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刺绣玫瑰红长袄,浅洋红撒花裙,腰间系着羊脂玉的双鱼玉佩,看着是丽如明珠,娇若鲜花。婉玉暗笑道:“这对儿小姐妹像卯足了劲比美似的,一个个身上都穿得明晃晃的,这些钗环首饰,怕要把脖子都坠弯了。”
    秀微看了明微一眼,见她只挺直了肩膀端坐,便对婉玉笑道:“这次来得匆忙,也未带什么体面的东西,只有一面我绣的屏风,活计糙了些,好歹是一份心意。”
    明微听了方才想起来,忙对婉玉道:“我也带了两色针线来。”
    婉玉笑道:“既来了还带什么东西呢,若是亲手做的,这心意就愈发沉甸甸了。”说着又让果子糕饼等吃食,口中一长一短的问二人这几日在家中都做些什么,玩些什么。秀微一一答了,又引出往日里的趣闻,一时间也谈笑融融。明微性子腼腆,只婉玉问她,她方才说话,却因顾氏点破婚事这一层,见了婉玉不免紧张,愈发怕说错话让人耻笑了去,索性闭了嘴不言了。
    说笑了一阵,婉玉道:“这几日动了兴,想听戏文,今儿个就请了京城里的莲升班来唱一回,园子里已经备下了,咱们姐妹几个到园里的绣楼去,吃茶听戏,也是一番好消遣。”
    秀微笑道:“莲升班在京里名气很响,让这戏班子唱一场可不容易呢,今儿个我同四妹妹有耳福。”
    明微惯是爱听戏的,听婉玉说请来了莲升班,心里顿时雀跃起来,按捺不住道:“这戏班子里有个叫霞官的,唱得最好。可惜母亲不准我听,说唱这些伊伊呀呀的,都是不规矩的下九流,好女孩子家家的不能听这个,听多了就移了性情,也带偏了品德。”此言一出,屋中顿时静悄悄的。
    秀微忙道:“我们家老爷子倒喜欢听曲子,家里还养了戏班子每年都要唱几回,到时候请姐姐一同去,那一通热闹,隔着一条街都能听到。”说完看了明微一眼,见明微还是满面欢喜,懵懵懂懂的,心中叹道:“四妹妹说话不经脑子,口没遮拦的毛病儿还没改过来,如今来到人家府上,是主人要请听戏的,她怎么能说‘好女孩子家家不能听’、‘移了性情’给给主人家没脸。太太的心眼子全用到我们几个庶出的兄弟姐妹身上,任自己亲生女儿痴傻,如今连人情世故都愈发不通了。”
    婉玉看了明微一眼,面色无波道:“那到时候免不了去府上麻烦了。”
    说话之间三人已从坐起,丫鬟送上斗篷,婉玉引着李家姐妹走到园中绣楼最上一层,只见梁上吊着羊角大灯,焚着檀香,屋正中设一山水镂雕的八仙桌,桌上摆了各色果子糕饼。座椅铺极厚软的闪缎棉褥,屋中四角燃着火盆。婉玉让这二人坐了,又命:“把窗子打开。”银锁早已立在窗边,听言忙将南面的窗子推开,只见南方正对着揽月鸳鸯榭,水榭露台上搭了一个戏台子,从绣楼上高眺下去,视野极佳。
    秀微笑道:“真真儿这一处好地方看戏,真是绝了!”
    婉玉道:“今儿个天气晴朗,也没有风,推开窗子倒也不觉得冷,咱们就先看着,待风大了,咱们就去揽月鸳鸯榭里听她们唱去。”一边说一边将锦册推过去让二人点戏。秀微接了曲目却不点,让与明微。明微点了自己爱听的几出戏,又特特勾了《痴梦》让霞官来唱。秀微道:“我就不点了,只让她们捡最拿手最好听的唱来就是。”婉玉笑道:“岂有不点之理?”说完点了一出《离魂》,又让秀微点,秀微便点了一出《思凡》,也勾了霞官来唱。
    一时间鸳鸯榭中丝竹管乐齐鸣,锣鼓铙钹高响,生旦净末一一登台。自一开戏,明微便入了境,旁的一概不闻,婉玉两次让她吃茶和果品,她浑然不觉的“嗯”两声,又痴迷了过去。婉玉也不再管她,只同秀微一边听戏一边闲话,说及平日起居,昔年旧事,说笑也极融洽。明微的大丫鬟倚玲见了不由焦急,站在一旁对着明微打了好几个眼色,又借着送手炉的功夫悄悄拧明微的手,暗暗使眼色,明微一心都在听戏上,冷不防被人打断,心中略有不悦道:“我不冷,你送手炉做什么,你也去听听戏,吃些茶来,我有事自会叫你。”倚玲只得退了下去。
    此时霞官下去饮场,台上换了别的戏,明微见霞官不唱了,方才将心绪回转过来,只觉得口渴,吃了一碗热茶。只听婉玉道:“昨日我夫君同我说,他想在家里做东请几位朋友,都是官面上的人,兴许也要带女眷来。我在京城里初来乍到的,也不知有什么规矩,做宴会花多少银子合适,想起来还有些摸不着头绪。”
    秀微笑道:“姐姐是个极妥帖的人儿,这次请我们姐妹来真个儿是宾至如归了,不过再操持一场罢了,对姐姐来说又有何难?”
