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等身行礼:“恭喜大奶奶!”
迎春红脸叫起。
林嬷嬷带着一行人告辞而去。
绣橘晴雯忙着伺候迎春沐浴,一边少时水衍回来碰上。
幸亏迎春手脚快,她这里刚才出浴,擦干身子,穿好衣衫,正在盘发,水衍已经大汗淋淋回了房,见者迎春已经梳洗停当,不由嗔笑:“娘子这般快手脚!”
迎春也不接话,微笑吩咐晴雯绣橘替水衍找好衣衫,预备他沐浴更衣。
及至水衍沐浴更衣已毕,外婆一个婆子掐着时间送了甜汤进来,米酒糯米汤圆,寓意新婚之喜甜甜蜜蜜。
迎春笑领了。
一切停当,方才随侍小丫头盈盈俯身:“太太有请大爷大奶奶。”
水衍领头,迎春端正身子,满脸恬静跟在水衍身后三步远。水衍几次要拉迎春手,都被迎春早有防备划过了,最终还是被水衍握住玉手。身后传来闷闷笑声,迎春脸色发红,记起母亲教诲:“你婆婆寡多年,与儿子相依为命,在她面前,切要小心谨慎,以免婆婆不悦。”
迎春聪慧异常,又有读心之术,知道母亲之意,乃是暗示自己不要婆婆面前跟夫君太过亲密,惹得婆婆不悦生气。思及此处,迎春细若蚊蝇:“夫君慎思,婆婆面前若失了庄重,今后如何相处。”
言罢用力一挣,这回挣脱了。
水衍也回过味儿,老实了形色,及至到了前厅正堂,水衍已经面色沉静,姿态卓立了。
谁家房舍就是一个简单四进院子,比贾府九曲十八弯好走多了,不一时就进了正堂,
水家亲眷不多,水衍家三代单传,这一代只有三个姐姐。此刻都到了场。
水母坐在主位,三位姐姐坐在下首,还有一位衣着不俗,挽着发髻的妈妈立在水太太身边,迎春猜测,这应该是水母当年的丫头月牙月姨娘。以为始终跟水母站在一起,一致对外,甚至对付老爷的忠婢。
小丫头摆上拜垫,水衍迎春并排跪下,晴雯递上红漆描金托盘,迎春高高举起:“请婆婆喝茶!”
水母微笑喝了茶,旁边月姨娘便把托盘上鞋子受了,拿起细看:“太太您看,大奶奶好好手艺,这鞋底儿针脚密实,这鞋帮青梅指还接着指头大的毛杏儿呢,恭喜太太,您就要儿孙满堂子满枝了。”
水母笑:“你哄了我一辈子了,我就爱你哄人。”水母在茶盘上搁了荷包。笑着对迎春道:“这是你月姨娘。”
迎春起身一笑:“月姨娘安!”
晴雯奉上托盘,也是鞋袜,只是月姨娘迎春无需跪拜了。
紧着三位姐姐,迎春都有鞋袜奉上,三位姐姐都给了荷包。人少也有人少好处,迎春膝盖不用受苦。
三位姐姐都是合家来吃酒。所有外甥,迎春都有打法,女儿是一个荷包,两支堆纱宫花,一对米珠流苏对钗。男孩子也是荷包,外家没人一套文房四宝。
一时认亲完毕,月姨娘一声吩咐:“都进来拜见新奶奶。”
水衍的奶公奶娘充任内外管事,都是四十左右年纪。姓顾,人称顾管家。他们有一个比水衍大半岁女儿已经放出府出嫁了。还有两个小女儿,一个正是水衍跟前小丫头,今年十二,叫做翠玉。一个在水母跟前当差叫做翠环,今年十五。眉眼不算漂亮,贵在青春气息。
再一家就是水母陪房林嬷嬷一家子,林嬷嬷寡,嬷嬷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出府嫁给了小地主。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都在府里当差。
他儿子叫做刘志,是府里专管车架马匹的,其实也就太太一架车,一匹马,水衍一匹马。水家人口简单,水衍出门,太太不出门,故而,这个吴志兼顾车把式养马。
儿媳妇管着阖府的针线房,她家里也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做了水衍贴身小厮,叫做全儿,今年十六岁。家里也两个女儿,一个跟着她媳妇做针线,名□燕十岁,一个是水衍房里新提起来接替春风的小丫头,名□柳,也是十二岁。
