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潜伏下来。
舜帝问:“你就忍心毒死乡亲?”
石砣说:“我是要毒死你的士兵。”
舜帝问:“谁叫你干的?”
石砣说:“朝廷要剿灭我们三苗,我们没得活路,头就叫我设法下毒。我就将闹羊花熬成毒水洒在了蘑菇上”
众人听后愤怒不已,叫嚷着:“杀了石砣!杀了石砣!”石砣哭了,说上有老下有小,祈求饶命。
舜帝说道:“虞舜向来不轻易杀人,但你心怀歹毒,谋
害人命,的确犯了死罪。不过,只要你老实回答我的问题,我可以不杀你。”
石砣诺诺连声:“我老实,老实。”
舜帝就问了一些关于丹朱、驩兜、狐工、驩苗、三苗的情况。舜帝所问,凡是知道的,石砣都如实做了回答。舜帝没有杀石砣,要石砣留下做向导,将功补过。
二十三章 2】
按照石砣提供的情报,舜帝的队伍离开洞庭湖,溯湘水而到湘中,舍舟登岸,走过了两天后,进入一条狭长而灵秀的山冲。这地方位于荆州南部边远地区,是汉苗杂居之地,为三苗人所辖。石砣引路,舜帝与皋陶、伯益、夔、籛铿、梼戭、殳戕走在队伍前面,登上了一座高山之脊。忽听山下鼓角齐鸣,舜帝一看,山脚下黑压压都是人,男人女人都有,呼啸声嘈嘈杂杂,呐喊声此落彼应,一个个箭拔驽张。
舜帝伫立在山脊上,徐徐清风拂动他的袍裾和发须。舜帝问石砣都是些什么人?石砣手搭凉棚细细观察后告诉舜帝都是三苗人,从服饰看蓝苗为主,也有一些黑苗和黄苗。舜帝手一挥,籛铿指挥兵士排着整齐的队列冲下山。三苗人的箭镞飞蝗般射出,女人们将手里装了石灰的陶罐等摔出。士兵们一边举着盾牌隔挡着,一边以排山倒海之势推进,有人倒下了,队伍却阵脚不乱,前进速度不减。
舜帝箭阵中的士兵们虽然个个张弓搭箭,却只摆着姿势,箭并不射出。
这一带的三苗人,南有衡山,北有歧山,左有洞庭。右有彭泽,向来仰仗崇山之固,水网之险,不服王化,气焰嚣张。这回受了丹朱挑唆,更是甚嚣尘上。
当舜帝的士兵迫近的时候,方才气焰嚣张的三苗人乱了阵脚,发一声喊转身就逃。舜帝的队伍这时候却并没随后掩杀,反而在山脚的平地上停住了,排开了阵势。
跑过了一阵子,三苗人见舜帝的士兵并没追赶过来,心里好生奇怪,都停了下来,站在远远的地方看。
几声遒劲的鼓声响过,士兵们手执盾牌和刀剑舞动起来,铿锵的锣鼓声夹杂着呼喊声震天动地,兵阵不断变化着。
遒劲的鼓点响着,一槌一槌,就如同直接敲击在三苗人的心上,令人心惊胆颤,虎视眈眈的三苗人被震慑了。
手里操着盾牌和刀箭的士兵们伴着锣鼓声舞过之后,一阵管弦之音响起,如丝如缕,如云如雾。音乐之中,五十名身着三苗服饰的女子手里拿着羽旄翩翩起舞,美丽的舞姿,妙曼的音律,宛如一阵带着舜帝体温的清风,柔柔地轻抚着每一个三苗人。
三苗人先时被干戚之舞所震慑,后来又被干羽之舞所柔化,一个个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里的武器。
跳干羽舞的女子都是从雍州三危地区在南方迁居的三苗人中精选出来的,到三危地区数年,他们精神和情感都已经融入了北方民族之中。又接受了舜帝三个月的训练,都知道这次随舜帝南征的使命。当五十名同样精选训练过的三苗男子手里拿着扇子加入到干羽舞队之中的时候,百名舞者配合着,一边起舞,一边接近当地三苗人。于是,所有的三苗人都伴着磬石皮鼓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如醉似痴中经受洗礼。
由于同族,语言相通,容易交流,随舜帝南征而来的百名三苗人就成了交流感情的中心,他们没有忘记使命,娓娓谈论着中原近年丰衣足食的生活,谈论着民族融汇的情趣,谈论着厚德载物的舜帝。土著三苗人表示再不接受丹朱等人的蛊惑,他们彻底臣服了。
舜帝乘势前进,每到一处三苗人集居的地方,都命夔与籛铿指挥执干戚干羽而舞,然后采取同样发挥百名随之南征的三苗人的作用,土著三苗无不臣服。
丹朱妄图利用民族情绪建立三苗国的阴谋被彻底粉碎了,望风而逃,逃到了极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与驩兜会合,再不敢轻举妄动。
舜帝不战而屈人之兵。
舜帝带着队伍一直到达了衡山。南方诸侯、各地酋长首领纷纷朝觐。舜帝率众人径直登上衡山,站在祝融峰上极目远望,群峰巍峨,气势磅礴,七十二峰逶迤八百里。舜帝不由得就对当年 “权把霍山当南岳”的无奈生发出了无限感叹,也产生了有朝一日必把衡山封为南岳的念头。心想如果真把霍山封作南岳,有虞国之疆域也未免太狭窄了!
