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兄弟,你账号还想不想升级了!”
    他摸了摸头,手插在套头衫的口袋里, 弓着背往窗口移动, 对着窗口的大妈喊:“阿姨,麻烦给我四根吸管。”
    弯着脑袋对窗口笑, 灿烂的露出两粒虎牙。
    “啊,好!” 那大妈立即抛出了一把吸管。
    他鼓了嘴默默打了个呵欠伸手去拿, 另一只小手也伸了过来。
    一下子,两只手都抓住一根吸管的两头。
    “啊,对不起!”
    “噢,没关系,你先吧!”
    “谢谢!”
    低着头打电话的女生没看到脸,只有头顶的发旋, 头发细细软软,军训的迷彩服。
    “呵” 他继续打了个哈欠,他是夜行动物,嘴里在骂,“早知道不听阿单这臭小子的话,提前来报道了!” 一大早就和一帮新生挤在一起。
    他往食堂门口走, 她往座位区走。
    她在打电话, 她说:“烈情,我都难过死了,大学一点都不好,我想回家了!”
    电话那头传来大嗓门的声音:“哎呀,我的小姐, 你争点气,我想来还来不了呢, 对了, 我在网上看到有植树的活动, 你去找方歌啊, 找他去植树, 顺便帮我栽一颗 ……”
    “啊,对不起!” 她急忙说。真倒霉,拿根酸奶吸管,都会和人撞车!
    “噢,没关系,你先吧!”
    她抓住电话,赶紧拿了,说“谢谢!”
    电话里在问:“喂,喂,你怎么回事啊!什么对不起?”
    她说:“没事,刚才撞到人了!”
    那头叫起来:“哇,是男生吗? 帅哥吗? 苏爱爱,你怎么一开学就艳遇了!”
    她啐:“胡说什么啊!我连人脸都没来得及看!”
    依稀是个高个子吧, 经提醒回头看, 食堂里那么多饿死鬼,哪还有人的踪影!
    这个女生并不知道, 在未来的某一天,她与刚才抢吸管的那个男生也会坐在这个食堂的某一角,有时吃一碗牛肉面,有时喝一碗西红柿蛋汤……
    电话那头还在继续构想:“哎, 我和你说, 要不咱们三人合种一棵吧,找个离我家近点的地方,我回来还可以浇浇水……啊,树取什么名字呢, 叫烈爱歌吧……”
    她捂住电话笑起来。
    在清晨的光中, 又走入一个穿迷彩服的少年,黑白分明的大眼,剔透的皮肤
    ……
    哦,人生恍然如初见……
    作者有话要说:为庆祝洋葱的上市特贴出此番外, 烈情的番外依然和大雄一样不会贴出,收录在书里。
    后记
    《哪瓣洋葱不流泪》从动笔到完稿,一共历时五个月,这是我写的时间最长的文章,写的时候想着什么时候写完,写完后却又觉得有点不舍。
    完稿前的一个周末,我去参加大学好友的婚礼。
    她是《告诉大雄我爱她》里的梅饶,也是《哪瓣洋葱不流泪》里的老钱。是个一和男朋友吵架就一个人跑出去的女生,要出动一个宿舍的人满世界找她,然后她的男朋友会打电话告诉我:“××现在和我在一起,我送她回来。”她会固执地对那个男人好,好到所有人都看不下去,然后我告诉她:“想对他好就对他好,他这辈子都找不到像你这般待他的人了,让他将来后悔去!”现在想来,那样的话真的很傻气。
    她喜欢戴眼镜会弹钢琴的男生,她给我听大学男友自弹自唱的歌。
    她现在的老公戴眼镜但不会弹钢琴,她告诉我:将来我的孩子一定要会弹钢琴!
    我威胁过她:“如果你不找我做伴娘,你一定嫁不出去!”
    于是,顺理成章地,我放假的时候,做了她的伴娘。
    婚礼那天降温,新郎来接新娘,她老公对穿着婚纱的她第一句话是问:“冷不冷?”
    那时,我想我不用问她到底幸福不幸福了。
    青春就像一颗洋葱。
    剥洋葱,其实也是在剥下我的洋葱。
    有一条读者留言,写道:看完这篇文章,我就不会为我在大学时代没有写下什么而感到遗憾了,这就是纪念,通过你的文字,来纪念我的青春。
    我看到这条留言,坐在电脑前很久,我想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褒奖。
    成长的方式有很多种,但青春的心情却又都是微妙的相同。
    写之前,我对一个朋友说:为什么说青春是疼痛的?我觉得青春是应该昂着年轻的脸庞大笑的!
    我想写一个故事,诉说着我们那个值得骄傲的年代!会微笑,也会流泪的年代。
    我想告诉所有的人,青春并不全是痛的!
    谁知道,这真的变成了一颗洋葱,笑着的时候用手抹眼睛,不知不觉就会流下泪来。
    写洋葱的时候,一步步,我觉得和这些孩子是共同成长的,看她们分别,看她们重逢,看她们走入社会……
    有趣的是,写的过程中,我又重逢了不少的老朋友,说起多年的发展,说起往日的种种,心境和这些人物大多是一样的。
    原来,她们就是曾经的我们。
    爱爱、烈情、方歌、欧阳、阿单、苏阳……
    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并不是完美无瑕,也没有腰缠万贯;他们经历过残酷的高考,斑斓而彷徨的大学四年,在毕业的时候忐忑不安,在社会上兀自滚打;他们初恋过,被人爱过,也放弃过爱的人……他们妒嫉过,骄傲过,成长着,真实着。
    她们是曾经的你和我,他们是陪我们一起长大的少年。
    很多人看故事都爱问:后来呢?
    其实没有后来,故事的结束往往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最终,这群孩子被时光的微风吹散到人海的各个角落,雕刻成了我们今天的模样。谨以此文写给青春,或者不再青春的我们。以纪念那难以忘怀的岁月。
    某畈
    2009年3月26日
    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