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只怕是天上才有。
    音乐声停了,舜帝仍然眯细着眼,头有节奏地轻轻摇动着,沉醉在如梦如幻之中。
    西王母将手一挥,十二位女子将手中玉琯交给捧着饰盒的女子装好,然后退到一边。
    舜帝问道:“方才演奏的是什么曲谱?听来有如太阳、月亮、星辰、神灵、人类在跟鸟、兽、山、河、林、泉絮语欢歌。”
    西王母说道:“中原将乐音分宫、商、角、徵、羽五声,而这玉琯有十二支,音调有高低,音色有粗细,要能演奏出和谐的乐音而不是噪声,制作时这定音合乐就得煞费苦心,这就如同要使天与人与自然和谐得煞费苦心一样。圣天子能够听得懂这乐曲的玄机,不因为你是个音乐大师,而因为你是使宇宙、人类、自然谐和而匠心独运者。这曲谱名就叫《神人以和》”
    舜帝连声说:“惭愧。惭愧。”
    西王母问道:“将这玉琯融入你的乐队,再演奏你创制的《九韶》,效果会如何呢?”
    舜帝喜不自胜地说:“妙!《箫韶》本就确定天地人和作为主线。如今有了玉琯,虞舜将再次精心打造。”
    夔也兴奋得手舞足蹈:“妙极!妙极!”
    舜帝说道:“重华不才,西王母如此抬爱,不吝惠赠,不吝赐教,受之有愧啊。”
    西王母说道:“圣天子打自摄政,荐贤用能,根除水患,国泰民安,开疆拓土,友善邻邦,五服八荒,莫不高歌尧天舜日。今赠此琯,表我西荒力促和谐、永结亲善之诚意而已。这也代表了西戎六族的意愿哩。″
    舜帝说:“西王母对虞舜过奖了。促进中原内部和谐,促进普天下和谐,虞舜义不容辞。”
    西王母说:“中原之人,除了夏伯去过西荒,圣天子和诸位大臣没有一个翻过昆仑山,到过群玉山,不知道四荒之地,流沙之濒是个什么样子。天路遥遥,去一趟不容易。今天,我有意反客为主,想借中原圣天子大殿,设一次西宴,答谢答谢对我西荒各国的友情,慰劳慰劳贵国君臣,庆贺庆贺八荒四海和谐之声,传播传播西荒文化,不知可否?”
    舜一听忙道:“理当有虞国招待西王母君臣才是。”
    西王母笑着说:“就这样吧,今天就我做东。来来来,我要反客为主了,圣天子跟我换个位子吧。”
    话完,就仿佛谁施了挪移*,舜帝从主位被挪到了宾位。
    再看主位上的西王母时,有虞国君臣一个个再次惊诧不已。不知什么时候,原来那个蓬头戴胜、虎齿豹尾的西王母已经变了一个人,看上去莫过三十多岁,雍容平和、面如傅粉、端庄漂亮。
    不多时,大殿内席次已经摆好,都是西王母从西荒国带出来的食物,无论是肉食是主食是副食,其做法,其花样,其菜名,其摆置方式,无一不别具特色,别有风格,中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有虞国君臣百官和西荒宾客派对入席坐定,西王母上手坐着舜帝,下手坐着禹。四岳、皋陶、伯益、伯夷、垂、夔、晏龙、季狸、不窋也在靠近西王母的席上坐定。每人面前放一个颜色翠绿、形如鹦鹉的玉制酒樽,大殿里光线暗,只只酒樽绿光熠熠。
    伯夷见这么快席面就准备停当,好生奇怪:“问道:“瞬时席面就好了,西王母施了什么法?”
    西王母笑笑说道:“都是做好了的。西荒天寒地栋,存放不成问题,中原正值寒冬,路途也不碍事,食时热热也就成了。”
    宴会开始了,一只形如雄狮的白玉酒壶里斟出红里透黑的酒,西王母高声说道:“葡萄美酒夜光杯,请各位尽情享用啊。”
    有虞国群臣刚要端酒杯,杯子却凌空而起,酒已送到嘴边。嘴一张开,酒就舒缓地倒进了嘴里,酒樽又慢慢回了位;人想用菜,眼睛到处,菜就自然而起,送进嘴里。如此往返重复,杯盏酒肉如穿花蛱蝶般在席间舞动,初时,有虞国君臣都觉新鲜好奇,经过数巡之后,就感觉人整个儿成了多余的傀儡,手是多余的,脑子是多余的,眼花缭乱,神经紧张,好酒好肉也并不象平常粗茶淡饭那样颊齿留香。渐渐也就厌了,眼睛懒得看,嘴也懒得张,木偶般正襟危坐。
    西王母一直没吃没喝,只静静地察言观色,见场面到了火候,就说了话:“吃啊,好酒好肉,酒来张口,肉来张口,只须动口,无需动手,享受啊!”
