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位掌握庞大帝国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历史还有一位女皇帝,她是唐代起义的一位女土匪——陈硕真,史称“文佳皇帝”,但她只是一个小地方政权,武媚娘则是接管了整个大唐江山。
武则天的周,定都洛阳,一共21年。
武氏从为后到去逝,统治国家约五十年,这一阶段,她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对唐朝的强盛与稳定都有杰出贡献。大力发展民业,改革新政,甚至发兵打仗,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她本身就很有才情,就是以才人身份入宫,还有许多优美诗词传世。她还发明了一种文字,今天中国人看不太懂,有点像日本人的字。
一个女人,要想统治一个王国,一定要做出巨大牺牲,也要承受更多压力,忍受重大非议。在她的当政时期,只要是曾经反对过她的人,全部罢官,一律流放,同样的兴趣爱好者也不行,像骆宾王一样的被打入大牢,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很多中国人学的第一首诗“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就是他的。
不管怎么样,一位女人,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成就了自己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就是伟人。
公元705年,八十一岁的武则天,年老体弱,已是风烛之后。早就受不了一个女人的统治的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发动政变,逼皇帝武氏下台。武氏下诏退位,众人拥戴中宗李显登基,于是李唐江山得以复辟成功,不久之后,武氏病逝,缢号“大圣则天皇帝”,这才是武则天三字的正式开始。
武氏死时,也知自己在历史上会有很多争议,于是在陵前竖一大型石碑,但无任何生平文字,此碑就是著名的“无字碑”,而且她与老公高宗李治一起,以皇后身份合葬乾陵。一千三百年来,此碑伤痕累累,但一直还在。但已布满文字,上书各朝各代“xxx到此一游”,按数目统计,以公元1949年10月1日建立的那个朝代数量最多。
兰亭序的美好设想
中宗李显二进宫后,继续发扬自己软弱无能的优良作风,于是老婆之一的韦皇后开始把持朝政。五年后李显突然生病驾崩,这位韦皇后也想学一个她的婆婆武则天做一次女皇帝。这时睿宗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已成年,此人是大唐李氏江山的坚定维护者,于是和姑姑太平公主一起,公元710年兵变杀死韦皇后,拥戴自己爸爸李旦上位,也来个二进宫。
李旦也是老毛病不好改,依旧的没出息。由于李隆基还小,朝政他就交给了自己的妹妹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继承了母亲武则天的优秀基因,同样也想当女皇帝。但是没出息的李旦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把位子传让给儿子李隆基,自己下岗做太上皇。
这样一来,太平公主直接起义与少皇李隆基直接对抗,但是少年天子李隆基天生就是平乱高手,三下五除二就把乱军平定,并赐死姑姑太平公主。彻底扑灭了李家后院烧了几十年的大火。
李隆基得以稳坐江山,改元为开元,他就是著名的唐玄宗,唐明皇。
玄宗继位后,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这时的唐朝,才真正进入鼎盛时期,这时的唐朝人口7000万,人均土地十八亩,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的这种诗,描写的就是这一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
现在有大量出土的开元通宝就是玄宗时大量铸造的。