    婉玉摇头道:“到底还是不同的,这回人多了些,又不是全认识的,还请两位妹妹帮我想想主意。”
    秀微想了一回道:“既是做东,就要前后考虑周全了,最好是自己又省事,大家又尽兴。爷们外宅的事咱们是管不着的,若是有女眷来了,那就要提前问妥了有哪家的女眷,有多少人,都是什么身份,年岁如何,性情如何,这几家女眷相处间得如何,可有什么矛盾,有没有带着小孩子来的,吃食上有什么忌口的地方,到时候该回避的,该攀谈的也好心中有数。丫鬟婆子也要几人一队,由办老了事的人引领着,哪个带路,哪个端茶,哪个收拾碗筷杯盏,各司其职不可出错。厨房里几样荤菜,几样素材,几样果碟,几坛酒也要拟定好了,若是做不及,就请外头大酒楼的厨子进府里帮着做几个菜,吃着新鲜,也省事。再请来一台戏班子,热热闹闹的唱上一唱,就算齐备了。”
    婉玉不由微微点头,秀微又道:“那些都妥了,姐姐再同你夫君商量商量,如此这样置备是否得体,有什么地方还要改的,有什么地方没在意的,有什么人要特别照顾的。待请完了客,再看看这一回有什么疏漏的地方,下次再请客时就可避免,也就更轻车熟路了。”
    秀微话音刚落,婉玉便笑道:“哎哟,想得忒周到了,莫非你操持过大席面不成?”
    婉玉看了看明微,只见明微面带失落之色,手绞着裙带子上的玉佩,圆眼睛瞅了瞅婉玉,想了又想,吞吞吐吐道:“姐姐……能不能让班头再劝,劝一劝霞官......”婉玉不言,又看了看秀微,秀微笑道:“我点一处别的罢,《思凡》也不是非要听。”又扭头对明微道:“妹妹不如就让霞官唱她得意的,她虽能唱青衣,但身段也罢,嗓子也好罢,终究不如唱小旦入味,你要非想听《痴梦》,就让班里唱青衣的来唱,岂不更好?”明微本想让婉玉再劝一劝霞官,但听秀微这般说了,也只好同意,神色不免有些沮丧。秀微从荷包里摸出两个银豆子递与金簪道:“这东西是赏霞官的,跟她说,她唱得极好,我们都爱听,让她只管唱自己拿手的就是了,也别让班头为难她。”金簪看了婉玉一眼,见婉玉微微点了下头,方才将银豆子接了,退了出去。
    一时明微出去如厕,婉玉将丫鬟们支开,状似不经意道:“明微妹妹大概年纪还小,对人情送往,掌家断事都不太通似的。”
    秀微只道:“我们姊妹自幼就不在一处教养,四妹妹跟着太太,我跟着姨娘。”
    婉玉道:“你们太太不教她这些?”
    秀微道:“这我就不知了。姨娘倒是教我和二姐姐的。”
    婉玉笑道:“那你姨娘定是个极厉害的人儿,把你教得这样好。”
    秀微道:“什么好不好的,姐姐是抬举我。姨娘是命不好,生前看老爷太太脸色,为我们几个操心,唯恐事情做不周全,如今我们都大了,本该她歇心的时候,却撒了手。她这一辈子做事,先是为着老爷,后来是为我们,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姨娘常对我说,接人待物一定要事事得体皆宜,不可落人口实。”
    婉玉暗道:“若三姑娘是褚姨娘教养出来的,也难怪孝国公极尽宠爱,死后仍不能忘了。”此时明微回来,婉玉便住了口,装作听戏的模样,心里慢慢思量起来。
    第四十六回【上】 阻婚事梅书达大怒
    明微先了轿,此时有个小丫头子跑上前道:“姑娘们慢走,我们家奶奶说还有样东西给三姑娘。”说完轻轻一拉秀微的衣袖,使了个眼色。
    秀微会意道:“那不劳烦送来,我去取罢。”跟在那丫头身后往门里走,刚拐过一面影墙,只见梅书达正立在那里,头上挽着赤金盘螭簪,身穿一袭碧色寒梅暗花缎面出毛斗篷,面色如玉,双眼黑亮,如点漆一般。
    秀微一怔,只觉胸口怦怦乱跳,心里已明白**分了,仍做了无事状,拜道:“见过梅二公子。”
    梅书达微微笑道:“这么多礼做什么?妹妹近来可好?你给我做的词配了曲子,我喜欢的紧,前儿个我托你三哥给你捎了两部书,你可收到了?”
