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根子,一个宰了自己的儿子,他们是多么的爱齐桓公啊。可是,有人不这么认为。谁?管仲。
——向南看?向北看?
称雄中原,齐国已经称雄中原。
但是,人的胃口是无限的。
“仲父,咱们什么时候讨伐楚国?”齐桓公的目标是楚国,只有征服了楚国,才能够真正说自己是天下的盟主,是真正的联合国老大。就像后来的美国,不能搞垮苏联,就算不上真正的老大。
“不行,楚国太强大,咱们还要发展才行。”管仲如此说。
五年之后,齐桓公问同样的问题:“仲父,我们的国力增强了一倍,是否可以攻打楚国?”
“不行,楚国现在用子文为总理,国家安定团结,也不到处惹事,我们出师无名。”管仲如此说,他始终在关注着楚国,对于子文,他非常赞赏。
又过了五年,齐桓公又问这样的问题:“仲父,可以攻打楚国了吗?”
“还是不行,如今南面无事,反而是北面的戎狄强大起来,若是我们攻打楚国,戎狄趁机来攻打我们,那就失算了。依我看,先扫荡北面,再说南面。”管仲的战略视角很广,不仅仅盯着南面的楚国。
对于齐国来说,北面的敌人才是最危险的敌人。
很快,管仲的话应验了。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燕国前来告急,山戎入侵,抵达不住,恳请齐国出兵救援。
救不救?
“救。”齐桓公和管仲的意见完全一致,没这事还想打山戎呢。
大家记得吗?当年齐僖公的时候,山戎曾经穿过燕国来打齐国,被齐郑联军击败。
——北伐
先来补习一下世界历史知识。
周朝初期,四周都是蛮夷,这些蛮夷的出处在哪里?当今有说法,说全世界的人都来自非洲。我们就不从非洲开始讲了。
戎狄基本上被认为是同一起源,按着《史记》上关于匈奴的介绍,他们是夏朝的同族,也就是大禹的后代,说起来,也是黄帝的子孙。不过后来地处偏僻,逐渐与中央政府感情淡化,到了夏朝末年,就已经脱离中央政府了。再经过商朝的五百年,就彻底成了外民族。
但是从根本上说,那还是炎黄子孙。
东面的夷不同,他们是商朝的同族,到了商朝末期也是纷纷闹独立。周朝接管天下之后,东夷更不服气,于是被灭。说起来,也是炎黄子孙。有些韩国人总说孔子是韩国人,有道理的,因为韩国人是被姜太公赶到朝鲜半岛的东夷后代,而孔子是商朝王族后代,三千年前,他们是一家的,再望上数,黄帝也是韩国人了。所以,中国人都是韩国人,只是先有中国,后有韩国,没办法,我们直到今天还叫中国,因为中国的习俗是儿子跟着老子姓。
而南蛮的情况略有不同,南蛮是有苗的部落,是被黄帝击败向南迁移的,此后一直南迁,到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地。当然,后来大家都是亲戚了,不打不成亲嘛,这是后话。
现在再来看一看春秋时期的中国东北部地理形势。
在齐国灭了莱夷之后,直至大海都是周朝的地盘。实现了“率土之滨,莫非王有”。
但是,在北面不同,那里的戎狄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为什么?因为东面是大海,莱夷要么被消灭,要么投降之后融入周朝,要么摇着小船逃往朝鲜半岛,当韩国人的祖先去了。总之,根据地被端了,没有春风吹又生的机会了。而北面不同,因为那里是茫茫的草原,鬼子们打不过就跑,追都追不上,过几年再来。
齐国的北面紧挨着燕国,燕国的地盘在今天河北的东部,首都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燕国南面是齐国,西面是北戎,北面是山戎,东面是渤海和黄海。
燕国的开国君主是召公奭,是邵、燕两姓和一部分盛、林、廖姓的祖先。召公和周公一样在中央担任领导,同样是世袭职位。召公的儿子在燕国任国君,立国的时候四面都是敌人,属民中多半都是戎狄,辛苦经营之后,将东面和南面的戎狄兼并,成为中原国家的北面屏间。但是,由于地处偏远,长期与中原国家隔绝,与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之间拉开了距离,成为一个半戎狄国家。
