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威链式箭号到罗素悖论,从亚夸克到一只能够纵横太宇宙的梅塔特隆立方鸟,再从一颗恒星到一颗游窜在宇宙中的陨石,又或者是变成一列文字,变成一道函数波,变成一束光,一坨粪便、一块黄铜矿,又或者变成某个文明的成员,或者某个如同盖亚意识一般的整体文明,甚至变成了时空本身。只需要从不同的观察维度把一个命题对象打上一个标签,看成一个质点,我就能够成为它那一个存在。
    这一世,我选择变成了一种用含有大量氮元素和氧元素的混合分子来进行震荡传声的文明中的一个个体,这个文明存在于一个生命周期演化了一半的恒星的第三层球状大质量天体轨道上,这是一颗七成以上表面面积被液态水环绕的星球,上面的文明,自称为人类。
    那天,我在市立图书馆遇到了一个有趣的男生。
    那是一个留着一头黑发,但是却充满魅力的小家伙。虽然从人类的角度来说,他很聪明,但是在某些方面,他也很傻。
    我看着他被我藏在图书馆中的宝贝吸引了目光,将那本书轻轻拿起,反复翻页,满脸惊恐。
    最后,我忍不住微笑着,轻手轻脚地走到他背后,道:“你很喜欢这本书吗?”
    “只是好奇。”他惊讶地转过身来,但是很快控制了自己惊讶的表情。
    “看你好像看得很入迷的样子。”我笑了笑道。
    他笑了笑,目光落在了我怀中的一本书上,然后他闭上眼,背诵一般地道:“尼采在《瓦格纳事件》中里说了,‘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时代,成为无时代的人。这是对哲学家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如果你翻开你手里的《文学回忆录》,翻到916页的第三句,你也能够找到木心对这句话的引用。”
    我做出惊讶的表情翻了翻书,然后抬起头来看着他,道:“你也看过这本书啊。记性真好。”
    他笑了笑:“我对我的记忆一向很有信心。”
    我挑了挑眉毛,笑看着他道:“你很喜欢尼采么?”
    他面带优雅的微笑,说道:“只是喜欢尼采的疯狂。他是一个没有喝过酒的酒神。意识是神性的,潜意识是魔性的,两者相加,就是人性。”
    我眨了眨眼,说道:“是吗,真巧,我也喜欢尼采呢。”
    那你呢?
    你,喜欢吗?
    ……
    ------------------ 全书完 ------------------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关于后续计划和未来展望
    《上帝》终于完结了,这本原先打算写15w字的短篇居然一不小心就洋洋洒洒写了45w字,真是大出我预料之外。一开始我就知道这本书注定因为其晦涩的内容和过高的逼格而变得冷门,但是我还是坚持着写了下来,主要还是因为有一大帮喜欢哲学和科学的读者们支持着我,这让我非常的欣慰。
    总的来说,我对于这个故事还是挺满意的,虽然严格来说算是第一次尝试科幻,但是还是写出了点味道。至于符不符合各位硬科幻理科男们的口味,那就看大家自己判定的。
    其实说起来,一开始写这本书时,我也没有什么严格的大纲,写这本书,主要还是受到mc、文明和孢子之类的影响,还有小时候一些幼稚天真的无知幻想。
    这个故事,算是我写过的故事里最难的,其内容之繁杂,涉及面之广阔,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有时候屡次动笔,都感觉无从下手,有时候涉及到一些我自己都生疏的理论,我还需要自己花时间去啃,不然会被一大批理科男们取消。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开头整体偏向于硬科幻,中期偏向于哲科,而最后则是偏向于幻想了。
    对于被打着硬科幻口号吸引进来的读者,我只能够引用一下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的话语:任何超越时代太多的科学乍看之下都和魔法无异。
    虽然这话有点为自己遮羞的意思,但是暂且还是让我拿来蒙羞一下吧。
    事实上,从个人角度来说,任何科幻小说的限制都是很大的,因为现实中的科学发展是指数叠加式的,也就是今天踩着昨天的基础往上爬,明天踩着今天的技术基础往上爬,科技发展自然会像《奇点临近》中预测那般加速飞跃,而科幻小说作者对科幻的预测,往往是线性的,因此,就像大刘说的那样,科学的发展,有时候往往会超出科幻作者的预计。
    就像再怎样的科幻作者都不敢想象“一拳打碎万千星辰”的妖孽场景,认为那是玄幻小说里才有的场景,但是抱着对未知敬畏的心态来说,根据丰饶原则,一切都是可能的,只是概率的问题。既然是概率的问题,那么在小说里,当然可以变成必然……
    科学最初被称为自然哲学,一开始科哲不分家,到了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从那之后,科学才飞速发展,‘但是说到底,科学的发展也极有可能是存在着一个极限的,那个极限,就是哲学。
    史蒂芬霍金能够用虚时间来解释宇宙是一个不需要上帝的自循环系统,但是对于虚时间从何出现,宇宙的这样一个自循环系统从何而来,他自己也无法回答,事实上,虽然嘴上说着哲学已死,霍金还是走向了自然神论。
    由于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到最后,甚至连科学的基础,数学大厦本身的真理性也受到了动摇,人类认识的一切,就像大刘说的那样,有可能仅仅只是射手效应罢了。
    人类最初是通过木星对其卫星的掩食测量出光速的,但是宇宙中,也许有些现象是非常难以测量的,虽然理论上可以测量,但是测量时间,却有可能需要数十亿年,对于这样的情况,人类的寿命与力量是极其渺小的。
