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贪睡懒动浑身无力,再后来是吃不下饭。她咬着牙照旧排练演出,终于有一天在舞台上晕倒了!
这是1952年4月末的一天。
文工团歌舞队队长苏亮,在陪杨敏到军部医院检查身体后,焦急万分地给丈夫李晋打电话:
“老李吗?真不出我所料——杨敏怀孕了!她妊娠反应很厉害,呕吐很厉害,根本吃不进去东西,还有贫血,尤其是白细胞数量减少,发低烧,多次晕倒在台上,根本不能登台演出了!唉,这个十九岁的小妈妈,还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呢!三师在前线打得那么激烈,赵大同又那么疼爱媳妇,为了不让老赵分心,是不是让杨敏到后方休养一下?唉,真可惜,我们歌舞队的台柱子从此再不会上台了!”
李晋在电话那边安慰妻子:“苏亮,你别把问题看得太绝对了,小杨过了这一段不就能上台了吗?”
苏亮说:“老李,你到底是没做过父亲的人,怎么那么傻,过一段小杨的肚子就该挺出来了,还怎么上台跳舞?再过一段她就该分娩了,以后还要喂奶带孩子……生完老大还得生老二……她肯定是回不到舞台上了!真太可惜了!”
李晋说:“明天有一批伤病员要送回丹东基地,让杨敏也一块回国休息、治疗!”
就这样,杨敏入朝一年多后,因为怀孕返回了祖国。
一到丹东,杨敏就被安排到后方医院做了全面体检。因为多天的呕吐,她的体质很差,每天要输四瓶液体。她趴在床上想给赵大同写封信,可是提起笔来,又觉得两人之间还很陌生,竟然不知怎样下笔。正是因为身体里有了他的孩子,才让自己变得如此难受!杨敏想不到新婚的幸福这样短暂就被怀孕的痛苦给取代了!自己刚有了赵大同这个强有力的心灵依托,却又要承担起对腹中小生命的一切责任,两相抵消,她甚至觉得这个婚结得吃亏,对赵大同的那一缕思念,随着返回和平环境、恐怖焦虑心境的缓解,也逐渐淡然了。
杨敏毕竟还是个追求上进的热血青年。休养期间,她经常想到前线的战事,想到活跃在各部队为战士们演出的文工团战友,她也想到自己的队长苏亮……禁不住焦急万分。唉,别人都能照常工作战斗,为什么自己就这样不争气?杨敏还有些赌气:还是男同志的性别好!结了婚也不影响革命工作。可女同志就是倒霉,自己的革命生涯才刚开头,竟被肚子里的小东西给毁了!……
杨敏越想越委屈,甚至有些怨恨赵大同,一点给他写信的情绪也没有了。
赵大同却非常牵挂杨敏,每周都要给她一封信。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杨敏的身体情况大大好转,她给军政治部和团里分别打了报告,要求重返前线。她知道,作为现役军人,必须这么做。
杨敏的报告最先到了五军文工团政委宋世波的手里。作为军事机关里女兵最多的部门领导干部,老宋应对这种问题还是有经验的。若在往常,他会安排这些暂不能上台的女同志去管理服装道具,或是到炊事班帮厨,等待分娩后的情况再作定夺。可现在是战时,和美国人打仗比不得和日本人或国民党打——朝鲜的国土狭小,部队的机械化装备较差,美军的炮火又是如此猛烈,目前志愿军几乎没有搞大规模机动作战,五军从军首长到士兵目前都生活在坑道里,他无法给杨敏安排一个地面的合适工作,而阴暗潮湿的坑道显然不适合一个有身孕的女同志长期栖身。最后,宋世波决定杨敏暂不回部队,在国内待产。
李晋同意宋世波的意见。这是因为,赵大同一贯是李晋最钟爱的干部,本次入朝作战,三师的士气在全军始终是最高的,仗也打得最漂亮,这与赵大同亲自策划和监督实施的、富于特色的政治文化活动关系极大。三师政治部受到了总部政治部的通令嘉奖,赵大同本人受到了志司首长的口头表扬。明摆着,赵大同面临着职务升迁,将会承担更重要的工作。李晋知道,安顿照顾好杨敏,是他所能给予赵大同的最好奖励。
bookbao8.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三 畸形之恋(2)
在杨敏的报告上,在宋世波签署的“暂不返前方,留国内待产”的意见旁,李晋签署了自己的意见:“同意,报请兵团首长,建议国内留守部暂时安排其他工作。”
很快,杨敏回到了北京。
还是那熟悉的胡同,还是那扇熟悉的院门,可当杨敏抬手要叩敲自家院门时,猛觉得一阵心跳,手在触及门板的一刹那停住了——
怎么向舅舅舅妈、严峻哥开口?前线战事那样激烈,自己却回到北京待产,太丢人了!