只是到了近年,北面和西面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燕国才开始加强与内地的联络。
现在,北面的山戎来侵,燕国抵挡不住,急忙向齐国求救。
“还好成立了联合国。”燕庄公感慨。
在组织联合国军还是齐军单独行动的问题上,管仲和齐桓公的想法不一样。
“我看还是联合国军吧,这样也可以显示我们盟主的力量。”齐桓公说,好久没有当盟主的美妙感觉了。
“我看还是齐军单独行动吧,一来,各诸侯国有远有近,等他们来,黄花菜都凉了;第二,此去北面作战,地形崎岖,我们对戎狄的底细也不了解,可以说是一次冒险,若是胜了,一切都好,若是失利,岂不是让诸侯小看我们?所以,还是不带他们的好。”管仲的想法更加谨慎。
齐桓公没有说话,看那意思颇有些不愿意。
“主公,管总理说得有道理,若是联合国军出动,到时候指挥也是个问题,别再拖累我们。不过,我们不妨请鲁国出兵,一来鲁军颇有战斗力,二来两个国家也算是联合国军了。”隰朋出来出个折衷的主意,算是给了齐桓公和管仲两个人的台阶。
果然,两人都同意。
于是,管仲和齐桓公亲率大军北上,隰朋前往鲁国,请鲁国出兵,两国军队在燕国会齐。
出发之前,管仲命令准备一万个布袋。干什么用?谁也不知道,不过大家知道,管仲不会无缘无故准备这些布袋,一定能用上。
齐国大军来得十分神速,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消灭山戎。
山戎探知齐军来援,不敢交手,直接撤军。于是,齐军长驱直入,来到燕京。燕庄公亲自出城迎接,设宴欢迎。
根据燕庄公的介绍,此次前来侵犯的是山戎的令支国,地点在今天的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一带。这个山戎国家十分恶心,动不动前来抢劫,燕国已经多次吃过他们的亏。
“老燕,你放心,我们不来也就算便宜他们,既然来了,那就不会放过他们。”齐桓公说,他在路上已经和管仲商量好了,这一次要消灭山戎,永绝后患。
“那太好了,无限感谢啊。”燕庄公高兴坏了,他求之不得。
齐军休整三天,一边休整,一边等待鲁军前来会合。
三天时间,大家也没有闲着。
管仲制定的策略是这样的: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不打无准备之战。在稳扎稳打的同时,最好能够找到与令支有仇的其他山戎国家的配合,由他们带路或者打头阵。将近三千年以后,日本鬼子侵略中国,采取的“鬼子进村,汉奸带路”的策略,就是从管仲那里学来的。
一方面,管仲让燕庄公派出特务前往令支侦查。另一方面,燕庄公提出,在燕国的西北有一个山戎国家名叫无终,地点在今天河北张家口以及内蒙南部,无终国与令支国是世仇,与燕国关系和睦。
“管总理,按照您的构思,无终国倒是个天然盟友。”燕庄公提出。
“好,就是他们了。”管仲当即拍板,决定邀请无终出兵,三家合兵一处,讨伐令支。
于是,燕庄公准备了金银财宝,请无终国出兵,配合联合国军队扫荡令支。
无终会拒绝吗?换了谁谁也不会拒绝。
现在,黄金组合成立了。
扫荡戎狄(二)
更新时间2008-12-15 11:53:33 字数:2205
——鲁国忽悠了齐国
第三天的时候,隰朋来了。
“鲁军到了吗?”齐桓公问。
“到不了了。”隰朋摇摇头。
原来,隰朋到了鲁国,将燕国求救的事情说了一遍,递上国书,请求鲁国出兵,与齐国组成联合国军队,讨伐山戎。
鲁庄公紧急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此事。这个时候,施伯、曹刿、曹沫等人都已经鞠躬尽瘁了,鲁庄公心里没底。
“出什么兵啊?山戎来了,齐国挡着啊,干我们屁事?再者说,山戎可不是好惹的,山高水远的,别说打仗了,走到那儿都累个半死了。”公子庆父头一个反对,他是庄公的大弟弟,现任国防部长。
国防部长都反对了,谁还愿意出这个头?
