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生活你具体有什么安排?”
赵大同说:“我妈那里是平原,离县城不远,村小学有好几十年的历史,教学质量不错,孩子回去后就在村小学读书。另外我有一个小婶儿,一直在我妈身边照顾着,可以顺带照顾孩子。过去我每月给母亲寄三十元,小蕊小平回去后我每月给寄一百元,他们的生活会很不错的。”
吴蔚天听到这里,说:“小蕊小平回老家,你们在北京的家也还得请保姆。这样,我和徐复华每月支援你们八十元,三十元是保姆的工资,五十元是小京的抚养费。”
赵大同说:“大姐,不用这样!我们的钱够花了!”
徐复华做了一个坚决的手势,说:“就这样吧!”
当天夜里,吴蔚天和妹妹吴蔚帆在卧室里谈心。
吴蔚天说:“小帆哪,老赵人还是很不错的!这个同志很有胸襟,对于你和他组建的这个家,我看你就不要再有什么想法了!老赵提出解决你们家庭矛盾的意见,我看可行。也只有这样了——把小蕊和小平先送回他奶奶家去,过几年长大了再接回来。这段时间无论老赵给家里多少钱你可都不能干涉啊!你这里生活费不够了有我和你姐夫给你做后盾!不这样你们的日子没法过——孩子太多了,又都是挨着肩的年龄!过几年孩子们都大了,一律接回来去住校!你可不要偏心啊!”
吴蔚帆沉默不语,只是点了点头。
作为父亲的小女儿,吴蔚帆和两个姐姐不一样。她在家里和母亲共同生活的时间长,后来参加工作也是被大姐带出来的,没有真正吃过什么苦,多少有些娇气,个性也很强,思维当然有一些自我中心式。她的前夫唐人杰虽然年龄不大,但属少年老成型的男人,对她呵护到了极点。
不知为什么,女人越是娇嗔男人就越是牵挂。别看当年的吴蔚帆不是那种符合社会时尚的泼泼辣辣、巾帼英豪型的女性,唐人杰却把许多的心思都放在她身上,弄得有关领导觉得唐人杰过于恋家,曾想给予适当批评提醒并调换他的工作。
幸亏唐人杰是个少见的优秀试飞员!几乎最先成功试飞过所有进口型号的苏式战斗机,多次立功。对于这样的人才,当然要给予鼓励和保护,所以领导最终没有过多干预小两口的家事,反之唐人杰的军阶提升很快,工资待遇也比不少同龄人高一大块。
婚后的唐人杰和吴蔚帆,感情好到了极点,相处十分亲密,因两人都年轻没有经验不懂避孕,所以孩子生得很密——每人只相差不到两岁。
吴蔚帆作为女人的魅力在赵大同这里再次得到证实。
要说赵大同鳏居多年,是个很有自制力的男人。但自与吴蔚帆相恋后,他体内的能量火山爆发一般喷射出来。谁也不知吴蔚帆作为女人是如何表现,只知赵大同对她十分满意,总是“性”致勃勃。老同志们都认为,在吴蔚帆面前,杨敏之类的没头脑女人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一个被男人宠爱的女人,都很知道自己的价值。此时她就是本质再好,有时候考虑家庭问题也会任性、自我,不甚公正。吴蔚帆也是这样:在对待小蕊、小平的问题上,她只想到了眼不见心不烦,可以免去很多家庭矛盾和烦恼,没有往远处多想。
可是,她若能预想到这次的决定会为她将来的家庭不和埋下伏笔,肯定会千方百计拿出另一方案——一切问题都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只可惜,她没有想到未来的麻烦。
第二天一早,赵大同夫妇和徐复华一家一起在楼下的餐厅吃饭。餐厅里陈设很简单:一张很大的旧的木质圆桌,周围一圈靠背木椅。炊事员已经把稀粥、牛奶、馒头、咸菜丝摆了上来,餐桌的中央还有一瓦盆新鲜的苹果——显然是待客用的。
赵大同第一次见到了徐复华的三个女儿——徐松松、徐梅梅、徐兰兰。
松松和兰兰长得都像徐复华,方脸,宽大的下颌,细长的眼睛,相貌很一般。只有老二梅梅,身材婀娜,皮肤白皙。一张小瓜子脸,两个黑黑圆圆水汪汪的大眼睛,和母亲吴蔚天一样漂亮。
书包网 bookbao8. 想看书来书包网
六 兰坪决策(4)
见到小姨和新结婚的小姨夫进来,三个女孩子都很有礼貌地站起来问好。
小京也坐在餐桌旁。他对赵大同的气还没有消,对赵大同不理不睬的。
赵大同特意坐在小京的旁边,主动拍了拍小京的肩膀:“怎么样,儿子,这些天受苦了吧?”