我十岁那年,有一次在一个老废墟上玩,无意中就发现了十二个铜钱儿,一看全是开元通宝,那时我还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的东西,我还见过有人收藏有铸开元通宝的模子,是石头做的。因为我们说过古代交通不便利,中央允许地方铸钱,于是京城也铸,地方官也铸,民也大量私铸,于是就有大量的这种钱币存世。
开元通宝有个特点,大量的出现指甲痕,据说是玄宗带着美女杨玉环去参观钱币生产车间,小女孩看到这东西很好玩,就拿了一个模具来看,姑娘的指甲都比较长,于是就有甲痕留在了上面,铸出来的钱币也真的很多都有甲痕,估计官铸的为保证质量,应是翻砂法,要是石头,她也掐不动,现在存世的开元通宝也真的多有甲痕。
玄宗的故事很多,很多电视和电视都有播放,所以我们就不再多说,玄宗后唐朝又传有十四位王,最终灭于907朱全忠建立的后梁,唐代一共290年。
唐灭至宋初,就是著名的“五代十国”,中国又一次的盗墓高峰。
就是有两个出名盗墓牛人,一个叫黄巢,一个叫温韬
唐末期天下大乱,山东有个卖盐的叫黄巢,带人起义,这人很利害,攻下过长安和洛阳,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大齐,享国三年。三年的当政时间,他少量铸造过一种钱币“大齐通宝”,流传至今,中国可能不超过十枚,十分珍贵。
他出名还因为一件事,盗墓。这人是个老粗,盗墓一点也不专业。就是一招,抡着锄头刨。他先是挖开了别人挖过的秦王陵和刘彻的茂陵。当他自己想挖个大墓时,没文化的特点就暴露出来了。他看上了武则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于是指挥四十万部队拿着锄头冲着乾陵就来了。
我们先不说乾陵的防盗技术,古代陵墓下葬之后,墓道口就被封死了,很多帝王陵下葬完成,参与下葬的劳工全部杀死。甚至是修陵的工人也要杀死,秦王陵就因史书记载杀死有数十万劳工闻名。
墓道口位置十分隐蔽,很难找到。发现最大玉衣的江苏狮子山汉代楚王陵,是一位国内顶尖的考古专家找了二十年才找到墓道口的。当年开定陵时,中国最优秀的几十位考古专家,也找了一年才找到金刚墙的位置。
黄巢的四十万把锄头挖了很多天,但因为指挥官的无能,集体跑偏,在乾陵留下一个四十米深的“黄巢沟”,现在还能看到这条沟,黄巢已“史上最蠢盗墓人”,成名中国盗墓史,反而也证明了中国皇陵的先进设计。
另一个叫温韬的,他的出名是因为他极有可能毁了一件无价之宝“兰亭序”真迹。
兰亭序是中国书法的代名词,作者本人也是中国书法最有成就的“书圣”王羲之。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就是他的真迹“快雪时晴贴”,那只是他闲着没事儿,信手捻来的一个即兴之作。现在台北故宫与北京故宫,收藏有“唐人五大摹本”,空白处被历代皇帝用印章快砸满了,我们的语文课本就有铅字打印的兰亭序,每个上过学的中国人都学过这篇文章。
真迹兰亭序作于公元325年,成品之后就一直被历代帝王当做珍宝放于案头,百年之后再传于后世。直至唐初到达太宗李世民手中,太宗也太喜欢这个东西了,加上他看太子李治也没什么品味。于是他起了一个私心,让这个理应流传的宝物与自己一起合葬在昭陵!这件事有正史记载。
温韬是个见财起义的小人,当时天下乱,他就乱世掘墓,发家致富,史载:
“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资治通鉴也说,“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太宗一生伟大,修的陵墓更是极其奢华。就连墓外的浮雕都十分精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两个浮雕石马,分别叫“飒露紫”和“拳毛騧”, 就是盗于昭陵,它们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青骓,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四个浮雕,一起被称为“昭陵六骏”。
温韬只喜欢金银珠宝与丝织绸缎,书画一般情况下都是经过装裱的,粘上绸缎再贴上宣纸。像兰亭序这样的名作一定裱有最好的绸缎。可温韬是个老粗,可能都不太识字,于是大量的名画名贴就把他从绸缎上撕下来,兰亭序如是在昭陵,一定是这样的命运。