再有一家姓王,男人是门子,女人管着厨房事宜,家里两个女儿,一个就是水衍屋里的大丫头春风,时时刻刻急着出嫁丫头,另一个就在厨房帮厨,样子跟她姐姐差不多,白净皮肤小下眼睛,名□枝。
再有一户人家姓夏,家里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就是水衍大丫头夏露,出府在即。小丫头也在水母跟前伺候,名叫夏云,十五岁。儿子最小今年十三岁,专门负责内外援传话,名叫夏雨。
姓夏夫妻两个管着水家后花园子以及府里花花草草,兼顾府里内内外外洒扫。
再有月姨娘一个侄女儿跟着月姨娘服侍,这个丫头眉眼不错,今年十五岁了。
一时间大家上前磕头,迎春一一吩咐发下赏钱。
贾府千头百绪,迎春也能一一摆平,水家四户人家,迎春眨眼功夫已经记得清楚明白,并且基本记住了所有小丫头名字。不过眨眼功夫,迎春还品出一个重要气息,迎春闻听介绍,水衍奶娘一家子在府里很吃香,占据了府里要害部门。
不过水家清贫,占据子重要位置也不过是劳心劳力替主子把日子过好了。
拜见完毕,水母就一串钥匙递给了迎春,再有家里内府账目以及奴仆花名册子递给了迎春。水母笑盈盈拍着迎春手言道:“今后这个家就交给媳妇了。”
迎春谦辞,退回了账簿:“账簿就有婆婆管着,您有事吩咐媳妇也就是了。”
水母却甚干脆:“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媳妇进了水家门,就是我水家少主母,为娘我操心半辈子,也该享些儿孙福了,除非媳妇嫌弃这个家穷不乐意?”
迎春看眼水衍,水衍一笑:“母亲看重娘子,娘子就孝敬孝敬娘亲。”
迎春只得接了账簿。
水母笑言:“我旬日不大管事,一切都是月姨娘经手,有不明白之处尽管开口询问。”
月姨娘笑颜如菊:“大奶奶且别气。”
第131章 回门
婆婆吩咐,迎春自然要点头应承。有俯身向月姨娘道一声有劳了。迎春俯身起来,水衍手自然搭在迎春身后腰间,将她轻轻一带,面相自己母亲。
水母看着佳儿佳妇,甚是欣慰,且不叫坐,微笑看着月姨娘:“厨下可齐备了?”
月姨娘俯身回说:“回太太,一切俱都齐备。”
迎春知道,该祭灶了。
果然水母言道:“带你媳妇去吧!”
本朝祭灶有规矩,本应由男方家长拈香,新夫妇三叩首祭拜,然后将临时设位供奉的灶神纸像取下,与一些纸钱一并在院内焚化。水家却有例外,水衍父亲早逝,水衍又是独子,姐姐姐夫又是外人,算不得水家人。水衍便自己拈香,而后与拉着迎春一同跪下,三叩首,拜祭灶神。
拜祭完灶神,又去佛堂拜佛,程序与祭灶大约一样,不过多了一项,拜祭者要念祝词。水衍小厮泉儿怕水衍出错,悄悄递上一纸,水衍大约也怕说错话对佛祖不敬,便接了单子,满脸恭顺肃静照单朗读。
“男室女家,人之大伦,礼重婚姻,嗣源所系
“今迎娶贾氏迎春,共承宗祀
读完这些祝词,夫妻们跪拜三叩首,双手合十,搀扶而起,双双鞠躬退出佛堂。
接下来就去拜祖宗祠堂,祠堂且不再水淹家里,在昨日主事祺大嫂子家里。迎春夫妻带着喜饼喜封上门,一则祭拜祠堂,随带感谢祺大嫂子操劳。
迎春进得祠堂,随着水衍下拜虔诚叩首。水家族谱上水衍后边从此添上名字:贾氏迎春水衍从此也算成人成家了。
这一日午餐,只有水家三口再有三位姑奶奶并家人。一共两桌,一起摆在厅堂上,不过中间用品吧个风格开来,男人们被安置在屏风外面。水母迎春三位姑奶奶,再有两位外孙女儿则在屏风内坐席。
月姨娘与她侄女儿云英站在水母身后伺候着饭菜,迎春原不欲坐,要服侍水母用餐,水母却道:“少奶奶是新妇,理该坐下用餐。”
迎春知道这话潜台词,新妇不用,等回了门应该立规矩了。
“媳妇遵命!”迎春恭顺答应坐下了。
月姨娘云英殷勤的服侍水母,不时帮着奉菜,候着与人盛饭。迎春瞅着云英忙碌身影,面色不改,心里却是转了几转,面若桃花,眉眼温煦,手脚伶俐,磊磊大方。这倒是丫头,还是表姑娘?
