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能?有何种法力?何等神通?唯她能完成如此大任?
    如果能用民间的传说来评价她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话,那么,也一定有人会引用封神榜,说他是专施毒计的慈航道人,手里拿个清净琉璃瓶,将人畜吸入瓶中,身皮肉化成脓,后来又欺师悖祖,叛经离道,割了雀雀,变了性,改了名,投到西天如来佛门下。
    这样就说不清白了,我们还是从《西游记》原著中找答案比较客观公正。
    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就是个女性。
    观音菩萨最初的出场是在孙悟空偷蟠桃反天宫后的第六回。这个时候,是她向玉皇大帝举荐的二郎神,导致孙悟空第一次被捉。
    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又说:“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
    而事实却是:菩萨自己仅仅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动手,又问老君道:“你有什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取下个金钢圈,自天门上往下一掼,可可的着猴王头上一下。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
    由此可见,菩萨对自己的“用人之道”颇为自得。而后面说的那句话,躲在背后使阴招,唆使他人下暗手,就绝对不是光明之举。
    菩萨第一次出场,未见行一善,也未见行一恶,未施展任何法术,也未使用任何法器,只是如如不动,空口说了几句白话而已。足见:高深莫测!
    现在,传经业务中,如来佛对看她的看法是:有法力,神通广大。
    如来座下的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众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小尊者圣僧,除她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办得成这件事。
    这么说来,观音菩萨就是如来身边最得力的一个人了。如果观音菩萨办不成这件事,相信其他人更不能办成。
    观音菩萨此时的表现是: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
    看样子,菩萨接到这笔大单,对筹建新的分公司,显得非常兴奋。她身边的惠岸行者大概是个狠人,不好惹的。
    这是菩萨在《西游记》中的第二次出场。
    至此,仍未见菩萨做一事,还是如如不动。不过,她两次出场的环境却是交代的清清楚楚,前一次是天宫大变之际,这一次是如来大愁之时,她总在关键时候出场,真可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菩萨在前往长安的路上,遇到沙僧、八戒、悟空,可以看出菩萨惯用的三招:
    1.数落对方的罪孽,
    2.入我门下可脱罪,
    3.劝人行善。
    看完《西游记》全书,菩萨也仅只是“理论”学的好,劝别人行善而已,她自己勉强行了一善,即救了小白龙一命,可她的目的却是要弄一匹好马。
    菩萨到了长安大唐国。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
    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
    注意:土地佬儿是被观音菩萨赶出去的。
    土地佬儿,是仙界天庭玉皇大帝设在人间最基层的干部。不是佛派的人员。那么,他怕菩萨作什么?菩萨会来检查他的工作么?不会,菩萨既不是上司,更不是干部,一出家人而已。现在的身份是在街上卖衣服卖拐。
    据我所知,基层干部对付在大街上乱摆摊设点卖衣服卖拐棍的人,唉...还是不说了。怎么这位基层干部怕她就怕成了这个样子呢?怕的蹊跷,怕的离谱,而且,把办公室都让出来了。
    可见,在土地佬儿这位基层干部眼里,观音菩萨是个极厉害、极恐怖的角色!
    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这么神秘!她想干什么?到底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怕走漏了?
    书中没有直接交代。这是《西游记》第八回的事,但后面紧接着的五回,自从观音菩萨到了长安之后,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大怪事!
    (14)皇帝是最佳的传经人选
    前面讲过,不是唐僧要取经,而是如来佛要传经。
    那么,如来佛为什么要把他的真经传到东土大唐来呢?《西游记》第98回有答案,如来佛祖亲口笑着说道:
    “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如来佛的经,念一遍,最低收费标准为:三斗三升米粒黄金,这还是贱卖了。可见是有着巨额利润的。
    舍卫国,是在西方。如果如来佛能把他的经传到东土大唐来,则利润至少会翻倍增长。但是,东土大唐这个地方没有市场,所以如来佛很难办,就寻思着要找一个有法力的去才行。
    于是,观音菩萨自告奋勇地接下了这笔大单。
    观音菩萨来到这块没有市场的地方,底层不信佛,中产不信佛,贵族不信佛,那究竟从哪儿开展业务呢?
    上回有交代:观音菩萨是个深谙“用人之道”,又善“背后使阴招”的人。既然你们都不信佛,那就干脆直接找皇帝!只要皇帝一个人信奉受行,则全国信奉受行,市场大着呢!
    于是,就有了唐太宗地府还魂这一幕。观音菩萨为总导演。
    我们来看孙悟空是怎么到阴司里的:两个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那两个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进去。
    而唐太宗死的时候,是阎王有请,判官来接,自上而下,完全不符合阴司的程序,很明显,是受人指使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就是,阴司阎罗殿本属仙界天庭玉皇大帝管辖,经孙猴子大闹一场后,启表上天奏闻玉帝,可是玉皇大帝也拿猴子没有办法,还是如来佛收拾了猴子,这阎王自然会掂量着倒向哪边,所以本属仙界天庭管辖的阴司就被佛派西方极乐世界收编了!