天地生机生发于东,成长于南,太阳在南方照耀万物,呵护万物生长。舜帝择地筑坛,先柴祭衡山诸神,再祭祀南方的所有山川河流.舜帝在这里按照有虞国新定的礼仪会见南方各路诸侯、部族首领、蛮夷酋长,宣讲天地、自然、人类和谐的重要意义,宣讲五典之教和象刑,重申了朝觐的五种礼仪,重申了历法、度量衡、音律的统一问题。
衡山是南国的屏障,也是南方地区诸侯与部落荟萃之地。从此以后,衡山就成了舜帝五年巡狩时候南巡必到之地。
舜帝办完政事,用过了中饭,就带了皋陶、伯益和籛铿,在当地部族长陪同之下,慕名走访民间贤人善卷。君臣到了离衡山不远的一座小山山脚。这里流水潺湲,古木掩映,竹篁数丛,鸟语花香。几间茅屋之中,有炊烟袅袅。
舜帝等几人走过小桥流水,见一老者坐于茅屋前空坪上,专心致志地编织着小竹箩。舜帝向前施礼,问道:“可是善卷老前辈?”
老者起身还礼,回道:“敢问诸位是何处贵人,找善卷老儿何事?”
舜帝道:“我是虞舜重华。先帝在世之时曾经给我谈起先生饱学,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善卷鞠躬作揖:“孝祖圣天子驾到,未曾远迎,罪过罪过。”
舜帝忙忙扶起善卷,口里说着:“不敢当。不敢当。”
善卷说道:“神圣神圣,神接近天空,圣接近土地。当年的人皇伏羲是神,而舜帝你是圣,老朽由衷钦佩。”
一小童从屋里早搬出了凳子,几个人坐了下来。舜帝与善卷如同一对故人,谈得十分投缘。善卷说治国以德的要义,说天地人如何才能有机融和的感受,夸舜帝无为而治的高明。善卷说了很多很多。大有高山流水遇知音而不吐不快的愉悦。善卷最后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啊!”
舜帝重复善卷的意思说:“是啊,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并不可怕。作为帝王,最为可怕的是黎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啊!”
善卷由衷赞叹说:“德自舜明矣!”
善卷留舜帝等四人吃晚饭,舜帝觉得与善卷谈的话题意犹未尽,就慷慨答应了。
一盘竹笋,一盘蘑菇,几碟小菜,一壶老酒。舜帝吃得有滋有味。喝酒吃饭之间,舜帝又咨询了许多南方风情、蛮夷习俗、民间疾苦一类事。
饭罢舜帝对善卷说:“如果我把天下让给你,你愿意出来挑这副担子吗?”
