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起来,朝哥儿更像是脱缰的野马,连晨哥儿也按耐不住,追着朝哥儿去了。安静茹忙叫跟来的人赶紧跟着去,怀哥“哇”一声哭起来,“朝哥儿不回去了,谁陪我玩……”
    很是伤心的样子,惹得其他人前俯后仰,牡丹劝了好一会儿,说以后经常带他来玩儿,安静茹也说去接他,他才慢慢止住了,看不到朝哥儿等人,又哭闹着要去找。牡丹只好带着他去。
    家什已经运了来,皆放在院子里,早有人进去通报了,江总管家的和几个早就过来料理事儿的管事婆子作陪,其他人全部回避。安静茹便让卢氏跟着一起从前院一路看到后院。不得不说江总管办事实在干净利落,虽然赶的急,却连细小的角落也没落下。书房已经布置好,就等着把大老爷、韩睿华的书搬来。待客的厢房,连窗帘子都挂好了。
    前头实在叫人挑不出什么不好的来,几个管事婆子明显松了口气。下人们的地方也已经收拾好,只是院子里还需要种些植被。到了五进,想去姜氏和大老爷以后住的地方看了看,和卢氏细细商议,又征求其他人的意见,急众人的智慧,把家什搬进去摆好。
    然后便是晨哥儿的院子,再到以后安静茹要长住的院子,天色渐渐暗下来,只好把没有办完的交给了婆子们。
    太夫人等人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众人都很疲倦,早早歇下。隔天听众人说起容嘉公主,知道她一切安好,安静茹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和亲公主,也不是个个都遭遇悲惨,容琳聪慧可人,定然会想法子让自己过得很好。
    容兰在宫宴露脸的第二天,便有媒人上门。为此,容兰特意来感谢了安静茹一回。安静茹倒越来越喜欢这个不爱说话的姑娘了,知道感恩,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会努力去争取。不禁感叹幸亏她不是沈氏肚子里出来的。
    大老爷提到搬出去的话,毫无意外地太夫人发了一顿脾气,发过脾气之后,平静地吩咐徐妈妈安排一顿晚饭。
    那天晚上,众人都很平静,仿佛这入秋的天气,平静中令人多了几分离别之感,一顿饭吃下来也没人说一句话。饭后坐着一起吃茶,太夫人湿了眼眶儿,才想起叮嘱大老爷,要注意保暖,别让腿脚受了凉……
    说着说着她声音哽咽,其他人触景生情,皆红了眼眶儿。大老爷说太夫人想过去住也可以,那边也专门给太夫人留了住处,中轴线上四进的院子,就是给太夫人留的。太夫人一边抹泪一边点头,还笑说,她以后想住哪儿就哪儿,一个地方住腻了,可以换着地方住。
    隔天便开始收拾东西,家什一类的大件东西都不搬,只有上上下下众人的四季衣裳和日常用品,韩睿华请了一天假,在家里帮着搬东西。太后娘娘寿辰过后,韩睿龙被任命为护送容嘉公主和岳麓王回岳麓国的护卫军少校,搬家的头两天就走了。
    三房那头也是同一天搬,只是他们搬出去,原来住的地方就是二房的,家什一类的也要搬走,相对来说比大房这边忙碌一些。但容惠和孙二爷带了人回来帮忙,所以进度不算慢。
    到了午后,大房已经搬得差不多了,大老爷领着大家去给太夫人磕头。太夫人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叹气。彼此又抹了一回泪,大人还没什么,知道克制自己的情绪,怀哥、朝哥儿、宝哥三兄弟,虽然在一起的时候不怎么和睦,也不太明白大人之间的事儿。只是想着以后在一起玩闹的机会没了,忍不住抱头嚎啕大哭,他们这一样一哭,反而叫人哭笑不得,沉闷的气氛得到缓解。
    太夫人招手叫安静茹和卢氏到她跟前,如意和吉祥便捧着两个盒子上来,太夫人张张嘴好像要训话,最后叹道:“这些东西你们收着……”
    两人推辞,太夫人就板起脸来,两人恭恭敬敬谢了,捧在怀里朝太夫人行了大礼。不管有多少不愉快,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以后,想受这个气,大概也不容易了。
    从寿禧堂出来就看到贺氏,安静茹目光坦然地朝她点了点头,贺氏忽地来了一句:“总算是如了三弟妹的愿,三弟妹这会子应该很高兴吧?”
