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勉强找到座
    位,开始漫长而缓慢的行程。从破了的窗口吹入正月冷冽的寒风,座
    椅的绒布已被割破,而且明显地可以看出,车厢已有好几星期没有清
    扫过了。这就是﹁中国的台湾﹂,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日本的台
    湾﹂。我们一生没有看过这样肮脏混乱的火车??93
    如果彭明敏看见的七十军可厌可恶,那么杨逸舟眼中的七十军,就是可
    笑的了:
    有的用扁担挑着两个笼子,一个装木炭、炉灶,一个装米和枯萎的
    蔬菜。士兵们有的是十几岁的少年兵,有的是步履老迈的老兵。大家
    都穿草鞋,有的只穿一只而一只赤脚。跛脚的也有,瞎一眼的也有,皮肤病的也有,因为都穿着装棉的绿色军服,看起来像包着棉被走路
    似的,所以台湾人都叫他们为﹁棉被军团﹂。背后插着雨伞,下雨时
    撑着雨伞行军,队伍东倒西歪,可谓天下奇景。94
    从宁波来到基隆的七十军,就以这样一个几近卡通化、脸谱化的﹁经典﹂
    定型图像,堂堂走进了台湾的当代史。六十多年之后,台湾一所私立高中的历
    史考卷出现这样一个考题:
    台湾有一段时局的形势描写如下:﹁?? 第七十军抵台上岸,竟是衣衫褴
    褛,军纪涣散,草鞋、布鞋乱七八糟,且有手拿雨伞,背着锅子,赶着猪子
    的,无奇不有。﹂
    这是台湾历史上哪个时期?
    ︵a︶日本治台时期
    ︵b︶国民政府时期
    ︵c︶行政长官公署时期
    ︵d︶省政府时期95
    正确答案,当然是c。
    46
    海葬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在基隆港上岸负责接收台湾的七十军,在台湾的主
    流论述里,已经被定型,他就是一个﹁流氓军﹂、﹁叫化子军﹂。
    任何一个定了型、简单化了的脸谱后面,都藏着拒绝被简单化的东西。
    我在想:当初来接收的七十军,一定还有人活着,他们怎不说话呢?流氓
    军、叫化子军的后面,藏着的历史脉络究竟是什么?他们从宁波突然被通知,
    跨江跨海三天内来到一个陌生的海岛,踏上码头的那一刻,想的是什么?
    七十军那样褴褛不堪,后面难道竟没有一个解释?
    我一定要找到一个七十军的老兵。
    这样想的时候,国军将领刘玉章的回忆录,射进来一道光。
    日本投降后,刘玉章代表中华民国政府率领五十二军参与越北的接收。按
    照盟军统帅麦克阿瑟发布的命令,﹁在中国︵满州除外︶、台湾及北纬十六度
    以北的法属印度支那境内之日本将领及所有陆、海、空及附属部队应向蒋介石
    元帅投降﹂,因此去接收越南北部的是中国国军。
    时间,几乎与七十军跨海接收台湾是同步的,五十二军在接收越南之后,
    接到的命令是,立即搭舰艇从越南海防港出发,穿过台湾海峡,赶往秦皇岛去
    接收东北。
    和七十军肩负同样的任务,走过同样的八年血战、南奔北走,穿着同样的
    国军棉衣和磨得破底的鞋,同样在横空巨浪里翻越险恶的台湾海峡,五十二军
    的士兵,却是以这样的面貌出现在刘玉章的回忆录里:
    船过台湾海峡时,风急浪大,官兵多数晕船,甚至有晕船致死者,
    乃由船上牧师祈祷,举行海葬礼??
    忆前在越南接收时,因战争影响,工厂关闭,无数工人失业,无以
    为生,曾有数百人投效本师。是以越南终年炎热,人民从未受过严寒
    之苦。本师开往东北,时已入冬,御寒服装未备,又在日益寒冷之前
    进途中,致越籍兵士,冻死者竟达十数人之多,心中虽感不忍,亦只
    徒唤奈何。96
    刘玉章充满不忍的文字告诉我的是,啊,原来习惯在陆地上作战的士兵,
    上了船大多数会晕船,而且晕船严重时,也许原有的疾病并发,是可以致死
    的;原来一个一个的士兵,各自来自东西南北,水土不服,严寒或酷暑,都可能将他们折磨到死。
    那些因横跨台湾海峡而晕船致死而被﹁海葬﹂的士兵,不知家中亲人如何
    得知他们最后的消息?在那样的乱世里,尸体丢到海里去以后,会通知家人
    吗?