    原来当时梅书达托李杉给秀微带了两部书,均是《诗经》,其中在《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句旁用朱砂点了一朵小小的梅花。秀微哪有不明白的,只没料到梅书达开门见山说出来,脸便有些红了,低声道道:“收到了。”
    梅书达心里一紧,手攥了拳,定定的看着秀微。秀微忍着羞意,抬起头看了梅书达一眼,含笑道:“《关雎》这一首,极佳。”说着又垂下头,脸上已染了红霞。
    梅书达闻言大喜,只觉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上前迈了几步道:“我同你想的是一样的
    秀微却往后退了一步,道:“那又如何,你可能自己做主了?”
    梅书达笑道:“虽不能自己做主,但也没什么难的,只要你肯了,就只管等着便是。”
    秀微低头不语,半晌道:“我该走了,回头该让人生疑了。”说着转身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明眸朝梅书达一溜,口中道:“我等着你就是。”说完紧走两步走了出去。梅书达看着秀微背影,一时神思摇曳,心中慢慢捏定主意,慢慢踱步回去。不在话下。
    且说待送走了李家姊妹,婉玉命丫鬟婆子将物什收拾了,歪在床头闭目养神。此时从门外进来两个婆子,见婉玉闭目睡着,不敢惊动,只垂手站在门口。婉玉却听见声音,睁开眼一瞧,便道:“你们两个回来了?打听得怎么样了?”
    两个婆子连忙上前道:“回奶奶话,已经向孝国府的下人们打听过了。说起明姑娘,都说是有些呆气,多半时日都在屋里做针线。倒极乖顺老实,他们太太说什么便听什么,性子腼腆羞涩,跟生人从不说话的。原来明姑娘的大丫鬟,看她好性儿,就愈发欺负起来,明姑娘也忍着不说,直到他们太太知晓了,才把人打发出去了。”
    另一婆子道:“府里的下人都说秀姑娘从小就会讨人欢喜,嘴甜,手也巧,常亲手做了吃食和衣裳往他们老爷那儿送,还极要强。**岁的时候,孝国公有一回听她和香姑娘弹琴,笑她们俩弹得稀松,远不及她们大姐姐在这个岁数时弹的。香姑娘听了也就过去了,秀姑娘嘴上不说,回去日夜练琴从没停过,手磨破了皮,出了血,也一声不吭的,谁劝都不听,愣是把一首长曲子弹得分毫不差,从孝国公嘴里听出一个‘好’字来,方才罢休。还有一次,姨娘让她和香姑娘试着持家,因是头一回,难免想得不周,出了岔子,惹得太太不高兴,派人数落了一回,连她们姨娘也遭了牵连。秀姑娘哭了一场,谁想下个月,她自己求到孝国公跟前,要再管一次,这一遭起早贪黑,只管得旁人说不出一个‘不’字,才算了结了。”
    婉玉道:“她如今在孝国府也协理管家?”
    那婆子答道:“不管了。因管了这一回,有许多人家都上门来探听,她就跟褚姨娘说,如今她姐姐还未订亲,不如让香姑娘日后持家理事,她年纪还小,倒不十分着急。再往后褚姨娘死了,家里的权让太太尽数收了回去,这一节也就不再提了。”
    婉玉听了默默出神。采纤抓了一把钱赏了两个婆子,将人打发走了。怡人上前低声道:“奶奶,达二爷来了。”
    婉玉回过神道:“他今儿个不上翰林院了?”转念一想便明白了,轻笑了一声。
    怡人道:“哪个姑娘要得,哪个要不得,奶奶心里怕是有数了罢?”
    婉玉道:“急什么,再看看,婚姻大事岂同儿戏?娶不好媳妇,拖累达哥儿一辈子,必然要仔仔细细的。多出去打听打听,沉住了气,若有缘分,自然也跑不了。”说完换衣裳去见梅书达,不在话下。
    话说秀微和明微回到孝国府,顾氏立时把明微唤到跟前问话,明微只说今日听了戏,又在一处说笑了一回,赞了两句霞官唱得好,又想起顾氏不准她多听戏,便止住不说了。顾氏也不再问,打发明微回房换衣裳,又把倚玲叫了过来,细细盘问。倚玲原是顾氏房里的二等丫鬟,因办事老成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