御前会议迅速达成一致:不出兵。
问题是,盟主来招,粗暴拒绝的话,那就违背了联合国宪章了,得罪了齐国,那也要吃不了兜着走。怎么办?
办法很简单:答应出兵,故意磨蹭。
于是,鲁庄公召见隰朋,答应出兵,并派庆父为主将。隰朋很高兴,心说鲁国真是兄弟,帮起忙来这么爽快。
可是,随后隰朋就发现事情不对了。第一天,庆父说要调集战车;第二天,说是老婆病了;第三天,干脆不见隰朋,手下人说是庆父也病了。隰朋就觉得不对劲,这磨磨蹭蹭,好像根本就不打算出兵,找来齐国办事处的人去侦查,结果说是鲁国军队没有任何调动的迹象。
“马拉戈巴兹,忽悠我。”隰朋本是个斯文人,也忍不住要骂人了。
怎么办?前线还等着消息呢,自己不能就这么耗下去。没办法,隰朋骂骂咧咧,第二天快马北上,向齐桓公报告情况。
到了这个时候,隰朋是真的佩服管仲,当初幸亏没有组织联合国军,鲁国都不愿意出兵,其他国家估计也都会玩这个阳奉阴违的把戏,到时候一个国家也不响应,联合国非黄了不可。
“收拾了山戎,再收拾鲁国。”齐桓公也很生气。
——挺进内蒙古
根据《东周列国志》的介绍,无终国派遣了大将虎儿斑,率领骑兵两千前来助阵。
管仲登台号令,令虎儿斑率领无终军队为前部,兼向导和特务团的任务,正印前锋为国防部长王子成父亲自担任,管仲和齐桓公统帅大军为中军,燕庄公带领燕国军队为后应。此外,粮食转运使,也就是后勤保障部部长交给鲍叔牙担任。
令支国不是一个游牧国家,是一个守牧国家,自己有地盘,还有首都,虽说也放牧,却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因此,令支国与后来的匈奴并不一样,匈奴是游牧国家,敌人来了就跑,可是令支国有城池,跑还不好跑。
令支国国君名叫密卢,手下头号大将速买。
“齐军来了,怎么办?”两人商量,结果速买献了一个埋伏计。
速买率领令支骑兵在齐军来路上设了埋伏,要给齐军一个迎头痛击。具体过程不说了,速买的伏兵正好遇上了虎儿斑,于是山戎兄弟之间大战一场,虎儿斑人少,杀了一阵,人又少了一半。眼看就要全军覆没,王子成父的齐军赶到,一通狂杀,速买的部队抵挡不住,好在是骑马,再加上地形比较熟,大部分逃走,小部分被歼。
齐国大军来到的时候,战场上正在收拾尸首,看过去,死的都是山戎人,一半无终,一半令支。还好,打了一仗,齐军没什么伤亡。
“虎儿斑,你就带路就行了,别再打了。”管仲挺人性,再派他们打前锋,怕一个也回不去了。
虎儿斑挺感激,一路带领齐军,向令支国首都进发。
这一天,来到了伏龙山,过了伏龙山,就是令支国都。伏龙山上,令支国大军驻守,狭窄的山口,都用大石头堵住,无法通行。靠近一些,山上就有石头滚下。
大军就地扎寨,这个时候,发现了问题。什么问题?令支军阻断了各处水源,方圆十里之内,无处取水。
没有水,怎么办?打井。问题是,在哪里打井?
“找蚂蚁窝,有蚂蚁窝的地方就有水。”隰朋建议。
于是,找蚂蚁,找了半天,找不到。
“夏天热,蚂蚁在北坡;冬天冷,蚂蚁在南坡,如今是冬天,一定在南坡。”隰朋又说。
于是,在南坡找,果然找到。就在蚂蚁窝的地方挖坑,遇上隰朋,这窝蚂蚁倒了霉,可是真的就挖到了水。
有了水,齐军军心稳定。
“主公,我知道芝麻岭一带有一条小路,可以直通令支国都,不妨派一支部队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