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个舜帝呢?”虞舜明知故问。
“就是教给我们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那个人呀。对了,他名字叫重华。”牧童说。
“你家住在哪里?能带我们去讨口水喝吗?”虞舜说。
牧童懂事地点点头:“好哩!我家就在前面不远,就跟我来吧。”
虞舜复回到马车边,叫娥皇、女英带了义均重新上了马车,而后拉着马缰跟着牧童翻过一个小山坡。眼面前另一个山坡上,出现了一个静静的村落。牧童跳下牛背,朝路边一张房里喊着:“爹——娘——来客人啦!”
“是哪里来的贵客?”一个男声问询着,话音未落人已经站在门口。
虞舜愣住了。从屋里出来的男人五十多岁,眉毛粗黑,面庞轮廓硬朗:“你,你不是石头么?”
“你,你是重华!”石头也认出了虞舜,“重华,重华!”
虞舜:“真是石头!好多年不见,认不出来了。怎么来到了这里?”
“你离开历山后,我就回了姚圩。后来发洪水,淹了土地和房屋,只好随族迁徙,就到了这里,至今十多年了。听说你在平阳做了大官,也想去找你,可总也没有去成。”石头兴奋地说着。见过了娥皇、女英后又朝正跟义均玩着的儿子叫道:“牛头,快去地里唤你娘回来弄菜,告诉你娘,是我常说起的重华哥——也就是摄政帝来了。”
牧童名叫牛头。指着虞舜问他爹石头:“他就是你说的舜帝吗?”
“是呀是呀,快去快去。”石头很兴奋,目送着儿子拉着义均跑着去叫他娘。
虞舜想起秋草,问道:“秋草怎样了?”
石头说道:“都多年没见了。听说一直都没有嫁人。”
虞舜心头掠过一阵愧疚。
“石头。我这次是偷偷出来的,不要跟任何人说起我好吗?”
“为什么?”
“帝尧归天了你知道吗?”
“怎会不知道。普天下都很悲哀,都给戴了孝的。听说尔后就是你掌管天下,悲哀之余又都觉得更有希望。”
“先帝驾崩,就应该是先帝长子丹朱即位才对。”
“丹朱恶劣,天下人都知道的。”
“那是少不更事时候的事。现已成人,未必就不行,再说,还有好多贤臣会辅佐他。”
“丹朱怎能跟你相比。没听见过普天下的老百姓怎样讴歌你吗?明明上天,灿若星辰;日月光华,弘予一人……”
两人正聊着,牛头拉着他娘回到了家里。石头逐一把虞舜、娥皇、女英作了介绍。义均跟着牛头玩,娥皇、女英跟着牛头娘进了内室。虞舜跟石头继续聊他们的话题。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第二十集 1】
按照常规,虞舜离了平阳理应直接回归历山,历山是他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地方,那里有他年迈的父母,有他割不断,理还乱的亲情与友情。但是虞舜没有这样做。虞舜的目的在于把众臣之心引到接受丹朱、能够拥戴丹朱继承帝统。到那时,如果需要,他愿意再回帝都为国效劳。因此,虞舜之所以没有选择回历山,就是下定了决心不让人能够找得到他的行踪。
告别了石头后,虞舜带着娥皇、女英晓行夜宿,到了黄河的上游南河。这地方,河水由西奔腾向东,远离平阳,崇山险峻,荒山延绵,人烟稀少。虞舜决定就在这里住下来。于是就在背山面河的半山腰一处废弃的神庙里暂歇。
清晨起来,虞舜打算四处走走,找户人家了解一下这地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跟娥皇、女英打好招呼后便离了家,刚出门,就听见对面有歌声传来:
明明上天,灿若星辰;
日月光华,弘予一人。
……
虞舜偱着歌声走过去,见一个老者正在锄地,不远处一个年轻后生吆喝着牛,在耕着一块山坡地。便问道:“老哥子是本地人吗?”
老者六十好几年纪,形容枯槁,面带菜色。回答说:“迁来南河好多年了。这地方土地贫瘠,收成虽然并不好,可是不会遭水淹。”
“老哥子刚才唱的歌叫什么?”虞舜问。
“这是讴歌舜帝的,普天下人都会唱的。难道你不会唱吗?”老者满腹狐疑地问,“你是域外人吗?”