想起报名参军时慷慨激昂的发言,想起赴朝前力劝表兄投身革命的豪言壮语,杨敏有些脸红,那时自己俨然以革命到底的战士自居,可现在却成了逃兵;那时自己是风华正茂的文工团团员,可现在刚满十九岁竟成了生儿育女的小妇人……亲朋好友怎么看?同学面前怎么抬头?
如同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杨敏心里好不是滋味。
突然,一只大手在杨敏的肩上轻轻拍了一下,杨敏转身一看,原来是街道工委书记刘凤山。
刘凤山已经从有关部门知道杨敏回国待产的消息,特地赶来看望。敲门欲止,垂头丧气,杨敏的一切都被刘凤山看在眼里,他理解杨敏的心思:“小敏,不要瞎想啊!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革命的接班人,你是革命军人,也是英雄的母亲,多光荣。走,进家!”
门外的响动惊动了院主人。
“吱”的一声,门开两扇,严大妈走出院来。见到刘凤山身后的杨敏,老人先是吃了一惊,随后就抹起眼泪。
“大妈,小敏是因为怀孕不适合留在前方才回国的。”刘凤山上前安慰老人,“按上级指示,小敏此次探家只有一星期的时间,然后要到北京的志愿军后勤留守部门报到,留国内工作一段时间,是否返回朝鲜,要待分娩后看情况再定。”
严大妈明白了,高兴地连连说:“好呀,好呀!没想到我和老头子这么快就要抱孙子了!这可是件大好事啊!”
当晚,一家人正在北屋炕上聊天,严峻回来了。他已经从北京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某部门的一名宣传干事。
见到表妹,严峻的心里是“先松后紧”。“松”的是表妹没有被淹没在那片血海和火海里,安然返京了;“紧”的是明知表妹已成人妇,自己见了她的面却还是心跳不止,泪眼婆娑。严峻彻底明白了,自己并没有因为小敏结婚而放弃对她的感情,他的心里依然在深深地爱着她!
定睛细看,严峻发现表妹杨敏变了——
怀孕后的杨敏,胖了一些,那两条美丽的长辫子不见了,代之以齐耳的短发;军装换成了便装,举手投足,已显示出少妇的安详和慵懒之态,浑身散发着成熟女人的美。严峻的心被眼前的杨敏冲击得阵阵抖动:多美的小妇人!如果说,以前自己对表妹的爱还停留在情爱的阶段,那种爱很高远,很缥缈,很纯洁,也还掺杂有兄妹之爱的成分;那么现在,也许正因为小敏已为人妇又将为人母,他对她的爱突然扎扎实实落到现实中——这是一个成熟男人对一个成熟女人的那种爱,欲望的成分占了很大比重。
再说杨敏。她离开了血与火的战场,离开了不分性别、生死与共的那种男女关系的战友们,被后方温煦的和平阳光照耀着,心思与情感都逐渐回归到这和平的环境中。经历了死亡的人,才倍感活着的幸福与价值——男女之情,这情感中最为炽烈耀眼的王子公主,在杨敏心中第一次真正被燃起,烈焰熊熊,火星碰撞——点燃她的是表兄严峻的目光——严峻怔怔地盯着杨敏,目光里闪着惊喜、爱恋、痛苦、哀怨……严峻的目光像一把剑,刺得杨敏阵阵心痛;严峻的目光又像一团火,烧得杨敏周身发烫。
杨敏感觉表兄的目光无处不在。和严峻一起,在这个小院里生活了多年,杨敏第一次觉得,严峻在用一种地道的、男人看女人的目光看着自己!这异性的目光让她欣喜,让她满足,让她感慨,让她痛苦……总之,这感觉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即使在丈夫赵大同那里也从没有过这种感觉,一瞬间杨敏的眼里盈满了泪水。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 畸形之恋(3)
杨敏抬起头望着严峻——她看到了一个处在平安幸福环境中的完整的男人——他的身上没有穿着已经看不出颜色的、满是血腥、呛人的硝烟气味及长期坑道生活的霉斑裹着的军装——他穿得是灰色中山装,而且那么合体、挺括、整洁……他展现出的风格不是因为仇恨而激烈、暴怒,相反他从容、温厚、儒雅……而自己对他又那样熟悉……他既是亲人,又令人产生某种激情……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杨敏,经历过地狱般烈火熏蒸的杨敏,刹那间心灵深处抖动了一下,体内女人的本能,被深深地唤醒了……
