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有些激动,瞬间脑海里思绪万千——梅梅这是在说定情之语!答不答应?这事该和妈妈商量一下才对……
    看到小京沉默,梅梅以为他不同意,急得直掉眼泪。小京还是小京,无论何时他都是多情善良的。望着梅梅那美丽面庞上泪珠滚落,一如梨花带雨,他的心倏地软了,情不自禁冲表姐点了点头,想说话又哽住了喉咙。最后,他像个大男人似的伸开了手臂,把梅梅轻轻拥进了宽阔的怀中。翻腾在心里多年的情感终于得到应答,心爱的男孩终于归属自己。
    梅梅百感交集,伏在小京的肩头,哭得胸脯一起一伏。
    二十岁的梅梅和十七岁的小京就这样私订了终身,他们秘密相爱了三年,终于向家长公布了这个秘密。
    书包网
    二  龙凤闹春(1)
    1978年春节,小京和梅梅这一对自订终身的小恋人,第一次双双从各自的部队回到平阳市父母的家中探亲。
    已经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上的赵大同一家,住在平阳市政府特意为驻地部队高级干部家属安排的平阳411厂专家楼里。
    平阳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重点发展建设的重工业城市,整个城市的最初蓝图都出自当时的苏联专家之手。十几个大工厂沿东西方向的城市主干道一字排开,道路北面是工厂区,南面是生活区。各种不同宽窄、方向的水泥小路把工厂和生活区分割成整齐的街区。修剪整齐的乔木和灌木遍布每一个角落,平阳可以说是一个中国早期的花园城市。
    411厂是闻名全国的一个重型机械加工厂,曾经有不少前苏联的专家在此工作。专家生活小区就在工厂厂区的东南面。在这个绿树成荫的小区里,几栋灰砖灰瓦的三层楼房还是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墙很厚,开间很大,屋顶很高。而且,每一户的房间格局也是标准苏式的,进门就是一条宽阔的走廊,两边各有数间房子。朝南的一面是四大间,包括一间客厅和三间卧室,朝北的一面则有五小间,分别是卫生间、餐厅、厨房和两间小卧室。虽然赵家有五个孩子,但房间也足够住了。
    这年的春节,赵家显得分外热闹。吴蔚帆带着在平阳市郊部队院校工作的小彦,把偌大的一套住房收拾得一尘不染。
    还没有完全学会做一个公平父亲的赵大同,猛然意识到自己已进入准爷爷的辈分里了,自然心气很高,心中充满了柔情。他亲自带着在自己身边工作的几个年轻干事,到平阳市郊的南河里炸冰网鱼,带着五十多斤活鱼回家,以丰富家里春节的菜篮子。
    小京和梅梅是腊月二十六进家门的。两人都穿着绿得耀眼的新军装,梅梅还是第一次到三姨平阳的家里来。她留着半长的辫子,绿色无檐军帽压着烫得蓬松的前刘海,把那张瓜子脸衬托得更加俏丽。她忽闪着水汪汪的葡萄眼,亲热地称呼未来的婆婆和公公为“三姨”、“三姨夫”。
    赵大同一直不甚喜欢高傲的小京,对小京娶哪个女孩子并不关心。但他天生喜欢吴家姐妹所生的女儿,因为她们的秉性都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所以,赵大同见了梅梅自是很高兴。
    吴蔚帆本来对梅梅就是喜欢的,虽说前段时间对她成为自己的大儿媳很不满意,可看在姐姐姐夫的面上,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她心态已经平和了许多。她是个要面子的人,尽管梅梅是自己的亲外甥女,但现在人家身份变了——成了准儿媳妇,新媳妇第一次到平阳,她一定要拿出该有的礼数接待——再说,这也是为了她的小京。
    梅梅一进家就脱了厚棉衣进厨房帮助干活——按那个年代高级军官的家庭生活水准来说,赵大同家的饮食是很讲究的。前面曾交代,这主要是赵家的女主人吴蔚帆对烹饪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兴趣的起因先是为了让体弱的小京多吃饭而练出来的一手烹制精致菜肴的本事;后来,因为感激赵大同接纳自己和三个孩子,为了报答老赵,她的厨艺更上一层楼,把南北菜系汇通,创出了几十种赵家的招牌菜,既精致又雄浑,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这不但惯得赵大同成了美食专家,还让赵大同一家的餐桌享誉邻里。
