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为这个?”
    “不是,是因为你能有今天,要感谢他。”
    “为什么?”
    “我来告诉你,让我来辅佐你,是他的主意;让我们逃到国外避难,是他的主意;知道无知被杀后我们尽快赶回临淄,那是我跟他做生意时学的;说服国高两家的手法,那也是做生意的时候他教给我的。这么说吧,没有管仲,我们就没有今天。”
    “那,他射我一箭,就这么算了?”
    “主公,这么说吧,管仲的才能,那是我远远不能相比的。如果主公就想把齐国治理好,大家安居乐业,咱不惹别人别人也不来惹咱,那现在这帮人马就行;可是,如果主公想要称霸天下,那非管仲不可。”
    “是不是啊?”齐桓公有些不大相信,管仲能比自己的师傅还强?“好吧,先赦他不死。”
    鲍叔牙很高兴,能够免掉管仲的死罪,他就已经很高兴了。他知道,任何事情都要一步步来,太急了不行。
    三天之后,齐桓公发布命令,论功行赏,有的发财,有的升官。
    国、高两家功劳巨大,各自分得好田好地若干,其余功臣,也都有封赏。
    “老师,上卿一职就是您的了。”齐桓公要让鲍叔牙当总理。
    “不要,说实话,给我口饭吃我就很感激了。至于说到当上卿,不是我不想当,是我才能不够,我的才能,也就是奉公守法,做个良民。”
    “老师,您太谦虚。”
    “不是我谦虚,是确实不行。夫治国安家者,内安百姓,外抚四夷,勋加于王室,泽布于诸侯,国有泰山之安,君享无疆之福,功垂金石,名播千古。此帝臣王佐之任,臣何以堪之。”鲍叔牙说了一通,什么意思?就是当总理的这个人要能够让上级高兴,让下级快乐,让邻居敬畏,让外国鬼子害怕。这么说吧,就像炒股票,没有这个人你顶多是个大户,有了这个人你就能坐庄了。
    “那你说,谁行?”齐桓公来了兴趣,远大志向是每个人都有的。
    “管仲。”
    “好,既然老师三番五次说他行,叫他来,我跟他谈谈,看看他究竟怎么样。”
    “不行,俗话说:非常之人,必待以非常之礼。你要请他,他就是上卿,你不能像呼唤个丫环一样呼唤自己的上卿。你现在给他什么礼节,也就看出今后给他多大的信任和权力。你要从内心里把他当做父兄,当做老师,恭恭敬敬请他。这样吧,主公从今天开始斋戒,三天之后是个好日子,主公亲自去郊外迎接他。”鲍叔牙给齐桓公设计了这样一个规格,比给一般诸侯国国君的规格还要高。
    “好,师傅,我就听你的。”齐桓公咬咬牙,认了。师傅这样不遗余力地推荐,此人一定有过人之处。
    那时候齐桓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做了一个多么伟大的决定。
    管子思想
    更新时间2008-11-21 9:29:20  字数:6281
    毫无疑问,管仲是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甚至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而不是之一。
    他彻底改变了齐国,也彻底改变了春秋的历史。整个春秋战国,管仲之后的政治家们无一不受到管仲的影响。
    毫不偏颇地说,管仲是在发扬光大周公的思想,建设性地将周公的思想运用于诸侯国的管理中。而他对于人民、对于法治的重视更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他的管理模式中,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和所谓的“工艺”;不仅在政治上创新,在农业、商业、军事、甚至山林防火、历法等等方面都通过立法的方式进行规范。
    如果有时间,可以找来《管子》一书详细研究他的思想,那时候就会发现,管子的思想即便拿到今天来依然不过时,他的许多理论在今天依然先进。
    孔子对管仲也是崇拜得五体投地,他曾经这样说:“管仲辅佐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百姓了。”
    孔子又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指不用武力来会合诸侯),管仲之力也。如其仁(这就是管仲的仁德)!如其仁!”
    诸葛亮常常自比于管、乐,就是管仲和乐毅。
    如果说周公是圣人中的圣人,管仲绝对可以说是总理中的总理。
    伟大的管子,尽管他也是管跑跑。
    ——齐桓公服了
    齐桓公亲自到了郊外,亲自下车请管仲上车。之后,两个人同车进城,一路说笑。齐国的老百姓不知道这个跟齐桓公在一个车上的人是谁,一打听,原来是管跑跑。大家都很惊讶:管跑跑不是国君的仇人吗?