每一道菜上席,迎春都会注意水母眼色,只要水母一门菜看了两眼,云英就替她奉上。水母嘴里说不要,眼睛却是笑盈盈。
这个难不倒迎春,只要轻瞟一眼,哪怕她面无表情,迎春也知道水母心意。不过,迎春不想表现的太过伶俐,让众人防备,直到一道火腿笋汤上桌,迎春放下碗筷,亲手替婆婆盛了奉上。
水母顿时眉眼弯弯了,这个媳妇真是聪明人,一顿饭的功夫就学会察言观色,弄清楚婆婆喜好,倒底是大户人家教出来的,有眼色,家教也好,并未因为婆家清贫就眼高于顶。
水母脸上就有了喜色。
几位姑奶奶也落下一半心来,虽说日久才能见人心,前有姨母夸赞,三位姑奶奶得出一致结论,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个弟媳妇知达理是不错了。这才是兴家之兆呢。虽说有些气疏离,新媳妇那个不是这样子小心谨慎过来的。
三姐妹都笑盈盈看着母亲,只道母亲好眼力,今后只等着含饴弄孙了。
水母跟女儿眉眼官司一番,更加高兴。微笑指着桌面吩咐:“把这个挪到奶奶面前去,这个味儿不错,媳妇尝尝看。”
迎春则是先行起身谢过之后,才坐下开始享用,吃过之后,又赞美一句,一顿饭吃的气气。
晚餐过后,迎春陪着水母几位姑奶奶说一会话,便告辞了,挪个空儿让姑奶奶母女说话,想来他们一天见了自己有许多话儿交流。
迎春回房靠着美人榻,由绣橘捏脖子,迎春一概头饰简洁,不过一根凤钗,一朵珠花,这几日凤冠珠翠可不轻松。
不过,迎春回想今日一天,与婆家相处,一切顺利,并未有劈头来给下马威。
记得迎春前生出嫁翌日,伺候婆婆姑子丈夫吃饭,饿得前心贴后心,老婆子还在慢慢饮茶剔牙,嚼舌闲话,及至迎春匆匆回房用过残粥,略坐一刻,老婆子又传午餐了。迎春一顿午餐在晚上,一顿晚餐在夜里。夜里还不能睡个囫囵觉,又要应付中山狼,真是苦不堪言。
如今这般婆婆,这样夫君,迎春已经十分感恩了,甚是满意了。
明日归宁,三位姑奶奶回家,迎春有把握把水母哄得开开心心,绝不会有人心眼子比贾母还多呢!至于水衍一夜又要如何闹腾,不说也罢了。
贾府已经派人传话,会在卯正四刻过府迎接。
却说翌日,卯正时分,迎春已经打扮停当。先去上方拜见水母,水母却也早早起身候着了。天色未明,屋里却是烛台明亮。迎春夫妻刚坐定,云英便张罗着饭菜摆上了。
迎春吃了两只饽饽,半碗粥就放下碗筷。
月姨娘便上来报备:“回门礼品都备下写好签字,这是礼单,请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