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华丽,怎见得?
殿前华丽,五彩金;金童对对执幢,玉女双双捧如意。玉钩斜挂,半轮新月悬空;宝帐婆娑,万对彩鸾朝斗。碧落床边,俱是舞鹤翔鸾;沉香宝座,造就走龙飞凤。飘飘奇彩异寻常,金炉瑞霭:袅袅祯祥腾紫雾,银烛辉煌。君王正看行宫景,一阵狂风透胆寒。
纣王正看此宫,殿宇齐整,楼阁丰隆;忽一阵狂风,卷起帐幔,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瑞丽,瑞彩翩□国『色』天姿,宛然如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古语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纣王一见,神魂飘『荡』,陡起『淫』心,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叁宫,并无有此艳『色』。”遂命取文房四宝,侍驾官忙将取来,献与纣王。天子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商容等人见纣王在女娲庙中写下『淫』诗,当即大为惶恐,逐上前启奏“女娲娘娘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老臣请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调风顺,兵火宁息。今陛下作诗,亵渭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於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请之礼。愿主公以水洗之,恐天下百姓观见,传言圣上无德政耳!”
王曰:“朕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卿无多言!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百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是孤之遗笔耳。”言罢同朝。文武百官,默默点首,莫敢谁何,俱箝口而回。
“跳梁小丑,竟敢如此!”玉虚宫中,响起一声冷哼。化出一面水镜,准提所做的一切,一览无余。
“总有一天,他要搬起那块石头来砸自己的脚的。别忘了,他西方教在商朝的弟子还不少呢!除非,他愿意全部放弃!”
“善。”
“只是,二哥,我的那帮徒孙怎么办?”通天叹了口气,牵扯其中的有足足百人哪!
“无妨,历练一番也好,情况不对,就全部抓回来吧!”
“善。”
“那殷商的两位太子却是与我阐教有缘。”
“二哥的意思是?”
“吾欲让广成子、赤精子二人前去收之为徒,封神,就不要参加了。”
“对,还是呆在昆仑山上安全,若到时候背叛教门却是不美。”
且说三曰十五女娲娘娘圣诞,按照惯例,女娲御驾金凤来到人皇所造的女娲庙中,接受祈福,谁知,刚进到庙中,便看到了墙壁上的『淫』诗,当即大怒“殷受无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我想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六百馀年,气数己尽;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我的灵感。!”
掐指一算,却是算得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造次,暂行回宫,心中不悦。
人皇的气运命数,就是圣人也不得轻易改变。但是,我可以破坏你的气运,至少,给你一些教训也是可以的。
思及至此,却是素手一招,运用秘法,将无数的妖族尽皆摄来。不一时,悲风飒飒,惨雾迷迷,阴云四合,风过数阵,天下群妖俱到行宫,听候法旨。
娘娘吩咐彩云,着各处妖魔且退,只留轩辕坟中叁妖伺候。叁妖进宫参谒,口称:“娘娘圣寿无疆。”这叁妖一个是千年狐狸精,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俯伏丹墀。
娘娘曰:“叁妖听吾密旨!成汤气运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叁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後,使你等亦成正果。”娘娘吩咐已毕,叁妖叩头谢恩,化清风而去。正是:“狐狸听旨施妖术,断送成汤六百年。”
冷眼旁观,冷笑连连,就算女娲之前是那样的光棍,现在,也不得不参与进来。娘娘轻叹一口气,将灵珠子唤到身边:“轮回去吧!”也不等灵珠子有什么反应,素手一扬,身旁这个侍候自己无数年的童子便纵身一跃间投入了六道轮回——人道之中。
太乙的机缘至矣!