    安静茹深吸一口气,该怎么说?本来也不用这么急的,新宅子那头真正是赶出来的,现在搬进去,事儿比预料的多。安静茹很奇怪自己心里竟然一点儿也不生气,甚至生出了同情,同情贺氏还看不清楚自己的处境。
    “好自为之吧!”安静茹平静地说了一句。
    留下在原地跺脚的贺氏,朝她的背影道:“别以为搬走了你我之间的恩怨就结束了!”
    ☆、154:乔迁之喜
    夏香扭头,瞥见安静茹神情恬静,被贺氏挑拨起来的火气很快就平复下来。贺氏这样的人,越是和她较劲她越是得意,不听不理她也只能自个儿气自个儿。
    马车在新宅的大门外停下,安静茹从马车里下来,姜氏已经站在大门口正中央,仰着头看那朱红色的大门,门梁上挂着“勤伯侯”三个隶书描金大字匾额,旁边有先帝与何时御赐等表述。
    正值夕阳西下之时,长街上没有行人,搬东西的下人们将东西从角门拉进去,只隐隐约约传来一些声响,并不十分明显。给人的感觉很安静,大老爷坐在椅子上,感觉不到多少乔迁之喜,更多的是落寞。
    安静茹望着他们的背影发怔,不禁想到:如果早一些分家各立门户,兴许沈氏和姜氏之间的矛盾也不会那么深。大老爷是已封了侯爷,如果真的还想要回国公府那个爵位,哪里会受了这个封?
    沈氏……安静茹突然想到自己的处境,和欧阳倩比起来,自己出身微寒,和贺氏比起来,自己也远远不及。就像当初的沈氏和姜氏,姜氏的娘家很强大,只是太夫人也找了一个比沈氏还不如的三夫人刘氏来维持平衡,一开始也是妯娌和睦的……
    其实,嫁来韩家的初期,安静茹也有过自惭形秽卑微的心理。
    姜氏的声音隐隐约约传来:“……老爷,进屋吧。”
    早有壮实的婆子在旁边守着,姜氏回头看了安静茹一眼,道:“今儿是第一次来,咱们都从大门入,以后这门也不会经常开着……”
    大老爷点头,婆子们抬起椅子,小心翼翼踏上石阶。安静茹牵着朝哥儿的手跟上去,考虑到大老爷的情况,翻修宅子的时候,就特意把那些主道上的石阶做成了斜坡,或者直接把石阶去掉,进了院子,婆子们将大老爷放下来,留了几个人服侍,其他人下去收拾东西。时辰不算早,也来不及每一处都细细地看,大老爷似乎也没心情。
    安静茹让赵嬷嬷下去预备晚饭,陆青苑举荐的厨子第一次在新家开火,等大伙到了五进的院子,这里已经收拾妥当,丫头婆子皆立在门口,姜氏低声朝大老爷笑道:“各处院子还没名字,老爷得闲想一想,想出来了好叫人做了挂上,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要不让晨哥儿也想想,老爷再给他批一批……”
    大老爷点了点头,神情终于缓解了一些,姜氏明显松了口气,知道大老爷得到开解。想来分家那天,二老爷虽然是好意说没搬出去之前,由二房管大房和三房的伙食,却也让大老爷心头不舒服吧。
    大老爷常年卧病,心思总会多一些,无意间的一句话,也可能叫他放在心头许多天。
    晚饭虽然安排的很热闹,可搬家也是累人的事儿,合家大小一起吃了晚饭,姜氏便叫大伙都散了。安静茹送朝哥儿去他单独的园子里住,朝哥儿不肯,哭得眼眶儿都红了。安静茹是想培养他的**,也不知道时间是不是早了些,被朝哥儿哭得不忍心,只好带着他重新安排了一间屋子。幸而现在还不冷,也不需要生火取暖,只把被褥收拾好了就罢了。
    韩睿华却直皱眉头,朝哥儿大气不敢出,最终韩睿华也没说什么。安顿了朝哥儿,丫头们的事儿就自己安排了,安静茹实在太累,占床就睡了。睡之前还算计着府里短了什么东西,什么时候下帖子请客……也不知是不是喃喃自语打扰了韩睿华休息,迷迷糊糊中好像发现韩睿华的动作,安静茹实在睁不开眼,哀求他睡了他才安分下来。
    拖家带口搬一次家,事情远远超出了安静茹的预算,好在她还算有条理,听管事婆子们回了事儿,将短期内需要的日常用品置办回来,让新家正常运转之后,再慢慢清理其他。加上没搬出来的时候,已经整理过,新账目重新立好,目前家里的开支大多来自分家时分得的现银和存档。单独运转一个家,和以前吃大锅饭完全是两码事儿,安静茹在韩国公府理了三四年的家务就派上了用场,只是事儿多,分出了先后,也不会太乱。