    都不做声。
    西王母接着说道:“美酒珍馐不错,吃还得吃,就改种吃法,平常般自己动手吧。”
    酒肉不再自送,人人自取其便地细细品尝,席上就有了笑语,有了生气。
    舜帝一直在闷想着西王母设席的用心。是有意开拓步出原始生活不久的中原华夏人的眼界?还是暗示世事难以穷尽、人要不断努力?是告知人们天外有天、警示中原人永远不要妄自尊大?还是告诫已经走出水患阴影的中原华夏永远不要陶醉于锦衣玉食?舜帝想不明白。
    四岳、禹、皋陶、伯益、伯夷、季狸、不窋都在思考着跟舜帝一样的问题,也都同样想不明白。
    禹忍不住了,就问西王母。西王母只笑不答。大家不好再问。
    西王母向舜帝说道:“我今来贵国,另有一事要办。”
    舜帝说道:“但讲无妨。”
    西王母转而对禹说:“治水之时你到西荒见我,你曾踩掉了我一个侍女的裙带,还记得么?”
    禹说道:“是有这回事,惭愧。”
    西王母笑着说:“此女是我瑶宫*,与你天缘巧合,我意欲将他跟你合婚,你看行么?”
    禹一听就急了:“不行不行。”
    西王母说道:“她可是心甘情愿伺侯你的。”
    禹说道:“禹跟涂山女生死相爱,怎敢纳妾。”
    舜帝插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西王母盛情,*美意,从此中原与西荒永结同心,我看再好不过。”
    西王母笑着说道:“我已经派人将*送到你府中,交给了涂山女。”
    禹急急问道:“涂山女生气了吧?”
    西王母说道:“涂山女既然跟你生死相爱,对你所做的一切都能够理解和包容的。”
    禹结结巴巴说道:“可是,可是……”
    西王母说道:“别可是了,就做你的新郎官去吧。”
    禹见西王母和舜帝都主意已定,不好再说什么。
    宴席散了,舜帝叫人安置西王母休息,西王母说得抓紧时间走一趟侥夷、戎夷、老白、耆羌、鼻息、天刚六戎,就此别过。舜帝君臣簇拥着西王母走出谐和殿。西王母就登上紫云辇,骆驼队开道,队伍向西而去,转眼就不见了踪迹。
    弟三十二章 1】
    在中国古代,图腾既是氏族的徽号,也是氏族的保护神。所有民族都认为本氏族的成员是由本氏族的图腾转世,人死后还要转变为图腾。图腾即是祖先,是氏族的保护神,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禁止猎杀,禁止通婚,
    舜帝出于少昊。句望是少昊之子,是舜帝的曾祖。少昊族是一个由四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四个部落的图腾分别是凤、鸠、雉、扈。从舜之祖少昊、句望开始,其所崇拜的动物就是鸟,即图腾是鸟。而凤凰是该部落总的名称。
    人们想象之中的凤凰头部象大雁,后半部象麒麟,颈部象蛇颈,背部象龟背,有龙纹,有燕子一样的下颌,鸡一样的嘴喙,身上披着五彩羽毛,头上有“德”字,颈部有“义”字,背上有“仁”字,胸部有“信”字,翅膀上有“忠”字,脚踏着“正”字。当它发出鸣叫的时候,音如箫笙;当它展开翅膀凌风而舞的时候,五彩缤纷,光彩照人。
    舜帝崇拜凤凰,以凤凰为图腾。凤凰是祥瑞之鸟,是阴柔美的代表,是至德至慧的鸟,是成双成对的鸟,雌者为凤,雄者为凰。
    炎帝和黄帝族崇拜龙,以龙为图腾。
    炎帝神农氏是赤龙。黄帝则是黄龙,黄帝支族为交龙、虬龙、应龙。
    帝尧是黄帝之孙,亦为赤龙;禹也是黄帝之后,是虬龙。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人的精神象征,表现的是阳刚之美。
    凤凰则具有阴柔美的特质,是欢乐、祥和、安宁、幸福的象征,也是美好理想的象征。舜帝崇拜凤凰,因此,对家庭讲和睦,对社会讲和谐,对宇宙讲“神人以和”,千方百计创造出天地人和的国家特质。
    华夏子孙虽然在理智上崇拜龙,但是在情感上更偏爱凤。