    王晋康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的科学受到了无数的限制,人类的智力是一方面,人类的寿命也是一方面,地球的资源是一方面,地球的引力也是一方面,然后是太阳系的引力,银河系的引力,到最后,还有光速也是一条限制,人类的认识被重重枷锁所封锁着,我们究竟能不能彻底认识宇宙的真相,是否真的能够认识到本源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打上问号的。也许到头来,我们终究只能够用人择理论来解释本源问题,因为这样,才会这样。
    因为对于本源的问题,科学暂时是无能无力的,所以我的这部小说,到了最后,也渐渐地走向了哲幻,甚至带着玄幻和魔幻色彩,因为靠现在的人类技术和理论,我是无法想象真正的上帝的,如果真的有上帝,那绝对是超出人类无数个次元的存在,用人类的物理基础来让上帝操作,本身就显得荒谬而可笑了,最后我的小说有大量的哲学术语,一方面虽然和我曾经的专业有关,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最后说说这个故事的构思,其本身还是挖空了我不少的脑细胞,因为我要尽量让读者们猜不到最后的结局,所以我有时候必须费劲脑汁,而里面一些稀奇古怪到我自己都觉得恐怖的理论,我也必须大胆地写出来。在故事的起承转合上,我也必须花费大量心思。这本书,其实在人物塑造方面,并不如我之前的小说那样丰满,原因在于我最初只想写15万字的短篇,写类似于大刘的《镜子》或者《欢乐颂》那样的小故事,在细节上肯定需要有大量的取舍。所以花太多笔墨刻画各个配角本身也是不太现实的。
    神无月的身世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一段,从一开始纯粹的能力者渐渐深入挖掘,引出一段震撼人心的往事,这一点我个人比较满意。
    其次是秦淑雅这个角色,说到底其实就是上一次轮回中的神无月自己,所以必然是一个一路腹黑到底的角色,有时候温雅,有时候疯狂,有时候又带着几分神秘,可谓是我最喜欢的角色。
    而之后的蒂兰圣雪,虽然我也比较喜欢,但是毕竟性格定了型,想要突破也不容易。
    大概是出于对圣母的本能反感,我对于叶静雯的角色并不算太欢喜,虽然对于叶静雯的刻画个人感觉还是挺多的,但是想到如果我生活中有这样的强势女人的话我一定会毛骨悚然。
    不管怎么样,写完这个故事,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想象自己是上帝,随意玩弄人世间,创造出无数满足自己欲望的宇宙,绝对是一件人人都想的快事。
    虽然存在不少瑕疵,但是能够自圆其说地写完这个故事,我已经甚是欣慰,中间受到了无数次大家的鼓励和支持,我也是万分感谢。
    这一篇小说让我自己都体验了一回当上帝的感觉,仿佛看遍了宇宙的沧桑。
    事实上,以上帝的体系,基本上人类世界的任何作品,在世界观上是很难超越了,因为上帝这本书提出了“包容性”本身是不可能被打破的,就像漫威宇宙中的oaa一样,oaa代表的是作者本人,任何敢抹杀了oaa的人,自己就变成了oaa,所以永远超越不了oaa。而我所说的“爱”和“包容性”,其实也和oaa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至于哪个更大,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当然,宇宙很大,生活更大。这句话我也非常赞同,这个故事结束以后,我将尝试动笔写我的大说。
    因为,事实上,上帝只不过是我的大说计划的一部分而已!
    如果说我即将动笔的大说是正传,那么《上帝》最多只能算是前传而已,甚至连前传也算不上。
    而我接下来要写的,还有两部比《上帝》框架更大,内容更丰富,结构更完整,剧情更精彩,构思更新颖的作品!
    那两部作品分别是《上帝们的那些事儿》(上帝的续集,大说的外传)以及《神不在的世界》(真正的大说正传)
    这两部作品,都将远远超过本作!希望大家能够有空来支持一下俺!
    外传
    去悲剧化小短篇集合
    “你看过《一九四二》吗?”
    “啊,我看过,最后跟老东家一起逃荒的人都死了。”
    “不,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版本,而是另一个版本,最后因为神无月的保佑,世界线被改变了,根本就没死过人,也没发生过饥荒,大家都在红红火火的过日子。
    ——第7834793589号《一九四二》世界去悲剧化完毕——bycfcfccs
    ……
    “你看过《蝴蝶效应1》这部电影吗?”
    “啊,我看过,最后主角回到了母亲肚子里掐断了自己的脐带自杀了。”
    “不,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版本,而是另一个版本,最后因为上帝神无月的保佑,男主角自杀没成功,而是早产出生了,而其他人也都获得了幸福。”
    “……”
    “你看过《死神来了1》这部电影吗?”
    “啊,我看过,最后主角和其他人都死了。”
    “不,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版本,而是另一个版本,最后因为上帝神无月的保佑,所有主角都化险为夷,活了下来。因果律的死神是战胜不了超越了因果逻辑的上帝的。”
    “……”
    “你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吗?”
    “啊,我看过,最后男主角为了救女主角沉入了大海死了。”
    “不,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版本,而是另一个版本,最后因为上帝神无月的保佑,女主角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