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9、突然泻痢。用百草霜二钱,米汤调服。又方(铁刷丸):百草霜三钱、墨一钱、半夏七分、煮熟的巴豆十四粒,研匀,加黄蜡三钱、香油少许,做成丸子,分次吞服。视丸子大小,每服三、四丸至四、五十丸,姜汤送下。
    10、小儿积痢。服“驻车丸”,即百草霜二钱、煨去了油的巴豆一钱,研匀,稍加面粉,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如是赤痢,利用甘草汤送下,是白痢,则用米汤送下,兼有赤、白痢,则用姜汤送下。
    11、热痢脓血。用百草霜、黄连各一两,研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2、疟疾。用百草霜、黄丹,等分为末,取三钱于发病日空心服,米汤送下。二服可愈。
    13、昏厥不醒,但脉搏未停。用百草霜和水灌之。同时,针刺百会、足大趾中趾甲侧。
    14、咽中结块,水食难下。用百草霜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用新汲水化一丸灌下。险者不过二丸,即见效。此方名“百灵丸”。
    15、鼻疮脓臭。用百草霜二钱,冷水冲服。
    16、白秃头疮。用百草霜调猪油涂搽。
    17、头上诸疮。用醋汤洗净后,在百草霜内加少量腻粉,以生油调匀涂
    患处。
    18、瘭疽(手足肩北等处的肌肉里生出许多米粒般的疖子,疼痛钻心)。
    用百草霜、釜脐墨、灶屋尘,合研,加水一斗,煮至三沸,取汁洗疽。
    一天洗三、四次。
    锻灶灰释名 指煅铁炉中的灰,含有铁的作用。
    气味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1、症瘕结块。苏恭指出:治突然长起来的结块有效。
    2、产后阴脱。用紫色锻灶灰,加羊脂,充分和匀,布包好,在火上烘热,熨患处,推纳使上。
    梁上尘释名 指古屋里的倒挂尘,亦名乌龙尾、烟珠。同时,要烧领烟尽,筛取末入药。
    气味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1、反胃。用梁上尘调黑驴尿服之。
    2、吐泻。用梁上尘,滚汤泡过,澄清后饮之。
    3、小便不通。用梁上尘二指撮,清水送下。
    4、脱肛。用梁上尘和鼠粪烧烟,放在桶内,人坐桶上熏之。熏数次可愈。
    5、喉痹乳蛾。用梁上尘、枯矾、好皂荚(以盐炒黄),等分研细,或向蛾吹去,或点在蛾上,都有效。
    6、牙痛。用梁上尘,盐炒,研细。左牙痛,吹械鼻中,右牙痛,吹右鼻中。
    7、鼻中息肉。用梁上尘吹鼻中,有效。
    8、噩梦至死。不要用火照,急以梁上尘塞入鼻中,可以救活。
    9、缢死。用梁上尘,团成豆子那样大,放在筒子里,共作四筒,由四个人同时极力吹入两耳及两鼻孔。如人死不久,可望救活。
    10、月经流血不止。用梁上尘半两,炒至烟尽,加荆芥穗半两,研末。
    每服二钱,茶送下。
    11、胎动。用梁上尘、百草霜等分,酒送下。
    12、横生逆产。用梁上尘、酒送下。
    13、妒乳(乳汁流不出,乳防肿痛)。用醋调梁上尘涂搽。
    14、石痈(痈硬如石,不作脓)。用梁上尘、葵根与茎(化灰)等分,醋调敷患处。
    15、发背肿痛。用厨房内梁上尘,和生葱嫩心共捣成膏子敷患处,须留顶。一日一换,干则加水润湿。
    16、无名恶疮。用梁上倒挂尘一条、韭菜地蚯蚓泥少许,加蜂蜜,捏成小饼,阴干。用时以蜜水调敷疮上。
    17、小儿头疮。用梁上尘和油瓶底渣,以皂荚汤洗疮后涂搽。
    18、小儿丹毒。用梁上尘和腊猪油涂搽。
    火 部炭火释名 炭能生火,但治病用的是炭或炭灰,并不是直接用炭火。
    气味主治木炭可治以下诸病:1、误吞金、银、铜、铁入腹。用炭烧红,趁热捶成细末,煎汤喝下。
    如无效,便刮取炭末三钱,井水调服,无效再吃,终能把误吞之物排出。
    2、咽头突然作梗。用木炭末和密做成丸子,分次含着并喝下。
    3、白虎风病(骨节象被什么东西咬碎似的,痛的地方,游走不定)。用炭灰五升、蚯蚓屎一升、红花七捻(一捻,是两个指头捏到的),合起来熬,熬后,用醋拌过,以旧布包好,趁热熨痛处。
    4、肠风下血。用紧炭三钱、枳壳烧灰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五更时服,米汤送下,天明再服一次,当天见效。忌食油腻。
    5、汤火灼伤。用炭末和香油调涂。
    6、白癞头疮。用木炭烧红,投入开水中,温洗有效。
    7、阴囊湿痒。用麸炭和紫苏叶,研末擦患处。
    艾火主治主治艾火可灸治许多病。先点好麻油灯,取艾茎一条,沾油烧燃,在疮肿上方徐徐照射,有效。如治风湿痛,则取艾叶加少许硫磺,用纸包成捻子,沾油点燃,在患处照射。
    针火)
    释名 名亦名燔针、淬针、烧针、煨针。
    气味主治火针,用的是钢针,是烧过的钢针。方法是:在灯盏里,放二十七茎灯草,注满麻油,把灯草点燃。然后把针不断沾油,不断持向灯火里去烧。
    要烧到通红才能用,用时须按穴道针刺。或针末烧红或是冷针,那不但不能治病,而且于人有害。
    火针,“乃为筋寒而急者设”。所谓筋寒而急,指肌肉受寒,猛缩不已。
    这是火针自古的用途。以后,又有人用以刺积块,又有人用以刺痈疽。
