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得人家都以为史家欺负孤女呢,这算什么话?弄出这样的名头来,想要找个好人家议亲,那才叫艰难呢!如今这个样子,可不就是害人害己!”
    孙夫人一愣,抬起头来,问道:“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史夫人对娘家还算有几分感情,这会儿气鼓鼓地说道:“那个死丫头,在外面说自己被婶娘逼着做针线,每天从早做到晚,熬到天黑掌灯都不得停,每每少做了就要被责难什么的,不用说这话是真是假,难道她那几个堂姐妹不是这样做的吗?出丑都出到全长安去了,简直就是家门不幸!”
    “弟妹莫不是听差了吧,我怎么从没听说过!”孙夫人有些疑惑。
    史夫人叹了口气:“嫂子如今只知道含饴弄孙,哪里还会注意这些事情呢!要不是前些日子去贾家送节礼的人回来跟我说,我也不知道呢!”
    又跟贾家扯上关系了,不过孙夫人很快反应过来,史太君喜欢史湘云,时常接她去贾家小住的事情,大家都是清楚的,估摸着史湘云就是这么跟贾家的人说的。孙夫人心里叹息,史湘云何等不智,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亲事完全攥在自己的两个婶婶手里,在外面说她婶婶刻薄,她自己也要落个口多言的名声,这听起来没什么,真要较起真来,即使嫁人了,也会被因此而休弃,何况她还是未出阁的女儿家。何况史家的情况,孙夫人也是知道一二的,当初为了摆脱之前站错队造成的负面影响,史家为了还清亏空几乎是倾家荡产,即便史家两个侯爷出仕之后,这种情况也未能得到本质上的缓解,毕竟当官的花销也不小,因而经济上一直比较窘迫,家里的女孩子做针线补贴家用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史湘云还能时不时去贾家住几天,她那些堂姐妹可没这么好的运气,不是还得待在家里做女红,偏偏她就觉得不平了。
    孙夫人轻叹一声:“小姑娘家毕竟不懂事,不过只要贾家人不说出去,谁知道呢!”心里对此却不抱什么希望,贾家那些下人若是管得住自己的嘴巴,当初贾珠也不会死得那么早!
    “希望如此吧,只希望她嫁人之后知道一点分寸,若是弄得夫家嫌弃,那可就不好收场了!”史夫人有些索然起来。
    而事实上,史湘云的行情远远没有史夫人以为的那样差。不说因为史太君知道李夫人在国孝之后就飞快地给林黛玉定下了陈翰林家的公子之后,就把主意打到了史湘云头上,不过很显然,婆媳的对立和贾王氏的短见让她的打算成了泡影,史湘云在贾家说过的这些话在小范围内流传开来,也属于贾王氏的反击之一。
    气得快要吐血的史家人急急忙忙将史湘云接回了史家,如今正四处打听适龄未婚的大家公子,好给史湘云议亲。
    史湘云毕竟有两个做侯爵的叔叔,又是嫡女,即便是为了史家的颜面,两位侯夫人也不可能让史湘云的亲事太过单薄难看。史家一门双侯,史湘云在社交圈子里面露了几次面,给那些贵妇人的观感还算不错。毕竟史湘云是个漂亮的女孩子,而且,女红很是不错,行事也挺有章法,虽说有些心直口快,不过还是个可爱的少女,想要结亲的人家还算不少。
    没过几天,王仁首先就得到了消息。
    “你是说,卫家要向史家提亲了?”王仁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刚刚放出这个消息的陈也俊。
    陈也俊点点头:“是啊,你也知道,卫若兰算起来年纪跟我差不多了,比他小好几岁的你孩子都老大了,他再不成亲,难不成让人怀疑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啊!”
    陈也俊这话说得颇有些刻薄,不过似乎这两家因为之前的事情,如今不怎么像是亲戚,反而有些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这会儿陈也俊脸上的笑容也带着讥讽的味道:“当年大长公主为了他的亲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恨不得觉得娶公主都委屈了自家的宝贝孙子,如今怎么着,还不是只能娶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女!”
    王仁张了张嘴,还是说道:“你怎么说话呢,算起来,史家还是我家的亲戚呢,哪有你说得这般寒碜了!”
    陈也俊撇了撇嘴,没有多说什么。
    王仁回去的时候跟孙夫人和史夫人说起来,史夫人吃了一惊,她可从来没想到,史湘云能嫁到卫家,虽说卫家如今似乎没落了,但是毕竟有着皇家血脉,卫若兰身上还是承袭着爵位的,史湘云这次可是真的算是高攀了,毕竟是娘家的侄女,史夫人还是有些欢喜的:“那丫头可算是有了着落了,前些日子我还在担心呢,真是菩萨保佑!”