<a .qidian.>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
第一一四章 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更新时间2012-6-4 14:20:47 字数:3162
且言纣王只因进香之後,看见女娲美貌,朝暮思想,寒暑尽忘,寝食俱废;每见六院,叁宫,真如土饭尘羹,不堪谛视;终朝将此事不放心怀,郁郁不乐。
一日,驾升显庆殿,时有常随在恻。纣王忽然猛省,着奉御宣中谏大夫费仲,乃纣王之幸臣。近因太师闻仲奉敕平北海,大兵远征,戌外立功,因此上就宠费仲、尤浑二人。
此二人朝朝蛊惑圣聪,谗言献媚,纣王无有不从。大抵天下将危,佞臣当道。不一时费仲朝见。
纣王道:“朕因女娲宫进香,偶见其容貌美艳,绝世无双,叁宫六院,无当朕意,将如之何?卿有何策,以慰朕怀?”
费仲奏曰:“陛下乃万乘之尊,富有四海,德配尧舜;天下之所有,皆陛下之所有,何患不得,这有何难?陛下明日传一旨,颁行四路诸侯,每一镇选美女百名,以充王庭,何忧天下绝色,不入王选乎?”
纣王大喜,赶忙道:“卿所奏甚合朕意,明日早朝发旨,卿且暂回。”随即命驾还宫。
一夜,纣王兴奋难耐,只待第二天来临之时,上了早朝,聚两班文武,命各方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筛选美女百名,不论富贵贫贱,只以容貌端庄,性情温婉,礼度闲淑,举止大方,以充後宫役使。
纣王如此举止,仅仅是下一刻,便有人应声出奏:“老臣商容启奏陛下!君有道,止则万民乐业,不令而从。况陛下後宫美女,不啻千人,嫔御而上,又有后妃。今劈空欲选美女,恐民失望!臣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此时水旱频仍,乃事女色,实为陛下不取也。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不事干戈,不行杀伐。景星耀天,甘露下降,凤凰止於庭,芝草生於野,民丰物阜,行人让路,犬无吠声,夜雨昼晴,稻生双穗,此乃有道兴隆之象也。”
“今陛下若取近时之乐,则目眩邪色,耳听**,沉湎酒色,连於苑囿,猎於山林,此乃无道败亡之象也。老臣待罪首相位列朝纲,侍君叁世,不得不启陛下!臣愿陛下进贤退不肖,修行仁义,通达道德,则和气贯於天下,自然民富财丰,天下太平,四海雍熙,与民共享无穷之福。况今北海干戈未息,正宜修其德,爱其民,惜其财费,重其政令,虽尧舜不过如是,又何必区区选侍,然後为乐哉?臣愚不识忌讳,望祈容纳!”
原本兴奋了一夜的纣王在看到商容在自己刚刚说完便跳出来反对,而且还搬出一大堆大道理来,眉头深皱,但又念及商容乃元老级宰相,忍一忍也就算了,思量片刻后:“卿言甚善,朕即免行。”心中却是一阵大骂,你这个老不死的,我这么做关你何事?只不过,他还想再众人面前保持一个良好的帝王形象罢了。要不,早就......哼哼!
此时的殷商王朝,在外有四大诸侯镇守,分别为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纣王八年,夏四月,天下四大诸侯率领八百镇朝觐于商,觐见之日,闻太师不在朝中,自昆仑而返,便一路征战于各地。费仲尤浑二人受纣王恩宠,在朝中把持朝政,各路诸侯无不送上礼品,与其二人示好,但惟独翼州候苏护并未送上半件礼品,惹得分费仲尤浑二人不喜,将其怀恨于心。
苏护乃翼州候,生的『性』如烈火,刚方正直,哪里知道奔竞夤缘;平昔见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执法处分,不少假借。
苏护家中有一女,名曰:苏妲己。此女美若天仙,似不食人间烟火,绝美而出尘。这费仲尤浑二人,自是将这一切都了解的一清二楚,于此时下朝之时,便直奔纣王寝宫。
“臣费仲(尤浑)求见大王。”
“进来吧!”一个声音传来,似乎有些疲惫。
“何事?”也不管什么礼仪,纣王直接问道。
“启禀大王,日前,大王欲选美女百名,却被商容宰相制止,吾等皆认为宰相所言甚善,现如今,臣等二人却是想出一万全之策。”说完,便闭口不言。
“哦,说来听听。”纣王有些迫不及待。
“臣近访得冀州侯苏护有一女,艳『色』天姿,幽娴淑『性』,若选进宫帏,随侍左右,堪任役使。况选一人之女,又不惊扰天下百姓,自不动人耳目。”
这两个小人,却是欲要嫁祸于苏护。
“卿言甚善!”纣王听后顿时大喜,想要将这苏妲己立刻娶进宫来。
“好,既然如此,宣苏护!”哈哈一笑,就准备派人立刻下去执行。
使者来至馆驿传旨:“宣冀州侯苏护商议国政。”
苏护即随使命至龙德殿朝见,礼毕,俯伏听命。
纣王也不拖沓,直截了当道:“朕闻卿有一女,德性幽闲,举止中度。朕欲选侍**。卿为国戚,食其天禄,受其显位,永镇冀州,坐享安康,名扬四海,天下莫不欣羡。卿意下如何?”