小京一扭头,没有理他。
吴蔚帆见状,轻声说:“小京,你爸爸很爱你,这你该知道。不要没礼貌!”
赵大同诚恳地说:“小京,我向你道歉!我没有管教好小平、小蕊他们俩,让你们三兄妹受委屈了,这个责任我来负。”
小京抬头白了赵大同一眼:“您怎么负责?我们三个不是您亲生的,小平、小蕊瞧不起我们。这个事实改变不了!您和妈妈商量一下,我还是不回北京了,就在兰坪和大姨、梅梅姐姐住一起吧!”
赵大同严肃起来:“小京,不要这样想!你过去的爸爸是军人,现在的爸爸也是军人。你、小平、小蕊还有小彦和小北,你们都是军人的后代,身上都流淌着军人的血,我一定要把你们都培养成人!我也不会让你妈妈和你们三兄妹分开!我已经决定了:把小平、小蕊暂时送回奶奶家去,暂时把他们两人与你们三人分开,避免矛盾。再说奶奶一人在家很寂寞,早想让他们回去热闹一些,过几年再接他们回来。那时你们都长大了,也都懂事了,不会再打闹了。将来走入社会之后,你们会比任何家里的兄弟姐妹都亲!”
闻听此言,小京有些震惊,他万没想到继父会做出如此决定!孩子小小的心灵被震撼了,他模糊地体会到了一种伟大无私的父爱。这个聪明又敏感的孩子,心里翻江倒海,瞬间之后,他的眼角溢出了泪水。沉默了一会儿,小京突然喊了一声:“爸爸!”接着,他俯身趴在了桌上,呜咽起来。
坐在小京旁边的梅梅,立即起身,掏出一块干净的白手绢为小京擦眼泪,一边说:“小京,别哭了,别哭了!”小京反而哭声更大了,他喊着:“爸爸,爸爸,爸爸呀!爸爸,我的爸爸呀!……”
也许他是认可了赵大同这位父亲,也许他是想起了远离人间的亲生父亲唐人杰,总之,在亲生父亲牺牲后,小京还是第一次这样纵情哭喊父亲!这个孩子心中,有压抑太久的悲哀和委屈,过去,为了母亲,作为长子的他一直隐忍着,今天终于一吐为快!
这顿早饭,大家吃得都很慢,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百感交集。吴蔚帆吃得很少,眼里一直晃着泪花;小京却是狼吞虎咽,好像一颗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胃容量因此扩大了一样。梅梅顾不上吃饭,眼睛一直盯在表弟身上,疼爱万分地给表弟夹菜、递馒头,还不时用手绢给表弟擦嘴、擦衣襟。
三天以后,赵大同夫妇带着小京回北京。兰坪军区的军用机场上,徐复华夫妇和三个女儿,生活秘书吴保天,还有一个班的警卫战士到场送行。
大人们在互相握手,寒暄,谁也没有注意到,漂亮的小姑娘梅梅,眼泪汪汪地递给小京一个小包。女孩子总是早熟的,而小京也原本就是个心灵敏感的男孩子,经历了丧父之痛和母亲改嫁、再组家庭后的生活情感波折,他分外珍惜每一份真情。所以,他和表姐真是心有灵犀。
小京回身打开了小包,里面有两个刷得很干净的心形的桃核,外面缠着红丝线。包着它们的是那块梅梅常用来给他擦泪、擦脸的雪白的手绢,上面绣着一枝梅花。虽说才都是十多岁的孩子,两个家庭的客观情况却让小京和梅梅敏感早熟。小京的心突然跳得快了——这两个孩子的心中,朦胧之间产生了一种美好情愫。
兰坪之行,让小京再次对表姐抱有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一 返乡送子(1)
赵大同夫妇回京后,老首长李晋当晚就打电话把他两口子叫过去了。
吃过饭已经有一会儿时间了,孩子们都在各自房里写作业,保姆苗苗在收拾厨房,李晋夫妇坐在客厅里闲聊。
李晋说:“苏亮啊,看来这回老赵的家事又很麻烦!两个部队的两个家庭组合在一起,矛盾肯定会有的!但没有想到闹得这么厉害!老赵长年不在家,小吴不好多管老赵的孩子,保姆不是惹是生非就是胆小怕事!唉,小吴已经给双方单位党委打了离婚报告!”