    梅梅不太会做饭,至少是比三姨和小彦差很多,所以每天在厨房里打下手。她很不见外,很卖力。
    做饭,吃饭,聊天,接送客人,把赵家一家人的日子挤得满满的,喜洋洋的。
    让赵大同一家都意想不到的是:大年三十晚上,事先没有打招呼说回家的赵平竟也风尘仆仆地闯进了家门。
    赵平已经长成了一个堂堂的男子汉——身材高度很标准,不多不少刚好一米八,宽阔平直的双肩,长而直的双臂双腿,猿臂蛇腰,小麦色的皮肤泛着健康的光泽,一双眼睛不是很大却闪着晶亮的光彩,密密的络腮胡子被刮得干干净净,面颊泛着青色,身上的绿军装一尘不染,脚上是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他那爱整洁的习惯,匀称标准的外形,和他的生父严峻一模一样。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  龙凤闹春(2)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大同对这个自己带过来的儿子有些喜欢偏袒——小平这孩子很勤快,眼里有活儿,手中有准儿,无论家里的什么活计,一经他的手就又漂亮又利索:他给老爸熨制式呢军装,比洗衣店里的活还好,又平又直,火候正好,肯定不用担心会有糊味;他给院中的菜地捆的栅栏,又结实又好看,就是使劲踹上几脚也倒不了;他下厨炒菜,炒勺在他手里上下翻飞如有神助,尤其他做的红烧鱼、干烧鱼,比继母吴蔚帆还有滋味。赵大同钓鱼的兴致一直很高,与家里有吴蔚帆和赵平这两位烧鱼强手关系极大。
    赵大同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小平——是怀念他的妈妈杨敏?倒也不是——和杨敏的接触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都不多,说不上有多深的情,自己说到底,喜欢这小姑娘的,仅是她的外形而已,要说女人,赵大同喜欢的还是吴蔚帆这个类型的;是因为潜意识里在与吴蔚帆的儿子小京较劲?这倒有一点!赵大同一直认为,男孩子应该“闷”一点,不需要像小京那么锋芒外露,好像普天下就你一人聪明好学懂得多,一天到晚趾高气扬,一副目中无人的神气。其实你的优势就是嘴巴灵一些,能说会道一些,殊不知这个本事只在讨好女人时能派上用场。要到了战场上,那是要看你的真本事的,看你是不是勇猛顽强,不怕牺牲——枪炮子弹谁听得懂你那黄毛子吊嘴的一套。
    是男人总希望自己的一切都有人传承——小平虽不是自己亲生,但一直在自己跟前长大,这孩子的秉性虽不能说全像自己,至少比小京更与自己接近——比如不善言谈,不爱抢话出风头,不懒,心灵手巧,这些都与自己近似……家里有三个秃小子都姓赵,相比之下,还是小平最知心。
    赵大同就是这样,在自己的组合家庭里,在三个男孩子之间看不见的持续不断的战火硝烟中,在儿子们之间已经不自觉形成的二大阵营里,慢慢地、坚决地站到了小平的一边。
    吴蔚帆和家里的所有孩子,都完全不知道赵平的真实的身世,所以认为老头子喜欢自己的亲生子,也在情理之中,便都默认了。
    赵大同说是喜欢小彦,那里有几分是需要小彦照顾的意思;而对小平的喜欢,则是无条件的,无私的,发自内心的。平日里他就常牵挂着小平,节庆之际见了当然更是惊喜。小平推门进家的时候,赵大同一阵激动,忽地站起身来,直想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可是,他终于克制住了自己——吴蔚帆和小京、梅梅他们都在,不好表现得太激动。
    赵平参军后很少有探家的机会。
    吴蔚帆猛一见小平进来,心里乱跳了一阵,心里想:他可千万别把这个春节给搅和了啊!可别成了梅梅的笑料!但小平见梅梅在场,竟表现得彬彬有礼一反常态。他和梅梅打了招呼之后,就回自己屋里猫着,叫吃饭就出来,有时也到厨房帮厨,大部分时间是陪老爸下棋或出去炸鱼。
    到底是长大了!小平开局的表现不错,吴蔚帆有些感动:这么标致的小伙子,要是不犯“混”该有多好!