    以后,还有人用以治伤寒症。那就不免要出些副作用了。总结火针的用途,行之有效者,约有下列四项:1、治风寒筋急挛引痹痛,即所谓急抽筋。
    2、治瘫痪不仁。
    3、治症块、结积(腹中结块)。
    4、治痈疽发背,有脓无头。
    前两项,按穴刺,拔针要快。拔针后,急用指头按穴孔,否则痛甚。第三项,针刺入,可转动,拔针要慢。第四项,要让脓流出来,所以不宜按穴孔。“凡用火针,太深则伤经络,太浅则不能去病。”应当进针适当。
    针后如有发热恶寒,这是对了症的表现,是好现象。据《灵枢经》讲:刺到病人内部如有知觉,就行了,刺到病人叫痛,就不算好。
    病在脸部以夏天在湿热在两脚时,都不可用火针。
    灯火释名 指用胡麻油或苏子油点燃的灯气味主治其他如鱼油、禽兽油、菜子油、棉子油、桐油、豆油、石脑油(即石油原油)等所点燃的灯火,都对眼睛有害,不能用来治病。
    小儿的凉风、昏迷、搐搦(抽筋)、窜视(眼珠隐在上眼睑里)等症及头风胀痛等,都可用灯火治疗。在小儿诸惊中,病孩仰向后者,以灯火照灼其囟门和两眉间的上下方;眼睛翻上不下者,应照灼脐的上下;不省人事的,应照灼手足心和胸部;手紧握、目往上翻者,应照灼囟门部位和两手心;口吐白沫者,应照灼口部和手足心。头风胀痛,可用灯心蘸麻油在头额太阳穴处照灼。外痔肿痛,则照灼患处。
    婴儿初生,因冒寒,气断欲绝,这时勿剪断脐带,急烘絮把婴儿包好,同时烘热胞衣,又将灯盏放在婴儿脐下来回移动,令热气进入腹内,自然气回苏醒。
    灯入亦治搅肠沙(手足冷,肚子痛,身上出红点)。用灯草蘸油点火灼触
    红点,有效。
    神针火释名 把桃树枝削成针状,如鸡蛋大,长五、六寸,放干待用。用时以棉纸三、五层衬于患处,将针蘸麻油点着,即刻吹。
    气味主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附骨阻疽等。凡在筋骨隐痛者,针刺后,火气直达患处,疗效显著。
    谷 部胡麻释名 巨胜、方茎、狗虱、油麻、脂麻。叶名青蓑,茎名麻皆。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1、腰脚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捣烂。每日吞服适量,以姜汁、蜜汤、温酒送下均可。
    2、手脚酸痛,微肿。用胡麻熬熟,研强烈,取五升加酒一升,泡一夜后随意饮用。
    3、偶感风寒。用胡麻炒焦,乘热捣烂泡酒饮用。饮后暖卧,以出微汗为好。
    4、热淋。用胡麻子、蔓菁子各五合,炒黄,装袋中,以水三升浸泡,每饭前取服一钱。
    5、疔肿恶疮。用胡麻(烧灰)、针砂,等分为末,加醋调敷患处。
    6、痔疮肿痛。用胡麻子煎汤洗。
    7、坐板疮疥。用生胡麻嚼烂敷涂。
    8、妇女乳少。用胡麻炒过,研细,加盐少许服下。
    9、汤火伤。用胡麻生研如泥,涂搽伤处。
    10、痈疮不合。用胡麻炒黑。捣烂敷涂。
    11、漏胎难产(血干涩,胎儿不能下)。用麻油半两,蜜一两,同煎开多次,温服,胎滑即下。他药无益。
    12、眉毛不长。用胡麻花阴干,研为末,泡麻油中,每日取擦眉部。
    大麻释名 火麻、黄麻、汉麻。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苎麻。花名麻麻勃。麻勃即大麻的花。
    气味 味麻勃:辛、温、无毒。
    麻:辛、平、有毒。
    大麻叶:辛、有毒。
    主治麻勃(大麻的花)
    1、记忆力衰退。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参二两,共研为末,蒸透。
    每睡醒时服一小撮。
    2、瘰疬初起。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叶各等分,作炷灸患处百壮。
    3、刀伤病麻木。用麻勃一两、蒲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4、风病麻木。用麻花四两、草乌一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炼蜜调成膏。每服三分,开水送下。
    麻(麻子连壳的总称,大麻的果实)
    1、大便秘,小便数。用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厚朴一尺,大黄、枳实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浆水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麻仁丸”。
    2、月经不通(或两、三月,或半年一次)。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两,研匀,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药一升。
    3、消渴(日饮数斗,小便赤涩)。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开三四次。饮汁。
    4、血痢不止。用麻子仁汁煮绿豆空心吃,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