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幅画。其中一幅画的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用的都是深蓝的色调。海浪在汹涌翻滚,卷著浪花,浪花的尽头接著天空,天空是灰暗的,堆积著暗淡的云层,没有阳光,没有飞鸟,海边,露著一点儿沙滩,沙滩上,有一段枯木,一段又老又朽又笨拙的枯木,好萧索,好寂寞,好孤独的躺在那儿,海浪半淹著它。可是,那枯木的枝桠间,竟吐出一点点小小的,绿色的新芽!就这一点点的绿色,竟使整个黯淡的画面有了生机,凭添了一种难言的,属于生命的力量。另一幅画的也是大海——日落时的大海。海面很平静,数道红色的霞光镶嵌着金色的边,铺就一条玛瑙的路,近处的很暗淡,远处的却很明丽。在海天交接的地平线上,无数朵绚烂的云,烘托出一轮巨大的红日——很辉煌,也很郁悒。它已经有一部分被海浪吞噬了,但依然庄严,依然绚丽。它默然不语,似乎把所有的血液都集中到了心脏,把所有的能量都释放出来,燃烧,燃烧,燃烧着人类的尊严、希望、崇高与爱,直到一颗心——燃尽!
    柳笛望着这两幅让人心灵悸动的作品,不动,也不说话,只是愣愣地,出神地,一动不动地看着。她陷在一种奇异的,感动的,震撼的思绪里,心中掠过一抹苍茫,一抹酸楚,一抹躁动,一抹悲壮……她无法分析自己的情绪,却突然领悟到了,其实,章老师画中蕴涵的力量,就是“生命”本身,就是对生命的那份强烈的热爱!生命的茁壮,生命的新鲜,生命的尊严,生命的崇高,生命的不屈与抗争,生命的不可摧毁,不可侮辱……都体现在他的画面中。他不是用笔来画,是用思想,用感情,用灵魂来画!
    “柳笛,你在干什么?”章老师突然问到。
    “看画。”柳笛仍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哪一幅?”
    “海上的落日。”
    “什么感觉?”
    “悲壮得像是英雄的感叹。”
    章老师轻轻悸动了一下。
    “章老师,您很喜欢海,是吗?”柳笛轻轻地问。
    “是的,很喜欢。”章老师又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海的情景。高二的暑假,我一个人跑到烟台的一个小渔村,寄居在一个老婆婆家里。那时,我看到了大海,那浩瀚的,广漠无边的大海。第一次,我体会到什么叫浩淼。在大海面前,我觉得自己太渺小了。于是,整个假期,我背着画架,走遍了附近数公里之内的海岸线。有时,我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一块大岩石上,看着大海,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在那个时候,我的思绪空漠,心灵宁静,整个神志都陷在一种虚无的,忘我的境界里。”他轻叹了一声,深沉而动情地说,“知道吗?海是最坚强的,它能包容所有的痛苦和不幸。”
    柳笛都已经听呆了。一贯沉默寡言的章老师,今天居然打开了话匣子,说出了自己许多的往事。可能,他有太久太久,没和人提起这些尘封的记忆了。
    “我到现在还记得海上的一切,”章老师接着说,“我记得那些嵯峨的岩石。是的,海岸是由沙岸和岩岸混合组成的,在一段沙滩之后,必有一段嵯峨的岩石,这使海岸显得生动。岩石是形形色色的,处处遗留著海浪侵蚀的痕迹,每块石块都值得你长时间的探讨和研究。有的耸立,高入云霄,有的躺卧,广如平野。中间还掺杂著一些神秘的岩洞和隙缝,任你探索,任你流连。岩石上有无数的断痕和纹路,像个大力的雕塑家用塑刀大刀阔斧造成的,每个纹路都诉说著几千几万年来海的故事。还有海上的沙滩,沙滩上的沙细而白,迎著太阳,常常闪烁发光,像许多星星,被击碎在沙子里。那些沙,厚而广漠,里面嵌著无数的贝壳,大部分的贝壳都已经不再完整,却被海浪搓揉得光滑,洗涤得洁净。贝壳的颜色成千成万,白的如雪,红的如霞,紫的像夜晚来临前天空中最后一朵发亮的云……”