    舜帝娶了帝尧之女娥皇、女英,在践帝位以后,不偏爱东夷族,注意任用黄帝族,实际上也就是把龙和凤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刚柔相济之美,极其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和合”精神。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集结、汇合,就有了美妙之极的“龙飞凤舞”——建立了炎黄集团、东夷集团、南蛮集团融合而成的有虞国。
    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天气里,有人报告说在京都蒲坂郊外看见了一条虬龙。舜帝得到奏报后,认为这是禹将兴的征兆。
    舜帝八十三岁的时候将禹推荐给上天,就确定了禹做为帝位继承人,经常有意地安排禹单独打理朝政,多方对禹进行考察,多次征求群臣意见,如此一晃又十一年。舜帝认定了禹是继承帝位的最佳人选,决定将帝位禅让给禹。
    新年刚过,舜帝在谐和殿召集群臣议事。
    舜帝开门见山对禹说道:“文命啊,虞舜继承大位,已经三十三年了,现在九十五了,年高之人,再理日常朝政,自觉精力不济。你为政勤勉,揆百事多年,自今以后,就由你取代我居帝位,领导我的士民吧!”
    禹辞让,说道:“文命德行浅薄,担此重任,百官和黎民百姓不会顺从我的。皋陶勤勉推行德政,使德字深入人心,民心归附于他。帝啊,时刻思考你的德政的是皋陶,不懈宣传你的德政的是皋陶,努力实施你的德政的还是皋陶,帝千万不要忘记他的功劳啊!”
    舜帝说道:“皋陶啊,你作为士官,把五刑作为推行五常之教的保证,你努力辅佐我治道,用刑是为了使百姓遵从正道,今后不再受到刑罚惩治,群臣百姓,没有哪一个敢于亵渎我的德政。这都是你的功劳,应该得到嘉勉。
    皋陶答道:“帝待臣下简易不烦,统御黎民百姓优宽不苛,惩罚人不株连九族,赏赐人却福延子孙。帝爱惜生灵,德行纯善完美,深入民心,民服帝德,天下才得以太平和谐。这都是帝德福荫,皋陶何能啊!”
    舜帝对皋陶说道:“你秉公执法,保证了我随心所欲地推行德政,你功不可没。”
    皋陶说道:“我所做的都是一个臣下应该做的。”
    舜帝没再对皋陶说什么,转而对禹说道:“文命啊,在我开始摄行政事的那年,山崩水溢。水灾虽在先帝时,却是在我摄政时害犹未息,是天在警告我啊!我命你治水,你言而能行,行而能成功,是你贤于众人;你勤于王事,一心治水,俭于家私,在外十三年,三过其门而不入,是又贤于众人。有此二美德,加上你声为律,身为度,为纲为纪,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你不自矜夸,故而天下无人敢与你争能;你不居功自傲,故而天下没有人敢与你争功;有鉴于此,我才赞美你,褒奖你。天之历数当归于你,我才让你执掌上天大命的啊!”
    禹稽首,说道:“文命还是觉得难以胜任,怕辜负了虞帝的厚望。”
    舜帝说道:“文命不要再推辞了。不过有一些话,我还是要说明白。人生一世,总要受到人心与道心的煎熬。人心最险恶,道心最幽微。险恶民难安,幽微道难明。人心战胜道心,人往往就会堕落,道心战胜人心,人就能成为君子。奢望贪欲、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功名利禄等等,隶属人心;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诚实守信、举贤任能、勤于民事、利于天下、天地人和等等,隶属道心。你接位之后,要慎,要敬。要精诚专一,实实在在地用道心战胜人心,实行中正之道。先帝传位给我时,曾经叮嘱我要不偏不倚,不过不及,紧执其中。现在我将他转授于你。身为君主,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轻信,没有征求众人意见的主意不要随便采用,黎民百姓爱戴君王,失去了君王,还爱戴谁呢?君王畏惧黎民百姓,失去了黎民百姓,靠谁去保国安邦?虞舜从摄政至今四十五年了,有三句话是我的座右铭。即:吾尽吾敬以事吾上,故见为忠焉;吾尽吾敬以接吾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