比,越看越觉得不争气,万一……夏玉瑾烦恼重重,偏偏不好宣之于口,就像只仓鼠般在屋子里转了好多圈,绕得旁边骨骰头晕,问了几次郡王爷是否因媳妇怀孕,分房寂寞要找女人或玩骰子斗鸡走狗未果,想不出别的法子,只好乖乖蹲旁边看地板。
    夏玉瑾招手把骨骰叫来,低声问:“问你件事,你可要老实说。”
    骨骰点头如捣蒜。
    夏玉瑾扭捏半晌,支吾问:“你家主子……是不是有点没本事啊?”
    骨骰立刻摇头:“将军雄才武略,可是一等一的好!”
    夏玉瑾狠狠敲了他个爆栗,怒目而视。
    骨骰回过神来,赶紧改口:“郡王爷也差不多。”
    夏玉瑾追问:“差多少?”谁不知道南平郡王废材天下无双,骨骰心里想得那个纠结啊,那个抓耳挠腮啊,憋了许久道:“郡王爷赌博本事不错,看东西眼光不错,哄老太太的本事更不错,而且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出手大方,待人亲切又随和,人见人爱,还有……有,郡王爷读书比将军强啊!”
    叶昭的文化水平就比白丁好一点。
    夏玉瑾自觉学问再破也顶得上十个媳妇,终于略感欣慰。
    未料,来左看的胡青施施然地从窗外走过,带着满面被滋润大补过的春光,漫不经心地对旁边秋水道:“惜音姑娘是漠北四大才女之首,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写得手好簪花,就连书法大家都夸赞不已,只遗憾不是男儿身,否则至少得入金銮殿考个进士回来,可惜啊可惜。”然后又斜看脸色不妙的夏玉瑾一眼,殷勤问:“郡王爷,听将军说你学问不错,都是读书人,咱们一起谈论谈论?摇什么头啊?不必过谦,太客气不好。”
    秋水没听懂,对郡王在她婚事上的帮忙很是感激,便按她的文盲程度捧场:“郡王爷学问是不错啦,写字横是横,竖是竖,都没带歪的。”
    夏玉瑾脸都青了。
    胡青犹在问秋水聊天:“媳妇,听说将军最近在苦读《诗经》啊?”
    秋水正不知哪里惹着了郡王爷,十分困惑,听见夫君问话,赶紧丢下问题,回头道:“可不是?!大夫不准她玩刀,她忽然发奋读起书来,练字练到到处是墨水。”
    胡青皱眉:“她明明那么恨读书,为何会勤快呢?”
    秋水也纳闷:“实在反常,以前若不是军情逼着没办法,打十棍子她都不想看一个字。”
    胡青自言自语:“似乎惜音姑娘最爱《诗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