    柳笛喘息了一声:“太美了,我真想去看一看。”
    “值得看的地方多着呢。”章老师静静地,出神地说,“海上的日出是最奇异的一瞬,数道红色的霞光镶著金色的边,首先从那黑暗的浪层中射了出来,接著,无数朵绚烂的云,烘托著那一轮火似的红日,逐渐的、冉冉的、缓慢的向上升,向上升,向上升……一直升到你的眼睛再也无法直视它。而海面,却由夜色的黝暗,先转为一片红浪,由一片红浪而转为蔚蓝中嵌著白色的浪花。这变化是奇异的,诱人的,让你屏息止气的。海上的夜色呢?那数不清的星星璀璨在高而远的天空里,海面像一块黑色的丝绒,闪烁著点点粼光,在那儿起伏著,波动著。傍晚出发的渔船在海面上布下了许许多多的渔火,他们利用灯光来引诱鱼群,那些渔火明灭在黑暗的海面,像无数灿烂的钻石,闪烁在黑色的锦缎上。海风呼啸著,海浪低吟而喘息,这样的夜是活生生的,是充满了神秘性的,是梦一般的。”
    柳笛屏着呼吸喊起来:“我想看!我想马上就去看!”
    “是的,我也想看,也想再看一眼大海,”章老师的声调突然有些特别,他的眉峰蹙到了一块,声音低沉而颤抖,“我想大海,真的。我想再看看那海浪的翻腾,海风的呼啸,海鸥的翱翔。我想再看看那些浪花,白色的,一层又一层,一朵又一朵,和天空的白云相映。真的,有时,那海水无边无际的蔚蓝常常和天空那无边无际的蔚蓝相合,成为那样一片柔和舒适的蓝色氍毹,使我想在上面酣睡,想在上面打滚。还有那海面的落日和雾霭,远处的归帆和灯塔,岩石缝隙中爬行的寄居蟹……如果我能再看他们一眼,哪怕一眼,我都……”他突然说不下去了,面部的肌肉有些扭曲,脸色益形苍白了。然而,只有片刻,他又恢复了平静,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对不起,柳笛,我有些失态了。”他说,“你知道吗?每当寂寞的时候,我都会把这些情景一一回想起来。可是一年又一年,我发现这些景象在我的脑海中日益模糊了。我生活在一个无色无光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我走不出去,别人也走不进来。在强大的黑暗面前,我对光和色的记忆正渐渐消失。我想,几年后,这些生动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也将是一片混沌了。”
    柳笛哆嗦了一下,一阵寒意穿过了她的脊背,她觉得心灵的每根纤维都在颤抖。没有颜色的世界是什么世界?没有光线的世界是什么世界?这个自幼对光和色极其敏感的人,怎能忍受无色无光的生活?她有些后悔,自己不该引得章老师说了这些话,这些话一定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迅速地,她离开了那些画,去收拾章老师床底下的东西。
    床底下,堆满了画架、画笔、颜料盒、画板、和一些尚未用过的画纸。现在,对于章老师来说,这些东西已经毫无用处了。柳笛尽量把这些东西堆到一起,以便腾出些空间装其他的东西。突然,在一堆大大小小的画纸下,柳笛意外地发现了一把吉他。吉他上沾满了灰尘,几根琴弦已经生锈了,看来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没人用过了。柳笛把它从床底下拽出来,向发现新大陆似的喊起来:“章老师,你会弹吉他,对吗?”
    “学过一阵,”章老师肯定地点点头,“我在北大时,同寝室的同学中,有一个弹吉他很出名,我就是向他学的。我曾经在吉他身上下了好一阵工夫。可是失明后,我就没有碰过吉他,算来已经扔了整整五年了。哦?”他突然醒悟过来,“你是不是发现了我的吉他?”