    47
    草鞋
    我终于找到了一个七十军的老兵,在台北温州街的巷子里,就是林精武。
    所谓﹁老兵﹂,才刚满十八岁,一九四五年一月才入伍,十月就已经飘洋
    过海成为接收台湾的七十军的一员。
    ﹁在登陆舰上,你也晕船吗?﹂我问。
    他说,岂止晕船。
    他们的七十军一○七师从宁波上了美国登陆舰,他注意到,美国人的军
    舰,连甲板都干干净净。甲板上有大桶大桶的咖啡,热情的美国大兵请中国士
    兵免费用,尽量喝。
    我瞪大眼睛看着林精武,心想,太神奇了,十八岁的林精武分明和十八岁
    来自密西根的小鲍布,在甲板上碰了面,一起喝了咖啡,在驶向福尔摩沙基隆
    港的一艘船上。
    林精武看那﹁黑乌乌的怪物﹂,浅尝了几口,美兵大声叫好。
    兵舰在海上沈浮,七十军的士兵开始翻天覆地呕吐:
    头上脚下,足起头落,铁锈的臭味自外而入,咖啡的苦甜由内而
    外,天翻地覆,船动神摇??吐到肝胆沥尽犹不能止,吐的死去活
    来,满捡金星,污物吐落满舱,还把人家洁净的甲板弄得肮脏,恶
    臭,真是惨不忍睹。97
    这个福建来的青年人,一面吐得肝肠寸断,一面还恨自己吐,把美国人干
    净的甲板吐成满地污秽,他觉得﹁有辱军人的荣誉,败坏中华民国的国格﹂。
    打了八年抗日战争的七十军士兵,在军舰上个个东歪西倒,晕成一团。林
    精武两天两夜一粒米没吃,一滴水没喝,肚子呕空,头眼晕眩,﹁我在想,这
    样的部队,还有能力打仗吗?然后有人大叫:﹃前面有山﹄,快到了。﹂98
    扩音器大声传来命令:﹁基隆已经到了,准备登陆,为了防备日军的反
    抗,各单位随时准备作战。﹂
    全船的士兵动起来,晕船的人全身虚脱,背起背包和装备,勉强行走,陆
    续下船,美军在甲板上列队送别。林精武边走下码头,边觉得惭愧:留给人家
    这么脏的船舱,怎对得起人家!
    基隆码头上,七十军的士兵看见一堆小山一样的雪白结晶盐。福建海边,
    白盐也是这样堆成山的。有人好奇地用手指一沾,凑到嘴里尝了一下,失声大
    叫,﹁是白糖!﹂大陆见到的都是黑糖,这些士兵,第一次见到白糖,惊奇万
    分。一个班长拿了个脸盆,挖了一盆白糖过来,给每个晕头转向的士兵尝尝
    ﹁台湾的味道﹂。
    在基隆码头上,七十军的士兵看见的,很意外,是成群成群的日本人,露
    宿在车站附近;日本侨民,在苦等遣返的船只送他们回家乡。
    七十军的老兵—大多是湖南子弟,八年抗战中自己出生入死,故乡则家破
    人亡,一下船看见日本人,有些人一下子激动起来,在码头上就无法遏止心中
    的痛,大骂出声:奸淫掳掠我们的妇女,刀枪刺杀我们的同胞,现在就这样让
    他们平平安安回家去,这算什么!