    总之,小平的到来给这个家的节日添了不少喜庆的色彩,也埋藏了些许的不安。
    小平回家是因执行公务凑巧路过平阳,首长说过年了,反正在部队也是放假,你就回去看看吧!小平就这么回了家。
    然而,两天之后,又进家的一个人给了大家一个更大的惊喜——李晋的三女儿奔奔突然进来了!李奔进来的时候,赵大同一家人正围坐在客厅里,一面包饺子,一面看电视。吴蔚帆觉得客厅的大门被轻轻推开了,本能地一抬头,看到一个高挑美丽的短发女孩子走进来,把手里的一大摞盒装的北京特产“茯苓夹饼”放在地板上,笑吟吟地问候道:“吴阿姨,赵叔叔,春节好!”
    这姑娘是谁?看着面熟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小彦首先惊叫起来:“啊,是李奔姐姐!妈妈,爸爸,是奔奔姐姐来啦!”喊着就扑上去和李奔搂抱在一起。
    二  龙凤闹春(3)
    奔奔只比小彦大三天,但懂礼貌的小彦一直尊称她为姐姐。
    李奔的到来完全出乎赵大同夫妇的意外,两口子愣了片刻,就一起上去把奔奔搂在怀里,连声问:“你爸爸妈妈好吧?一家人都好吧?”
    李奔的到来像是引燃了一束焰火,赵家的客厅里沸腾起来。
    李奔已经长成了大姑娘,她长得瘦瘦高高的——和梅梅差不多高,但她的打扮却比梅梅逊色很多——穿着一身褪了色的旧军衣,背着一个旅行包,梳着齐耳的短发,脚上一双黑灯芯绒的棉鞋,充分显示了李家女儿的风格——朴素,聪慧。
    李奔圆圆的脸蛋冻得红红的,她忽闪着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像个小女孩似的活泼。她说话的时候总是笑,笑得眼睛弯弯的,两颊的大酒窝一闪一闪……
    赵大同的家里一下子有了五个年轻人,热闹的屋顶都要被抬起来了。
    李奔说:“报告叔叔和阿姨一个好消息,我、李锋、李鸣都考上大学了!”
    赵大同夫妇这才知道,李晋的三个大女儿都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次高考,而且都跃过了龙门!老大李锋是“文革”前的“老初二”,还获得过市属中学数学竞赛二等奖,实力最强,考得最好,被清华大学自控系录取;老二李鸣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而李奔本人,则考上了北京医科大学!
    赵大同高兴极了,连连夸奖:“哎呀,李政委真是教子有方!我说呢,孩子们在部队都干得好好的,怎么都不愿提干而复员回京了呢?原来是为了备战高考啊!好,好,上大学好!”
    吴蔚帆也连连笑着说好,但心里有点酸:纵观自己的三个孩子,只有小京最聪明,自己一直以他为荣耀,但小京是“工农兵学员”,是被保送上的大学,和奔奔三姐妹比,显然逊色许多。望着眼前的奔奔,吴蔚帆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要是自己未来的儿媳是奔奔就好了!……
    这个念头一出来马上就顺延下去:奔奔的家庭不比梅梅差,奔奔长得虽不如梅梅妩媚婀娜,但很大方可爱,而且奔奔姐妹都是冰雪聪明,将来定成大事。最重要的,是奔奔比小京小四岁,又没有血缘关系,多合适啊!所有熟悉李晋一家的人,都公认在他的四个女儿中,三女儿李奔是才貌双全、最为出色的,也都知道李晋夫妇最偏爱的就是李奔,对这个女儿的宠爱远胜过了独子李辉。嫁这个女儿,李晋夫妇一定会重视的!
    想到这里,吴蔚帆似乎对奔奔的突然造访有所感悟:家里缺男孩的奔奔,莫不是为了自家的哪一个男孩子才来的平阳吧?为谁呢?小平从小在赵庄长大,假日常回京住在李晋家,和李家的四姐妹都混得很熟。对,肯定是为了小平!想到这里,吴蔚帆的心里又酸酸的。
    其实,赵大同一家人完全不知道,李奔不远千里独闯平阳,不是为了小平而是为了小京!
    小京这类男孩的风格,很招部队大院里长大条件好的女孩子喜欢。和梅梅一样,李奔从小就很看得上小京,但小京还没长大就远去兰坪,让她失去了和少年小京亲密交往这一重要章节。但是,从情窦初开之时,小京也千百次地走进了她的梦中。
    小京之所以如此“招”女孩,除了博览群书舌战群儒名气很大外,还因他是个情感细腻的人。他外形又干净,又有着绝妙的幽默感。而一般男孩一进入青春冲动期后,就变得傻大黑粗,笨嘴拙舌,举止鲁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