    柳笛没有回答。她端详着那把被冷落多年的吉他。从木质上就可以判断出来,它当年的身价一定很昂贵。可是如今,它满身征尘,看起来像一个落魄的艺术家。柳笛拿起一块抹布,小心地擦拭上面的灰尘。望着渐渐光亮可鉴的吉他,柳笛陷入了沉思。真是一个奇异的下午,柳笛从这屋子中的点点滴滴中,从章老师那难得的叙述中,找寻到他过去生活的一些踪迹,看到了他昔日的一些影子。读书、写作、看海、画画、弹吉他……他的生活,是相当丰富而有质量啊!现在,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竟甘心独守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单调和寂寞。柳笛轻声地,不知不觉地念出一句诗:“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一直坐在藤椅上的章老师突然站起来,他急迫地问到:“柳笛,你在念什么?”
    没等柳笛回答,她手中的吉他突然发出一声撕裂般的喊叫,像是一声痛苦的呻吟。两人都吓了一大跳。柳笛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根生锈的琴弦,在她的擦拭中居然断裂了。
    一时间,两人都沉默不语,只听见琴声那颤抖的余音,在房间内久久地,久久地回荡,这声音那样嘶哑,而又那样颤动着两个人的心房。
    琴弦的余音散净了,章老师感悟地,缓缓地说到:“所有的琴弦在崩断的时候,都会发出一声撕裂的呼喊。它不甘心在沉默中死去。”
    柳笛怔了一下,她还没有完全领悟这句话的含义。而就在这时,她又听到了一种声音,一种来自门外的,不协调的声音。她朝外面看去,发现老槐树下,站着几个中年的和年轻的妇女,正指指点点地说些什么,并不时向小院里探头探脑地张望着。章老师也听到了这种声音,一丝警觉的神色掠过了他的眉梢。他的脸突然变得那样严肃。他平板地,毫无表情地对柳笛说:“柳笛,天不早了,你该回家了。”
    是啊,天不早了。柳笛望了望窗外,太阳西斜,暮色已经悄悄地降临了。“可是……”柳笛瞥了一眼地上的两大箱方便面,她还想给章老师做一顿晚饭。
    “行了,柳笛,回家吧。”章老师似乎又“看”穿了柳笛的思想,“请原谅我招待不周,我——并不准备留你一起吃晚饭。”
    柳笛看了一眼章老师,他的脸色像一块寒冰,那样冷漠,那样阴沉。他又关闭了自己好不容易敞开的心扉,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启。柳笛叹了口气,现实是一条残忍的鞭子,它能把所有的美好和温馨都赶走。她恼怒地瞪了一眼那些妇女们,又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这间屋子,和屋子中默然而立的章老师,咬了咬牙,转身走了出去。
    夕阳快要落山了,它给小院的围墙涂抹上一层柔和的金黄。柳笛望着这轮又红又大又壮美的夕阳,突然想起了章老师油画上那大海中的落日。她不禁回头看了一眼沐浴在夕阳中的小院。章老师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倚在了门框上,那身影修长、孤独、寥落地挺立在那空旷的小院里,挺立在那黄昏的暮色苍茫之中。
    十一
    七月末,高考的成绩终于发表了。章老师所教的班级考得相当好,尤其是语文成绩,平均分居全省第一。柳笛更是以718分的高分,名列全省文科总分第一名,其中的语文成绩更是高得惊人,满分150分,她竟答了147分,大概在全国,也能夺冠了。
    消息传来,全市轰动。市长亲自接见了这位“文科状元”,称赞她“年少有为”。各个报社的记者也纷纷采访她,让她谈感想,谈体会,谈一大堆无关紧要的问题。学校特地张贴了鲜红的喜报,并请柳笛为全校的同学做报告。班主任陈芝老师也喜上眉梢,称柳笛为“天才”,说她早就预料到柳笛能顺利地考上北大。柳笛的父母更是春风满面,一天到晚乐得合不拢嘴。柳笛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也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可是,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赞誉之词,面对各种各样的采访和活动,这种兴奋之情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数不尽的烦躁。她推掉了学校的报告会,谢绝了许多不必要的采访和活动,最后,为了躲避那些瘟神一样的记者,干脆整天躲在章老师的办公室里不出来。反正章老师的办公室向来“严禁入内”,即使联合国秘书长,不经章老师允许,也不能随便进来。章老师对这一切依然淡漠,听到自己班级的语文成绩全省第一,他连头都没抬。倒是听到柳笛的好成绩,他的脸上,才露出一丝难得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