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再攻武长线的蒲圻,而后沿铁路进攻武昌,此路由第七军担任,李宗仁亲自督率;一路由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指挥,进攻平江,直取通城、崇阳,出击粤汉路,向武昌推进。唐生智直接指挥的第八军为左纵队,经浯口、黄田以北地区,向云溪、岳州、临湘攻击前进。除中央军外,以朱培德指挥的第二、第三军为右翼军,集结醴陵、攸县、茶陵一带,对江西方面的孙传芳军取守势;以新附义的贵州袁祖铭指挥的第九、第十军为左翼军,集中常德附近,攻占荆州、沙市,切断武汉、宜昌间敌人的联络,相机进占宜昌、襄阳;另以第一、第六两军为中央军的总预备队,分别随第八和第四军向前推进。一切准备就绪后,北伐军各部按既定布置进入攻击位置。
    8月18日下午,李宗仁向右纵队四、七两军下达了攻击令,北伐二期战役打响了。
    19日拂晓,第七军第一路在夏威指挥下由平江以西地区向驻守浯口一带的北军孙建业第二混成旅展开了凌厉攻势,当天即攻占了浯口,然后分兵自浯口、黄塘徒步涉水强渡汨罗江,猛攻江北岸猴形山和将军坪之敌,北军不支,纷纷向桃林方向溃退。胡宗铎指挥的第七军第二路,也于同日上午在滑石滩强行渡江,向将军山的北军进攻,刚好碰到北军1万余人的援兵,双方展开了一场恶战,到当日下午,第七军终于将北军击溃,占领张家碑。这样,在北伐军发起第二期作战的第一天,第七军便首先在汨罗江中段地区摧毁了吴佩孚精心部署的汨罗江防线,北军所构筑的强固工事及地雷、电网等设施,全成摆设。李宗仁鉴于北军主防线已被突破,北军已溃不成军,决心不使其得到喘息之机,19日晚上下达了追击令,命令第七军各部随向导出发,对敌衔尾穷追。20日,第七军第一、二路分别经张家碑、王师桥两处向北部山区追击北军。沿途崇山峻岭,所行都是羊肠小道,由于第七军官兵多来自广西多山地区,善于爬山,又得当地民众带路指点,尽管山路崎岖,仍进军神速,22日拂晓进抵岳州10里处。李宗仁指挥部队,乘敌不备发起猛攻。北军突见北伐军从天而降,慌不择路,向六溪、五里牌、羊楼司一带四散溃逃。第七军穷追逃敌,缴获无数。23日,第七军一、二两路主力会师北港,次日进驻大沙坪。这样,第七军越过湖南,进入湖北境内。
    按原定战略部署,第七军到达大沙坪后,本应往西北方向的羊楼洞推进,以截断北军大部队的退路,与第八、第四军歼敌于黄盖湖以南地区。但李宗仁到达大沙坪附近时,发现本归自己指挥的第四军先头部队已超过第七军,向左翼前进了。他只得改变进军方向,除派一支小部队往羊楼洞、蒲圻方面外,第七军主力经东北方向的崇阳直趋咸宁、贺胜桥,试图抢先攻占武昌。结果,大批北军得以随第七军之后,从羊楼洞至通城间宽百余里的地区撤走,以致原定的歼敌于黄盖湖以南地区的计划未能实现。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决战两湖(3)
    原来,在第七军突破北军汨罗江防线中段、向北追击敌人的同时,第四军也进展神速,19日下午攻占北军在汨罗江上段的重要战略据点平江城,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沿马鞍山、通城、崇阳、汀泗桥方向追击溃敌。敌主将陆云在通城北门楼司令部自杀。23日夜晚,第四军前锋随北军溃兵之后进入大沙坪,随即尾随追到汀泗桥一带,这就走到了第七军的前面。其时,军事指挥本有无线电联系,但因电机设备陈旧,随修随坏,故联系非常不容易,实际上处于各自独立作战的状况,这就造成两军互易作战地区的事情。中央军左纵队的第八军,20日在汨罗江下游过江后,22日占领岳州城,25日与第七军一部会师蒲圻。至此,汨罗江战役结束。这一战,歼灭了叶开鑫部湘军主力及吴佩孚所派的“援湘军”的一部,北军全部被逐出了湖南。平江、岳阳、临湘各县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参加作战,北伐军士气更加高涨。由于第四、第七军前进迅速,在蒲圻、汀泗桥一带切断了北军的退路,大批北军见无路可逃,自动地向从后面追来的第八军投降。落在后面的第八军反倒捡了一个大便宜,既未遭遇激烈的抵抗,又收缴了大量武器弹药,还得到大量兵员。不久,第八军就扩充为四个军。