善卷说:“我在宇宙之间,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秋收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心满意足了。”
舜帝说:“先帝之所以推崇前辈,虞舜明白了。”说罢告别了善卷,带着皋陶、伯益、籛铿,跟着部族长,打着火把,返回住地。
不久,善卷也离了衡山,回了故地。书包网
第二十四章 1】
舜帝班师回到平阳,已经是第二年的晚春,时处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暖期的中原早已经是花红柳绿。
治理黄河的最后一道工程已经在去年早冬完成,龙门一开,因其壶口、龙门狭窄而被阻遏形成的泥石流消失了,黄河之水就畅通无阻了。龙门通水的庆典活动也早已经准备就绪,只等舜帝南征归来择日举行。
舜帝一回到平阳,禹就全面而细致地向舜帝报告了全国的治水情况,又跟益、夷一起,报告了龙门庆典的准备情况。
为君之道,奖罚分明十分重要。是得好好总结和表彰一下禹的功绩了。
禹的功绩究竟在哪里呢?舜帝深深地思考着。
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算起来禹是黄帝的玄孙。
禹受命于危难之中,与益、弃一起到任之后,命令诸侯百官发动民众,分治九州土地。
禹治理黄河的考查是从帝都所在地冀州开始的。但是治理却不是自上而下,而是以壶口龙门为界,下游自下而上,从兖州碣石九河开始,而后才治理冀州泛滥的恒水、卫水、漳水、太岳山的南面,再到覃怀一带,当覃怀一带的治水工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后,再治理黄河以北地区,治理梁山及其支脉,整修太原一带。壶口龙门的上游治水,则从积石山开始。最后治理壶口、龙门。
兖州处于济水与黄河之间的三角地带。济水源出王屋山,时潜时现,以暗河流过一段,水源重发,再东流,在河南岸形成荥泽。济水东行,一直流入菏泽,与沮水会合后入雷夏泽,再向东北和汶水会河北流,再转向东流入大海。禹从王屋山开始疏导济水。
大海到泰山之间的青州是一片地势较高的灰白色腐植质酸性土壤,是盐卤之地,是东方夷人居住的沿海地区。潍水与淄水的故道都已疏通,整个东方夷人地区的水利工程只花了较小的力量便完成了。
黄海、泰山、豫州、淮河之间的地带的徐州东起大海,南至淮河北岸,北到泰山。这是一片土地较粘的红土。禹首先治理大野泽,向东治理泗水、沂蒙水、羽山;向南治理淮水;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使其向东和泗水、沂水会合,东流入大海。
以大海为墙、淮河为障与荆州为邻的地域是扬州。经过整修以后,彭蠡泽已经成了能汇聚很多河水的大湖泊。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等长江下游的几条江水可以顺利地导入大海,太湖的治理获得了成功。
从荆山开始,到衡山南面是荆州。荆州邻扬州,抵南漳、接梁州、极五岭,地域狭长。这里是一片低洼潮湿的土地。禹自彭蠡泽西行治理洞庭湖及其支流沅,渐、元、辰、叙、酉、澧;资、湘九水,使之汇入洞庭湖。在长江北则先导荆山,流通沮水和漳水;在钟祥和荆门之间疏通沱水、潜水、汉水;治理云梦泽,疏通澴水、滠水、举水、巴水、浠水。
荆山以北到黄河南岸的豫州又名中州,南有荆山,北有黄河。经过治理以后,伊水、洛水、瀍水、涧水四水相通,注入黄河,荥泽成了一个能够汇聚许多水流的湖泊,还疏浚了荷泽,修筑了明都泽堤防。
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的梁州是一片黑色的腐植质石灰性冲积土。岷山和潘冢山一带经过治理之后,已经能够种植庄稼了。汉水和长江的许多支流也已通畅。峨眉山、蒙山一带的道路修通了。大渡河畔彝族聚居区的治水工程也取得了成功。
黑水与黄河西岸之间的雍州的弱水经过治理已经向西流去,泾水汇入了渭河。修整以后的漆水流入沮水,沮水与渭河修通了,经过治理以后的沣水也流入了渭河。荆山、岐山的道路已经修通,终南山惇物山,一直到鸟鼠山的广大区域,也得到了良好治理,那些由水土侵蚀而形成的低洼积水地带,都通过导水工程得到疏通。山水自然而然地流入已经疏浚好的蓄水湖泽。天水、三危山一带适于人居,被流放到这里的三苗得以安顿,也就顺从了。
禹懂得,山高水长,欲使洪水东流入海,则必须首先疏通水系;欲疏通水系,则又必须根据山脉走势与泻洪的缓急,或凿或破,随山浚川,开劈道路。
在雍州,通过规划治理,水陆通道连成一片,在冀州,从壶口山到永济雷首山的道路开通以后,可以直达太岳山。三门山与析城山连接起来,可以直达王屋山。太行山——恒山——碣石山一线的水陆枢纽畅通以后,可使河水直入渤海。
通过开劈道路,潘冢山与南荆山连接起来,内方山与大别山之间的道路也贯通了。从岷山的南面,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