    收编的时候,经过整顿,重新挂牌开张。这阴司,在猴王去的时候,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而唐太宗去的时候,招牌都换了!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三换七,道变佛。
    所以,观音菩萨在这阴司里要指使安排几个人,简直太容易了。
    那条被魏征斩了的龙,他的魂魄就被关押在阴司里,按说是不应该出来危害阳间的人的。但他却天天跑来缠着唐太宗索命,终于把唐太宗也逼到阴司里去了。
    那条龙,在整个事件中,仅仅只起了一个作用:就是缠着唐太宗逼命!试问:要是没有人放他出来,他又怎么可能跑来逼唐太宗呢?!所以,被操纵的痕迹太明显了。
    唐太宗在遍游地府之后,点头叹曰: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
    莫教兴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大概是想明白了。善哉真善哉,这一切都是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还阳的时候,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贵道门出的地府,何为贵道门?
    地府里有“六道轮回”之所,魑魅魍魉,滔滔奔走那轮回之下: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唐太宗杀人如麻不为善,叛国自立不为忠,逼父造反不为孝,射兄害弟算恶毒。但是,地府阴司里对他的评价却是“忠”!因为是从“贵道门”送他出来的,只有“尽忠的”才走贵道。
    唐太宗忠于谁?不是朝廷,不是君父,而是佛祖。
    是因为唐太宗信仰佛教,才被阴司评定为“忠”的吗?很显然,也不是,因为唐太宗是在出了阴司,还阳复生之后才信佛的。
    那么,这就只有一种解释:逼父造反,射兄害弟,为“忠”,好杀,善杀,为“忠”,以恶,大恶为“忠”,因为“忠”,才得到认可,得到嘉奖:再添阳寿20年。
    各位看官,莫要以为我在胡说,如来佛祖原本就是喜欢大恶之人的,看看如来佛祖手下的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哪一个不是大恶人?你不恶,他还不要呢。
    《我佛造经传极乐》一回中讲到:
    如来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从这儿可以看出三个问题:
    1.如来佛需要恶人,
    2.如来佛的法宝很恶,
    3.用很恶的法宝逼很恶的恶人入他的门下。
    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到长安寻找“善信”,为了打开局面,以唐太宗为突破口,让他死,让他活,让他大办水陆法会,促成传经大业,这一切都做的不动声色。《西游记》有诗为证:
    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
    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
    各位: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身不住于法不住于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14)观音选定取经人始末
    《西游记》第八回,观音菩萨领如来佛金旨往大唐寻取经人,为了把如来佛认为别人都做不成的事做成,观音菩萨在长安做了三件事:
    1.状元陈光蕊赴任逢灾,留下一子,
    2.皇帝唐太宗死而复生,要办水陆法会,
    3.和尚陈玄奘当选法会主持,菩萨当众显象点化。
    这三件事都与取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任缺一件,则取经不能成立!
    这三件事都是观音菩萨做的,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一)关键人物魏征
    1.陈光蕊事件中:状元陈光蕊结婚的第二天凌晨五更三点,魏征丞相奏太宗:“臣查所属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职。”太宗就命光蕊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
    这么大清早!还没到上班的时间呢,魏征一句话,就把陈光蕊推上了死路!时间,路线都是设计好了的。
    2.唐太宗事件中:龙王求太宗看住魏征不要斩它,魏征偏要斩,使老龙冤魂来寻仇索命,把太宗*到阴间地府。
    魏征还自以为是的充当好人,写个信给崔判官,坏就坏在这个信上,不写这个信,还不知道魏征和他们是一伙的,写了这个信,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安置在唐太宗身边的一个间谍!其实他那封信根本就没起到半点作用!他的信还没有亮出来,崔判官早已跪在地上迎接来了,人家是接到上级的命令来的!不是这封信!
    3.陈玄奘事件中:水陆法会选主持,最后选出陈玄奘,是由魏征与萧星、张道源这三个人来评选的,魏征的官最大,是丞相,皇帝的红人,萧星是副宰相,负责宗教的,张道源是太仆,说话不算数的。
    干脆直接说,就是魏征选出的玄奘!
    这个魏征真是可疑,处处有他!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身份:在人间担任的是丞相之职,在仙界担任的是执屠刀行刑的一名刽子手之职,魏征自幼得授仙术,可在仙界之职实在是太低,所以想跳槽到佛界,正好被菩萨利用了,让他当个间谍。
    (二)错乱时间的喻意
    这三件事,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先后关系,先有事件1,再有事件2,后有事件3,事件1必然在事件3的至少前18年。
    但是作者不惜犯如此明显严重的逻辑错误,一律改用“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这同一个时间,好像是同时发生的,作者喻意直指观音***纵了这一切,可惜无人能参透其中玄机,都当做是作者写错了。
    第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