其实,杨敏并不知道,她对严峻的感觉发生巨变,完全是情感心理互补的需求——赴朝一年来,她在前线看见了太多的死亡和血腥,她的心底里在强烈渴盼着和平、幸福、温馨的情感和生活,而此时严峻的形象,恰巧成为这一切美好渴盼的代言人;同理,未赴朝前,她向往着血与火相交的火热战斗,向往着在战火中实现理想的升华,所以,赵大同这位英姿勃勃的军人,当仁不让地占领了她的全部情感世界,而表兄严峻那时则显得苍白无力。
这一周的休假时间,杨敏觉得分外宝贵。她想起了朝鲜前线,想起了残酷的战斗,想起了在敌人炮火中成片倒下去的年轻战友们的脸……与那情景相比,眼前的和平生活多么温馨,简直像在梦里,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它,享用它!
严峻特意请了三天假,陪着杨敏在春末的北京游逛,而杨敏竟然同意了!
对杨敏来说,和表兄严峻在一个家里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结伴出游是常有的事,但没有一次像这次一样有感觉,而且感觉还出奇的好——刚从生死莫测的战场返回安全的后方,返回熟悉的家园,一切的一切,都会由于珍贵而更好!
杨敏换了便装,与严峻泛舟北海和颐和园。一年多的战场生活大大改变了杨敏,她变得成熟及现实了。
在严峻眼中,穿着花格衬衫的表妹也温柔了许多,话语中有一种娇嗔的味道。他觉得表妹是结了婚又怀了孕才真正长大了,成为一个可以让人去爱的女人了,而不再仅仅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女孩。十几年的共同生活,从没有像这一刻,表妹这样强烈地吸引着他,召唤着他的爱情。
望着坐在船头的杨敏,严峻心里的爱潮在不顾一切地涌动,他爱她的一切,连她腹中的小东西都觉得可爱,都觉得应该属于自己,要不是在船上,他真想把她紧紧搂在怀里……
在不明就里的外人看来,泛舟北海的严峻和杨敏更像一对情侣——两人用轻柔地道的京腔京韵细声慢语聊着,回忆着儿提时的一切趣事,行为亲昵,杨敏在这一刻突然想起丈夫赵大同那一口硬邦邦的、带有胶东口音的普通话,奇怪自己当时怎会觉得十分悦耳?沐浴过九死一生的炮火硝烟,杨敏不愿再提及战争、战场、战火、战斗、战士,她要着意享受和平环境带给自己的正常生活。
杨敏和严峻谁都没有意识到,他们这对青梅竹马的小兄妹,曾有模糊爱意又没有来得及表达的男女,潜意识里在弥补人生给双方带来的遗憾——在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时间空当里,不顾一切地要走进一个危险的情感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巨大反差,带给他们双方一种模糊又强烈的心理需求,造就出来一种畸形的恋情。
书包网
四 红杏出墙(1)
一周时间,转瞬即逝。
杨敏告别严四海夫妇,到兵团后勤留守处报到,被分配管理被服仓库的储运工作。
留守处机关位于北京南郊。这里曾是傅作义时期的一个军用仓库,目前也依然兼有仓库的职能——占地面积很大,里面是一排排灰砖砌的高大仓房。这些房屋前几排被用作办公室,后面的数十排依然存储着小山一样的军用被服。
杨敏的办公室在靠近机关大院大门的一排平房里,她的顶头上司是储运科科长周治平。
那天,周治平领着杨敏只巡视了十分钟仓库,杨敏的情况就被留守处工作人员弄个底儿掉——
杨敏,十九岁,北京市人,共青团员,五军军部文工团歌舞队队员,其夫赵大同五军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