“嗯,”虞舜含混地答应着,“听说虞舜还只是摄政帝,为什么称他为舜帝?天底下人多得很,为什么要讴歌他呢?”
“虞舜早就是人们心里的帝王了。天底下人是多,像虞舜一样孝感天地的有吗;像虞舜一样厚德载物的有吗?像虞舜一样追求天地人和的人有吗?像虞舜一样重教化,轻诛杀的有吗……”
虞舜打断了老者的话:“其实虞舜出生贫民,莫过一介庶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比起帝尧来说可就差得远了。”
“你们域外人哪知道啊。若论起仁信,帝尧是很不错,可是舜帝的德能更不错啊!”老者听了虞舜的话后显得很是着急。
虞舜不再说什么,就询问了一些想要知道的事情。
平阳陶唐议事的仁信殿里,丹朱坐在帝尧当年坐的位子上。一应大臣除了禹、弃、益因为治水而不在朝中,其它都在。
丹朱满面惓容,懒洋洋的样子,问道:“四岳,你们不是派出了人找虞舜吗?找着了没有啊?”
四岳回答:“我等无能,就想请摄政帝回来辅佐于你。以为他回了历山,可他没有,也不知道到了哪里。”
丹朱冷笑了一下:“虞舜看起来是不愿为我做事喽!我很伤心的,思来想去,还是把驩兜、孔壬、放齐三人召回来算了,你等以为如何?”
皋陶忿然说道:“万万不可!驩兜、孔壬、放齐都是先帝时候的罪臣,臭名昭著。”
契说道:“当今之计,重在稳定人心,召回他三人,恐怕只会冷了众人的心,乱了朝纲。”
四岳:“先帝跟摄政帝对于天下的治理宏图大略早已敲定,帝子只要不改变他们的做法,天下就不会大乱。”
丹朱表情不以为然,口里却说:“算了算了,这事以后再定。”
丹朱回到居所,吩咐摆上酒席,就搂着一个妖冶妩媚的女子,一边对斟对饮,一边欣赏歌舞。
音乐妙曼,红颜温柔,舞女多姿,丹朱却是一脸愁容。打自虞舜出走,不觉有了一段日子,众臣一方面遵照虞舜的留书让他坐在台上,表面上坐的是先帝的位置,一方面又说为先帝守孝三年期满方能正式即位,他就有一种坐在空中楼阁之中的感觉,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说他无权又是当今陶唐古国第一号人物,说他有权又处处受人制肘难以施展;处处顺着先帝时期的众臣的意思办事吧,又觉得太窝囊,另起炉灶吧,一时又难以成气候,于是每天都在搅尽脑汁地想主意,每天都闷闷不乐。
忽然有护卫来报告说孔壬与放齐求见,丹朱喜不自胜,挥手将舞女乐师屏退了,忙说:“快请,快情。”
孔壬、放齐向丹朱施礼。丹朱问:“二位世伯来了?”
孔壬说道:“呆在平阳城外久了,一直未见帝的消息,心里很是着急。”
放齐说道:“也不知帝什么时候能召我们回来?如果一时不能,我们就先回西戎、北狄了。岁数大了,诚惶诚恐地过日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丹朱听了二人的话,心里也很不是滋味:“那些人还是不同意把你们三人召回来。他们已经几次派人去找虞舜,我是心急如焚啊!”
孔壬说道:“帝子即先帝之位,上合天意,下合规制,情通理顺,你就大胆使用你的权柄,把我等召回来,我等在你身边,随时听从调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放齐说:“我有一个主意要秉告帝。”
放齐看看左右护卫。丹朱会意,挥手让护卫们退下。放齐说道:“众臣不顺从于你,完全因为虞舜。派人去杀了虞舜,则风平浪静,万事大吉矣。”
丹朱一愣:“这恐怕不行。他都已经走了,我再杀他,不仁不义,岂不遭天下人唾骂?天下人都视虞舜为神,我若杀他,必然会犯了众怒。”
孔壬说:“帝差矣。我们合计了很久,唯如此才能消除后患。普天下三大民族集团,如今是你华夏族一统江山,驩兜率三苗融和南蛮策应于你,虞舜之东夷族未成气候,把握机会,杀了虞舜,灭了东夷人脉,没了后顾之忧,天下从此政归一统。倘帝畏首畏尾,失了良机,恐会后悔莫及。”
放齐说:“要成大事,得当机立断!”