“是吗?”苏亮惊得睁大了眼睛,“这才结婚多长时间,就又要离婚了?”
李晋站起来在客厅里来回踱了几步,深深吸了口烟说:“日子过不下去了,她不离婚怎么办?要真再离婚,对老赵的打击太大,影响也不好嘛!看来,这干部的婚姻家事也不可小觑啊,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嘛!老赵的事,我们还得帮助他,党委也还得管,管到底!”
苏亮想了一会儿,说:“老李,你看这样处理行不行?让小平住咱们家来,反正咱们也没有儿子,小平的父母又都是咱们飓风部队的,咱们管教自己的孩子,怕什么?”
李晋眼睛一亮:“这倒也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咱们家这一堆小姑娘,正盼着有个小伙子住进来掺沙子呢!”
这时候,赵大同和吴蔚帆进来了。
李晋忙站起身来,客气地伸着手:“小吴,老赵,来,坐坐!苏亮啊,沏两杯茶来!啊,就沏刘义前两天托人从福建捎来的‘大红袍’!”
赵大同夫妇落座,苏亮忙送上两杯茶水。
“老赵啊,怎么样?小京找回来了没有?”李晋迫不及待地问。
“孩子已经平安带回来了!”赵大同说。
“老赵,这回多给你几天假,把家里事处理好再回基地!嗯,我和苏亮已经商量过了,就让小平住我这里来!我这里一堆女孩子,阴盛阳衰嘛!把小平掺沙子掺进来,上下老少皆大欢喜嘛!噢,小平来了以后,他的生活费你们就不要管了!都由我包了!”
赵大同听了,心中一阵感动,一时说不出话来。
吴蔚帆见状忙说:“李政委,目前家里主要是小平和小京掐得厉害,小蕊倒还好。要是小平、小京分开了,家里基本就太平了。这回去兰坪,我大姐、姐夫提出要把小京留下,老赵死不同意,又给带回来了!”
“我自己的孩子,怎么能留在人家家里?没有这个道理嘛!”赵大同不高兴了。
“老赵做得对,应该把孩子带回来!咱们自己家里的事,在自己家里解决,何必麻烦别人?”李晋也说。
“李政委,苏亮同志,我正是要汇报一下本次兰坪之行的情况——我打算搞‘一家两制’,把小平、小蕊送回山东老家我母亲那里,由老人照顾几年。待他们大一些,接回来住校。孩子大了,一切就都好了。”赵大同一口气说出了自己在兰坪的决策。
李晋和苏亮闻听愣了一下。
“把这么小的两个孩子送到农村去?不太合适吧!还是让小平住我们家来吧!”苏亮说。
“不行,苏亮同志!”赵大同急忙发话,“咱们两家都在一个大院里,小平这孩子又顽皮得很。你和李政委工作又忙,他动不动还会到这边捣乱的!”
李晋有些着急:“大同啊,把小蕊小平送回山东老家的事,你还得慎重考虑啊!孩子太小正在长身体,眼下农村里生活条件怎样?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孩子太小不懂事,家里人会不会太放任?大同,家里大娘的情况怎样?老人能担得起教育、养育两个孩子的重任么?不行的话,咱们部队再想想办法……”
“政委,你放心!”赵大同见老首长着急,赶紧宽慰,“我母亲才六十多岁,身体很硬朗。家里还有一个寡居多年的小婶子和我母亲同住,两个人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精力绰绰有余!”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 返乡送子(2)
李晋闻听,稍感心宽:“大同同志,孩子的教育可是个大问题呢!你山东老家的学校情况如何?教学质量如何?比北京差多少?这些问题你千万马虎不得!少小缺教育,老大徒悲伤——别让两个孩子埋怨你一辈子啊!”
“政委,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心里有数!我们赵庄中心小学是一所老学校,县重点,教学质量在乡村里应该说是一流的——我就是那里毕业的嘛!要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