考古专家和学者都有一个美好的设想,武则天也是个文雅之人,可能建议高宗李治把东西从昭陵取出,最后葬在乾陵。但我更相信兰亭序在昭陵,李治那个没出息的孩子最怕他老爹太宗,他一定不敢。况且太宗之后,再没有任何史料对兰亭序有过记载。虽然我同意东西在昭陵一说,但我也对专家们的美好设想,充满期待。
温韬盗了大量唐王陵,又因此事,在盗墓史中被称为“史上最大危害盗墓者”。
唐代的故事我们先说这么多,我们下午要说的是铜器,所以跳过混乱的五代十国,我们讲一下宋代,因为铜器在宋代有过最后的一次大繁荣。
青铜时代的没落
宋代的青铜器有过一次繁荣,还是因为我们那位最有品味的皇帝宋徽宗——赵佶。
历史上开国皇帝一般是不太注重文化发展的,因为他们看到灭掉的前朝帝王都是满屋的金银珠宝,知道一玩物就丧志。我们说过的虞美人作者后唐皇帝李煜,据说就曾做过一个金质大莲花,花的中间是个莲藕,有脸盘那么大,是个舞台。我估计那个台子可能是铜的,那个莲藕倒可能是金的。就在这么大个地方上,他让美女们上去跳舞。你脚大了肯定是要掉下来的,但有一个美女跳得很好,因为她的脚用布缠过,十分小巧。这东西后来被宋太祖搬走了,也让那个美女来表演了一下,效果不错,但是他感觉那个东西太浪费了,让人拿去化掉,美女改在地上跳,小脚他也感觉是很好看,于是全国的美女不美女的一律开始缠小脚,是好是“三寸金莲”,一直缠了一千年。这三寸可是要竖着量的啊,但是现在的姑娘们全部横着量都能超过三寸。
他派去攻打后蜀的军队完成任务之后,给他带回了很多战利品。他看到一个盆子,金子做的,上面全是宝石,于是就问带队的将军:这东西是个什么玩意儿?将军马上回话:禀皇上,这是从后蜀国王孟昶床底下掏出来的,是个夜壶!太祖一听就火了:撒尿他都敢用这个,怪不得他亡国,这也是个亡国的东西,拿出去给我砸了!” 于是我们今天没机会看到这把能亡国的金夜壶了。
建立的国家经过前代开国国君的努力,慢慢的就强盛起来,于是再过几代,无一另外,勤政的开国国君们的后世传人,就都开始享乐。历史也奇了怪了,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都让历史一次一次的重演,但这也是历史的规律。
宋代的第八位皇帝赵佶,是神宗赵琐的儿子,上一任哲宗皇帝的老弟,公元1100年继位。元号分别是政和,重和,宣和。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时期,当时的宋代gdp占全世界的80%。宋代当时每年交给辽国的贡品好像是:白银三十万两,帛二十万匹,很多吧?对宋来说,不多!也就是两个普通县一年的收成,宋朝这样的县上千个,用钱换和平,他换得起!
徽宗赵佶是个对中国文化贡献很大的皇帝,我们在说陶瓷时,也要重点说到他。
赵佶的个人修养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品味最高的皇帝了。治国就不提了,我们说文化。他设立了文思院,亲任院长,招募中国最好的画家书法家进院进修,同时创作,皇帝亲自指导,台北故宫还有一件镇馆之宝《万壑松风图》,就是宋代画家李唐在赵佶的指导下完成的。我老说镇馆之宝,一般博物馆是只有一件,台北故宫太多好东西了,哪一件都不得了。重要的是徽宗在宣和年间编了两本书《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这两本书很重要,收藏了历史上重要书籍的目录和重要绘画的图录,就有大量青铜器物的绘画形像收录其中。
宣和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收藏热,大量的仿品也随即出现。
历史上重要的收藏热约有五次:宣和时期,明代晚期,康乾盛世,清末民初,还有今天。每一次的收藏兴起,仿品也有高度发达,为什么?有市场嘛。宋代的仿品在当时叫做赝品,因为它是仿的,不值钱。但是放到今天全是真品,历代的出名青铜文物在这一时期民间都开始大量仿制,宫廷也按画谱仿制青铜器。宋代的青铜器在今天是存世最多的,也十分精美,很多存世的三代铜器,大多是宋代仿品,因为制作精美,放到今天,全是青铜收藏的热门器物。
这都得益与我们这位喜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