丹朱端起一杯酒欲饮又放下,忧郁地说:“可虞舜终究是我妹夫,天理良心,他对我还算不错。”
孔壬大声吼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古无毒不丈夫。这事你权且当作不知,由我安排人去做便是了。”
南河通往历山的路上,虞舜赶着马车在疾驰。娥皇、女英陪着义均在打盹。
虞舜在南河已经数个月了,估计丹朱已经理事,就决定回历山看看。路上跑了好几日,眼见得历山在望,虞舜不由得有些心潮澎湃。打自那次陪帝尧巡视顺道回家探视过父母后,不久就做了摄政帝,从此担子更重,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根本就没有半点空余时间处理私事家事。日出日落,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有九年时间没有回过历山,对历山的思念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
历山遥遥在望。虞舜凝视着连绵的山峦和如带的妫水,眼面前有浮现出了二十多年前那些日日夜夜:放火畲荒,象耕鸟耘,历山让畔,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友情亲情,青年都君……一切都还历历在目,时间一晃竟然就是二十多年了。
虞舜想起了母亲握登。就先把马车赶上了母亲的墓地。远远地就看见了母亲坟墓四周的舜华树开得一片火红。虞舜想起了母亲临死时的话:“虞舜,娘在生最爱舜花,娘死后你一定要在娘的坟头栽上舜华树。”虞舜没有忘记娘的嘱咐,亲手在娘的坟头栽上了第一棵舜华树,从第二年春天开始,舜华树就满树舜花,火红耀眼。尔后,每年娘的忌日,虞舜都要在娘的坟头添栽一株舜华树,到离开历山时候,竟然栽了近三十株,每年从仲春到初冬,舜花开了,火红一片,陪伴着娘,这时候,虞舜往往就有一种跟娘相依相伴的感觉。此时此刻,看见红得亮眼的舜花,虞舜眼前又出现了娘亲切的笑容,慈祥的目光。虞舜把马车停稳后,就从车上先抱下义均,又扶下了娥皇、女英,在母亲坟前虔诚跪拜,久久默哀。
马车快进历山时,就被人发现了。一会儿,村口就站满了迎接的人,都齐声喊着:“我们的都君回来了!”
虞舜老远就看见了父亲瞽叟,“吁”地一声把马车停住,小跑着到了瞽叟面前就跪下了,口里说着:“孩儿不孝,好长时间没回家看你跟娘,父亲一向可好?我娘可好?”一双眼睛四处搜巡着,“娘呢?娘呢?”
瞽叟热泪滚落:“我很好。你娘她……病了。”
“病了?病得厉害吗?”虞舜急切地问父亲。
瞽叟点点头,说:“回家再说,回家再说。”
娥皇、女英带着义均见过了瞽叟与众乡亲。虞舜扶着瞽叟,娥皇、女英与年长而相识的历山人边走边寒喧着到了家里。
年迈的后母躺在病塌上奄奄一息,听见有人进来,无力地睁开眼睛。瞽叟、虞舜、娥皇、女英都到了后母病塌前。
瞽叟的眼睛曾经因为虞舜的舐舔复明,现在年岁大了,视力又低到了极点,此刻他几乎是摸索着俯身对壬女说:“孩子他娘,是重华回来看你了。”
壬女有气无力地说:“是,重华吗?重华,在,哪里?”
虞舜跪在后母旁边:“阿娘,我在这里。我回来看你了。”
娥皇、女英也跪了下来:“娘啊,我们回来看你了。”女英又对义均说:“均儿,快叫奶奶。”
义均叫着:“奶奶。”
壬女眼角边滚出了热泪:“儿啊,我怕是,不行了。想起从前……我就闭不上,眼睛……”
虞舜见后母瘦骨嶙峋精神委琐的样子,禁不住满眼泪水充盈:“阿娘,是儿子不孝,惹娘生气,娘教训重华是正理。往事就如云烟,别再说了好吗?”
壬女头无力地摇了摇,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