    汨罗江战役后,北伐军主力以追击残敌的态势,在湖北南部地区沿武长铁路继续向北推进,到达武长路两大铁桥之一的汀泗桥。汀泗桥位于长江南岸湖沼地区,不适宜兵力运动。吴军重兵把守桥的两端及附近高地,地形对北伐军极为不利。从8月25日夜间起,第四军与吴军2万余人在汀泗桥激战,中间几经反复。26日,江水暴涨,进攻越发困难。连北军都认为汀泗桥插翅难飞,于是放松警戒。第四军第36团团长黄琪翔自告奋勇,在附近港湾找到十几只渔船,乘夜将36团官兵渡过河去。当吴军还在酣梦中时,黄琪翔率本团精兵冲进守桥部队的营房,杀声震天。吴军从睡梦中惊醒,不知敌从何来,顿时秩序大乱。在第七、第八军各一部的配合下,第四军终于夺取了汀泗桥,打开了鄂南通往武昌的第一道门户。
    在第四军攻打汀泗桥时,吴佩孚已在北方结束击溃冯玉祥国民军的南口之役,亲率精锐部队刘玉春、张占鳌、靳云鹗等师兼程南下增援湘中。不料才到武汉,汀泗桥已经丢失,吴佩孚急怒攻心,立即从武汉南下,赶至贺胜桥亲自部署。贺胜桥是鄂南通向武昌的重要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吴佩孚自信,用自己所带南下精锐,加上从汀泗桥败退下来的宋大霈、董政国等部,共十万之众,加上装甲车、山炮、野战炮数十门,重机枪200多挺,军事部署万无一失。他向部下吹嘘说:昔以汀泗桥一战而定鄂,今以贺胜桥一战而定天下。吴军将大部兵力集结于贺胜桥附近,主要阵地设于桥前高地杨林垱、王本立一线,准备固守,以挽回败局。此时,北伐军经过两场恶战,弹药相当缺乏,每人至多有子弹150发,后方的补给机构也无法筹集。白崇禧正在前线指挥,将领们纷纷打电话向他请援。白崇禧答复说:“缺乏子弹只有刺刀赶快冲锋,革命军之补给靠前方,不能靠后方。打败敌人,敌人之装备,便是我们之补给。何况打下武汉,汉阳之兵工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为了攻下贺胜桥,北伐军中路军第四、七、八军前方高级指挥官齐集咸宁,共商进攻贺胜桥的计划,蒋介石、白崇禧直接主持讨论。会议决定:攻打贺胜桥的战役由李宗仁任总指挥,指挥第四、七两军为攻桥主力,其中第四军攻杨林垱,直逼贺胜桥正面,第七军攻王本立,压向贺胜桥东北地区,第八军为总预备队,并调第八军的何键、夏斗寅部从嘉鱼渡江,绕道向汉口、汉阳进攻,以拊吴军之背。
    8月29日,李宗仁令第四军仍沿铁路前进,进逼贺胜桥正面,第七军则出咸宁东北,自王本立攻击贺胜桥以东地区。此时,吴部大军已在贺胜桥严阵以待,双方主力云集,不惜倾全力作决定胜负的一搏。29日下午,北伐军主力迫近贺胜桥。
    书包网 bookbao8. 想看书来书包网
    决战两湖(4)
    30日拂晓,李宗仁向第四、七两军同时下达出击令,一场恶仗打响了。双方参战的都是主力军,两方主帅谁都不敢马虎,均亲上前线督战。第四、第七军向贺胜桥吴军发起总攻,李宗仁率陈可钰、张发奎、陈铭枢、夏威、胡宗铎等众将领,直趋第一线指挥。北军也恃险顽抗,战场上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北伐军官兵冒着炮火,奋勇冲锋。吴军的火力封锁终于没能挡住北伐军将士的迅猛进攻,吴佩孚组织的第一、二两道防线相继被突破。第四军、第七军劲旅全力向贺胜桥吴军正面冲锋前进,其势锐不可当。吴军阵地动摇,败兵潮水般向贺胜桥溃退。吴佩孚亲上贺胜桥头督战,以机关枪、大刀队排列桥上,凡畏葸退却者,立被射杀。吴佩孚甚至手刃退却的旅团长十数人,将他们的头悬挂到电线柱上,以示有进无退。在吴佩孚亲自督阵下,北军又开始顽强抵抗,机关枪的火舌把战场烧得一片焦黄。然而北伐军将士士气极旺,喊杀连天,前进官兵以吴军机枪声所在地为目标,向枪声最密集的地方抄袭,李宗仁等高级指挥官也浴身火海,指挥冲杀。北军终于支持不住,他们不顾大刀队的阻挡,潮水般后退,一些人慌不择路,落水而逃,一时河中浮尸塞流。数万名官兵因后退无路,甚至向大刀队发起反冲锋,黑压压一哄而上,大家夺路逃命。战至黄昏,吴佩孚见大势已去,在乱军中夺路爬上火车,急命开车北驰逃命。这时,数千兵士刚退到铁路线上,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隆隆驰过的火车辗压成肉酱,火车过后,铁道线上布满残尸,惨不忍睹。