    休息了一晚上,大老爷的情绪好了许多,姜氏让婆子推着他在新家各处逛逛,韩睿华去都察院当差,大老爷检查了晨哥儿的功课,就去大书房看着管事收拾书房。下午还去后花园和梅林逛了逛。
    安静茹与姜氏一道算账,然后把新家的各项规定下来。下人们都是分家时一起分下来的,现在用起来虽然显得人少,可一旦新家走上正轨,人就显得不多了。只是,一旦家里来了客人,人手也是不够的。新家虽不及韩国公府那么大,但也绝对不算小,光是打扫也需要不少的人。
    现如今的勤伯侯府,是庄亲王妃的娘家,就算分了家这个府里只有韩睿华一人在外任职,低调却也不能失了体面。
    “……现在忙,各处都还乱着,让大伙都别着急,一件事一件事慢慢来,回头将这些理顺了,找牙婆子再买一些人。江全到底也管不过来,将账房交给他,前院也需要个能拿得起事儿的,就交给祥叔吧。”
    安静茹点头,姜氏问了问其他事儿,安静茹一一说了,姜氏暗自点头,道:“其他事儿你做主就是,不用再来问我。”
    回事的婆子寻来,姜氏便示意安静茹下去忙。崔嬷嬷送了茶来,微笑道:“三奶奶行事愈发周全,夫人是该享清福了。”
    姜氏笑了笑,“人闲下来反而要憋出病来。”
    崔嬷嬷笑道:“是该夫人享福的时候了。”
    晚上还是大伙一起吃了晚饭,气氛比昨儿好了很多。大老爷还说明儿让先生、晨哥儿、朝哥儿跟着他一起给各处提名。姜氏见大老爷心情好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安静茹担心朝哥儿跟着大老爷他们胡闹,晚上把朝哥儿叫来跟前,好生嘱托了一遍,朝哥儿很不满地嘟囔道:“儿子不是一两岁的小孩子!”
    这小子,满了三岁就以为是大人了。安静茹没好气地瞪着他道:“既然不是一两岁的小孩子,就搬去单独住。”
    朝哥儿立刻如霜打的茄子般耷拉着脑袋,偷偷看了父亲大人一眼,讨好地道:“过了年儿子就单独住。”
    “你最好记住你说的话!”让林家媳妇带着朝哥儿下去安歇。
    安静茹则继续算账,韩睿华搁了茶杯,两口子一起。没想到韩睿华算账方面也相当不错,而且还给了几个很有建设性的建议,安静茹苦着脸望着他:“还要不要人活了?”
    韩睿华一本正经地道:“你已经做的很好。”
    安静茹心里才平衡了一些,然后继续,总之搬家的头两天,几乎是把韩睿华晾在了一边,用韩睿华的话说,如果他不主动帮着,估计会忘了他这个人,没来由得让安静茹觉得很对不起他似的,造成的结果是,一晚上耗费了好些体力来安抚他,第二天险些没起来。
    安静茹顶着一脸的疲倦去姜氏屋里汇报工作进展,姜氏蹙着眉头担忧地叫崔嬷嬷拿帖子去请太医来瞧瞧,弄得安静茹很不好意思。
    如此忙了三五日,和姜氏商议请客的事儿,礼是收到了不少,贺氏还连连送了三张帖子说要来看看,安静茹直接用忙碌没工夫招待回绝,现如今要请客。也要顾及大老爷的感受,把太夫人接来看看,贺氏自然也要跟着来。
    不过三房的情况比他们好得多,宴客的时间已经确定了,这头要宴客还要改日,定在了十月初,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九月底,整个宅子的翻修工作也彻底完工,由大老爷等人提名的匾额也做好了送来挂上,江总管拿着账目找安静茹算账,没想到翻修宅子的花费还剩了两千两。新家的一切都是新的,那是白花花的银子堆出来的,用的是分家的时候分得现银和存档,好在马上就是年底,庄子上和铺子里的进项就要上来。但安静茹还是琢磨着做些什么,以前在韩国公府,她若是置办太多的产业,未免不会叫人觉得是用官中的钱填自己的腰包,和以前的沈氏一般。
    安静茹琢磨了一会儿,笑着朝江总管道:“账上的银子还有,再拿出三千两银子,凑够五千两银子的总数,您瞧瞧能不能做点儿什么?您经常在外走动,想来对外面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