    ﹁我还听说,﹂林精武说,﹁有两个兵,气不过,晚上就去弓虽.暴了一个日
    本女人。﹂
    ﹁就在那码头上?﹂我问。
    ﹁是的,﹂林精武说,﹁但我只是听说,没看见。﹂
    林精武离开故乡时,脚上穿着一双回力鞋,让很多人羡慕。穿着那双父母
    买的鞋,此后千里行军靠它、跑步出操靠它,到达基隆港时,鞋子已经破底,
    脚,被路面磨得发烧、起泡、肿痛。
    军队,穷到没法给军人买鞋。有名的七十军脚上的草鞋,还是士兵自己编的。打草鞋,在那个时代,是军人的基本技艺,好像你必须会拿筷子吃饭一
    样。
    麻丝搓成绳,稻草和破布揉在一起,五条绳子要拉得紧。下雨不能出操的
    时候,多出来的时间就是打草鞋。七十军的士兵坐在一起,五条麻绳,一条绑
    在柱子上,一条系在自己腰间,一边谈天,一边搓破布和稻草,手快速地穿来
    穿去,一会儿就打好一只鞋。
    只懂福建话的新兵林精武,不会打草鞋。来自湖南湘乡的班长,从怎么拿
    绳子开始教他,但是班长的湖南话他又听不懂,于是一个来自湘潭的老兵,自
    告奋勇,站在一旁,把湘乡的湖南话认认真真地翻译成湘潭的湖南话,林精武
    听得满头大汗,还是打不好。他编的草鞋,因为松,走不到十里路,脚就皮破
    血流,脚指头之间,长出一粒粒水泡,椎心的疼痛。最后只好交换:十八岁读
    过书的福建新兵林精武为那些不识字的湖南老兵读报纸、写家书,湖南的老
    兵,则为他打草鞋。
    ﹁林先生,﹂我问,﹁台湾现在一提到七十军,就说他们穿草鞋、背雨
    伞、破烂不堪,是乞丐军——您怎么说?﹂
    ﹁我完全同意,﹂林精武抬头挺胸,眼睛坦荡荡地看着我,﹁我们看起来
    就是叫化子。到基隆港的时候,我们的棉衣里还满满是虱子,头发里也是。﹂
    我也看着他,这个十八岁的福建青年,今年已经八十三岁,他的声音里,
    有一种特别直率的﹁正气﹂。
    ﹁我们是叫化子军,﹂他说,﹁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七十军,在到达基
    隆港之前的八年,是从血河里爬出来的?你知不知道,我们从宁波出发前,才
    在战火中急行军了好几百公里,穿着磨破了的草鞋?﹂
    我是没想过,但是,我知道,确实有一个人想过。
    一九四六年春天,二十三岁的台湾青年岩里政男因为日本战败,恢复学生
    身分,决定从东京回台北进入台湾大学继续读书。
    他搭上了一艘又老又旧的美军货轮﹁自由轮﹂,大船抵达基隆港,却不能
    马上登岸,因为船上所有的人,必须隔离检疫。在等候上岸时,大批从日本回
    来的台湾人,很多是跟他一样的大学生,从甲板上就可以清楚看见,成批成批
    的中国军人,在码头的地上吃饭,蹲着、坐着。在这些看惯了日军的台湾人眼
    中,这些国军看起来装备破旧,疲累不堪,仪态和体格看起来都特别差。甲板
    上的台湾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开始批评,露出大失所望、瞧不起的神色。
    这个时候,老是单独在一旁,话很少、自己看书的岩里政男,突然插进来
    说话了,而且是对大家说。
    ﹁为了我们的国家,﹂这年轻人说,﹁国军在这样差的装备条件下能打赢__日本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们要用敬佩的眼光来看他们才是啊。﹂99
    岩里政男,后来恢复他的汉名,李登辉。
    在那样的情境里,会说出这话的二十三岁的人,我想,同情的能力和包容
    的胸怀,应该不同寻常才是?
    48
    你来何迟迟
    在码头、火车旁、广场上伸长了脖子热切等候国军的台湾人民固然无从想
    像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七十军里头可能深藏着个人的委屈和情感,七十军也
    无从想象,那鼓乐喧天中挥旗欢呼的台湾群众里头,同样饱蓄着个人的隐忍和
    创伤,加上五十年的抑郁。
    七十军不可能知道站立在街道两旁列队欢迎的人群里,譬如吴新荣这样的
    人,是怎么想的。
    东京医科大学毕业,在台南县佳里镇执业的文人医师吴新荣,有写日记的
    习惯。一九四五年九月间,坊间就已经沸沸扬扬盛传国军要在南部上岸,他欢
    欣若狂,他辗转难眠。
    九月七日,﹁闻此十二日中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