    主帅既已狼狈逃遁,吴军溃败更是加速。北伐军将士乘敌混乱,冲过铁桥,攻占了贺胜桥阵地。北伐军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攻占贺胜桥后,北伐军乘胜追击。31日,第七军兵分两路,第―路向金牛、鄂城追击,第二路直扑吴佩孚巢穴——武汉。9月1日晚,第二路兵临武昌城下,将城团团围住。3日上午,第一路攻占武昌以东60公里的鄂东重镇鄂城,切断了吴军与孙传芳军的联系。
    李宗仁认为,部队长途远征,利在速战,应该乘敌喘息未定,一举而下武昌,于是自己亲任攻城总指挥,陈可钰副之,于2、4、5日连续组织了三次攻城。无奈武昌城垣既高且坚,护城壕沟又水深没顶,加上守城吴军已有准备,刘玉春、陈嘉谟等部拼死抵抗,闭城死守。北伐军占领洪山炮兵阵地,与城内蛇山炮台对射;步兵爬城也不奏效,城垣一时难下。几次攻城不克后,为了减少伤亡,改硬攻为长期围困,准备等守军弹尽粮绝后,再行夺城。不久,江西传来了孙传芳部西犯的消息,李宗仁接到总司令蒋介石电令,调第七军离鄂赴赣增援。李宗仁于是将围城的任务交给第四军负责,自己率第七军将士取道鄂城,转向江西进发。第七军在两湖战场的作战任务结束。
    两湖战场是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战场。从李宗仁派出第七军一部援湘作战到北伐大军汇聚武昌城下,时不过三月余,两湖已为革命军天下。第七军在两湖战场中,历任北伐军的主攻部队,除汀泗桥一役其主力未直接参战外,其余各大战役均为主力。他们作战英勇,在两湖战场打出了威风。新桂系李宗仁的声名从广西走向全国。
    转战江西(1)
    当初,吴佩孚与北伐军在两湖决战时,吴曾调盘踞长江下游,号称苏、浙、皖、闽、赣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入湘应援。蒋介石为了迷惑孙传芳,派张群与孙联络,使孙传芳打起作“壁上观”的主意,企图让吴军与北伐军先混战一场,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不料北伐军长驱北进,两湖传檄而定,孙传芳如梦初醒,深感北伐军已形成严重威胁,因而一改其原来的“中立”、坐山观虎斗的态度,急从苏、浙、皖三省调集10万军队到江西。他的战略意图是:从江西分兵进攻湘鄂,切断武长铁路,直捣北伐军侧后,给武昌吴军解围,消灭北伐军,然后占据两湖,吞并两广,最终达到扼杀北伐、扑灭革命的目的。
    北伐军早料敌机先,不等孙军发动,总司令部在9月初命令,原集结于湘赣边界、对江西采取监视态势的第一、二、三、六等军主力,主动向江西方面的孙传芳军发起全面进攻。于是,北伐战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北伐的江西战场正式开辟。
    为了加强江西方面北伐军的力量,第七军奉命转赴江西作战。9月11日,李宗仁率第七军由武昌向赣北方向进发,先歼鄂城残敌,随即经黄石港,渡大冶湖,进抵阳新,准备在9月下旬入赣。这时,江西战场的北伐军作战失利,形势危急。原来,刚到江西,北伐军进展颇为顺利,其中向赣西北挺进的第六军和第一军第1师还于9月l9日乘虚攻占了江西省会南昌。孙传芳自然不会放手,立即调大军反扑,夺回南昌。重占南昌后,孙军乘新胜余威,分三路向北伐军反攻,以实现其截断武长铁路、解救武昌之围的计划。到9月25日前后,北路孙军攻占了大冶、鄂城;中路前锋进抵通山、崇阳;南路孙军夺回南昌后,向西追击前进,打算直逼长沙。战争形势对北伐军十分不利。
    当时第七军在阳新作短暂休整,李宗仁于9月23日突然接到北伐中路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和总司令部武汉行营主任邓演达发来的急电,告之孙军海军已溯江西上,将在黄石港登陆,占领大冶,欲解武昌之围,令第七军即日回师大冶,防堵沿江西上的孙军,以确保武昌围城的胜利。接着又接到第七军黄石港兵站紧急电话,报告孙军已在黄石港登陆,正向大冶进攻。是回师大冶还是继续入赣?李宗仁接电后认为,军队已至赣鄂边界,回师大冶与进抵九江所需时间大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