    于是,整个齐国的老百姓都在感慨齐桓公的肚量。
    来到朝中,齐桓公请管仲落座,之后开始了亲切的会谈。
    “管老师,我有事请教。当年我爹僖公在的时候,四邻敬畏,当时人称小霸。后来襄公继位,政令无常,荒淫无度,国势衰微。如今我刚刚登基,人心未定,四邻不服,我要富民强国,该如何做起,请老师指点迷津。”齐桓公开篇就问。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管仲开始了他的宏论,而这仅仅是开场白,这段开场白是什么意思?是这样的:
    凡是拥有国土治理百姓的君主,务必要掌握好四时农事,确保粮库充盈。国家富裕,就会引来更多的百姓。合理地开发土地,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大家都达到温饱了,也就懂得遵守礼节了。丰衣足食,也就会明白荣辱了。君主的行为合乎法度,亲朋就可以相安无事。国家的四维(礼义廉耻)发扬,君主的命令就可以很好地施行。
    齐桓公一听,正点啊。鲍老师也会讲治国的思想,可是没人家这么系统这么简明啊,有一搭没一搭的,哪有管老师这么明白?我爱听。
    “管老师,您说得太对了,具体点好吗?”齐桓公有兴趣。
    于是,管仲甩开了腮帮子,开始兜售他的思想,什么思想?管子思想。伟大的管仲有一整套的治国思维和办法,而这些思维和办法绝对伟大到可以称为思想。
    三天三夜,连续三天三夜。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齐桓公都在倾听管子阐述他的管子思想,他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几乎要说:“管老师,听君一席话,从此不读书。”
    对话是用文言文进行的,可能还有山东土话。如果我们忠实地记录这些对话,难免晦涩枯燥。所以,我们以总结的方式来介绍这次对话的内容,而对话的内容归结为管子思想。
    ——管子思想放光芒
    对于管子思想,大家可能会感觉到惊讶,可能会说:啊,怎么我们最先进的思想竟然是管子思想,将近三千年前的管子就比我们还要高明吗?
    信不信不由你,有历史为证。
    如果周公主义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指引了中华文明的方向,那么,管子思想就开拓了中华文明的道路。
    在管仲时代,中国文化还没有大的分歧和分杈,儒、法、道还没分家,因此我们可以说管仲思想是个综合思想。在管仲的思想中,既有仁义文化,也有法治文化。也就是说,管仲既重视道德和教育的力量,也重视刑法和法律的威力。另外,管仲还是一个开明、民主的政治家,既尊重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也大力从平民百姓中选拔人才。
    管子思想被收录在《管子》一书,《管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历史甚至医药无所不包。当然,《管子》一书并非管仲一人之作,它是齐国学者在历时几百年间的时间里不断补充整理而成的。后来所谓的诸子百家,不过是《管子》思想的不同分支而已。
    在诸子百家中,管子思想像一棵大树之根,生长延伸出了后来的儒、道、墨、法、兵等各门各派的学说。在我们了解了管子思想之后,就会知道后世的许多思想不过是管子思想的白话版,就会为我们有这样伟大的先人而感到自豪。
    伟大的管子,伟大的管子思想。
    《管子》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美和语音美都不错,但中国历代的教育课本就是不选管子,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下面开始,我们来介绍管子思想,请同学们安静听讲,并在课后结合实际发表感想。
    ——四项基本原则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踰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踰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这里的“四维”就是礼、义、廉、耻,缺了一维,国家就倾斜;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管子认为有了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了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了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了耻,就不会趋从坏人。有了“四维”,国家就有了秩序,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这就是管子的四项基本原则,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富裕,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基础,是必备的条件。
    看看我们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还在坚持这个四项基本原则?
    礼、义、廉、耻,这就是儒家思想的基础。
    ——以民为天
    一次,齐桓公问管仲:“先生,做国君要尊重什么?”
    “天。”管仲说。
    齐桓公于是抬头望天。
    管仲笑了。
    “天,不是指上面的天,而是百姓。国君要以民为天,百姓爱戴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帮助国君,国家就强大;百姓对国君不满,国家就危险;百姓厌弃国君,国家就灭亡。”以民为天,管仲的话真是了不起,今天很多国家的民选领导人也说自己以选民为天,其实就是借用了管仲的话。
    那么,怎样体现以民为天呢?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强调的是,政策的制定首先要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要让老百姓安乐、安全、富足,政策实施之前,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有利于百姓的坚决去做,不利于百姓的坚决不做。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先富民,后强国,这是管仲治国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点与姜太公不谋而合,国富民穷是危险的,也是无耻的。首先要藏富于民,然后才能有好的治理,国家也才能强大,才能长久发展。如果国家与民争利,长期处于国富民穷的状态,即使强大也不过一时。
    为此,管仲采取了大量的具体措施来增加齐国人民的财产性收入,这在后面有叙,此处不多说。
    以民为天,以人为本,富民政策。从周公的民本思想到管仲的民本思想,可以说已经大大地进了一步,更加充实也更加具体了。管子对于民本思想还有很多论述,这里就不一一讲解。
    需要说明的是,管子的敬民为天与后世的爱民如子是两个概念,与管子相比,后世是在大踏步倒退。或许,这就是《管子》进不了教科书的根本原因。
    ——以德治国
    先说说什么是以德治国,德,不是品德,而是德政。如果德是品德的话,那么齐桓公这样好色好酒的人就没法治理国家了。什么是以德治国?不是他说什么,而是他做什么。
    德政是承接以民为天这个基本概念的,我们如今经常听说“为老百姓做多少件实事”,这属于德政的范畴,但是是很小范围内的德政,比之管仲的德政不在一个层次上。
    对于德政,管仲具体划分为六个方面,称为“六兴”,我们来看看。
    第一兴,厚其生。开辟田野,建造住宅,研究种植,鼓励耕作,修缮房屋,这叫做改善人民的生活;
    第二兴,输之以财。广开财源,整顿库存,修筑道路,便利贸易,这叫做给人们输送财物,让人们发财;
    第三兴,遗之以利。疏浚积水,打通河道,修理水沟,建造桥梁,这叫做给百姓提供便利;
    第四兴,宽其政。薄收租税,轻征捐赋,宽简刑法,赦免轻罪,宽恕小过,这叫做宽松的政治;
    第五兴,匡其急。敬养老人,收养孤儿,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