苏护闻言,微微一愣,随即道:“陛下宫中,上有后妃,下至嫔御,不啻数千。妖冶妩媚,何不足以悦王之耳目?乃听左右谄谀之言,陷陛下于不义。况臣女蒲柳陋质,素不谙礼度,德色俱无足取。乞陛下留心邦本,速斩此进谗言之小人,使天下后世知陛下正心修身,纳言听谏,非好色之君,岂不美哉!”
纣王大笑道:“卿言甚不谙大体。自古乃今,谁不愿女作门楣。况女为后妃,贵敌天子;卿为皇亲国戚,赫奕显荣,孰过于此!卿毋迷惑,当自裁审。”
这,却是在威胁苏护了。
奈何这苏护性子耿直,当即厉声呵斥道““臣闻人君修德勤政,则万民悦服,四海景从,天禄永终。昔日有夏失政,『淫』荒酒『色』;惟我祖宗不迩声『色』,不殖货财,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克宽克仁,方能割正有夏,彰信兆民,邦乃其昌,永保天命。今陛下不取法祖宗,而效彼夏王,是取败之道也。况人君爱『色』,必颠覆社稷;卿大夫爱『色』,必绝灭宗庙;士庶人爱『色』,必戕贼其身。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余年基业,必自陛下紊『乱』之矣。”
“哼!自古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孤只要你的一个女儿乎!”
“一句话,吾不同意!”说完,便一甩袖准备离开。
“敢以戆言忤旨,面折朕躬,以亡国之比朕,大不敬孰过于此!着随侍官,拿出午门,送法司勘问正法!!”这纣王却是起了杀心,既然得不到,那就杀了吧!
“不不不!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说话的,却是费仲尤浑这两个小人,不是他们良心发现,而是不愿意让苏护如此痛快,准备多多将其刁难一番。
“尔等还有何事?”纣王的声音阴冷,令人毛骨悚然。
二人也是随之跪下:“启禀大王,苏护忤旨,本该勘问;但陛下因选侍其女,以致得罪;使天下闻之,道陛下轻贤重『色』,阻塞言路。不若赦之归国,彼感皇上不杀之恩,自然将此女进贡宫闱,以侍皇上。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流,而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陛下准臣施行。”
纣王闻言,天颜少霁,“依卿所奏。即降赦,令彼还国,不得久羁朝歌。”
话说圣旨一下,迅如烽火,即催逼苏护出城,不容停止。那苏护辞朝回至驿亭,众家将接见慰问:“圣上召将军进朝,有何商议?”
苏护大怒,骂曰:“无道昏君,不思量祖宗德业,宠信谗臣谄媚之言,欲选吾女进宫为妃。此必是费仲、尤恽以酒色迷惑君心,欲专朝政。我听旨不觉直言谏诤;昏君道我忤旨,拿送法司。二贼子又奏昏君,赦我归国,谅我感昏君不杀之恩,必将吾女送进朝歌,以遂二贼奸计。我想闻太师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