    孙夫人在一边问道:“仁儿你跟卫家公子之前也是相熟的,卫家公子性子如何?”
    王仁笑道:“若兰是个温和的性子,想必必定会和史家表妹谈得来的!”
    孙夫人也就是一问罢了,这会儿也是含笑点点头,说道:“那就好!”
    史家那边也被这个突入起来的惊喜给弄懵了,回头就有些为难地发现,既然结亲的对象高贵了那么一个档次,那么,以前准备的嫁妆就显得有些简薄了,这可是要动用她们给自己女儿准备的嫁妆银子了,想到将来自家的女儿没准还没有侄女嫁得风光,两个侯夫人别提有
    正文 第八十五章
    卫若兰与史湘云的婚事定的近乎急迫,才下了定,不到两个月,史湘云就坐着花轿嫁了过去,据说这对新婚夫妻好得蜜里调油,很是甜美。
    而就在这个时候,边境传来了战报,瀚海国有人越境劫掠,将边境的一个小村庄屠杀殆尽,虽说在与边军狭路相逢的时候溃败,多半被杀被俘,只有不到十人狼狈逃回了瀚海国境内。
    皇帝接到军报,当即大怒,当即决定攻伐瀚海国,一些大臣想要劝阻,却被更多要求开战的声音给淹没了,此事便成了定局。
    想要打仗的人其实不少,主要是一些勋贵之家,自开国以来已经传承了近百年,爵位差不多也快到了头,为了子孙的富贵,自然还是很想要在战场上搏一搏,捞点战功好让爵位升一升,再给子孙延续几代富贵。尤其一些人家因为之前的夺嫡风波遭到连累,在朝堂上显然不怎么受皇帝待见,还不如干脆去战场上,一来挣点战功,二来也是向皇帝表表忠心。
    在绝大部分人心里,此战自然是必胜的,瀚海国不过弹丸小国,蛮夷之地,天朝大军一至,还不立马灰飞烟灭,这一战纯粹是送功劳的啊!有着这样的想法,请战的人自然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请战的人里面,打头的是南安郡王。开国的四个异姓王的处境一直比较尴尬,当年他们因为功高近乎到了盖主的地步,手头又有兵权在手,太祖无奈之下,为了安功臣之心,不能不封了他们为异姓亲王,虽说没有世袭罔替,但是由于有着兵权,又镇守一方,想要保住爵位自然不是什么太过困难的事情,于是即便几代帝王如鲠在喉,最终他们还是保证了郡王的爵位。
    如今四大异姓王中,东平郡王是个乖觉的,他当年不过是个庶子,在先帝的扶持下才能得封世子,继承爵位之后,投桃报李,交出了手里的兵权,摆出了一副要做富贵闲人的架势,先帝见他识时务,自然不会为难与他,反而在朝中给他安排了比较清闲的职位,等于是将他供了起来。
    而北静郡王却是倒霉,上一任北静王死得实在有点早,水溶继承爵位的时候年纪还不到十五,而且身体也不算好,自然不能让他老爹的手下心服口服,皇帝趁机夺了北静王府的兵权,陆陆续续将北静王府在军中的势力给拔除了,等到水溶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已经是尘埃落定,水溶也是个聪明人,干脆也不指望了,如今一边跟一帮文人清吟诗作画,一边在各种美人无论男女身上发泄多余的精力,倒是让皇帝颇为放心。.
    西宁郡王这么多年来一直镇守平安州,将那边经营得铁桶一块,让历代帝王恨得牙痒痒,不过让皇帝比较放心的是,西宁郡王如今人到中年了,偏偏膝下只有二女,女儿自然是继承不了爵位的,将来顶多封个郡主嫁出去也就是了,没有儿子,等到西宁郡王死了,自然万事皆休。
    于是,自然只剩下了南安郡王了,瀚海国那边说实话,一直以来也是南安郡王的地盘,这会儿请战自然是名正言顺。不过,若是真让南安郡王立下战功,想必皇帝就要更加为难了,内阁为此颇有争论,偏偏皇帝一意孤行,最终下旨,封南安郡王为元帅,统领二十万大军,征伐瀚海国。
    颇多勋贵将子弟送入军中参战,皇帝对此大为褒奖,不过,也就是口头表扬几句罢了,国库好不容易充盈了两年,多半还是之前抄家抄到的,这会儿还要打仗,打仗说白了,打的还是钱啊!
    二十万大军出发了,大家对战争的结果都表示乐观,直接等着胜利的战报也就是了,不过户部依旧忙得打跌,毕竟,后勤还指望着户部呢!
    就在王仁得知自己的妻子林婉再度有孕的时候,忽然发现,之前前线那边还三五不时的有什么大胜小胜的战报传回来,不过这会儿似乎太久没有消息了吧!
    意识到这一点的人着实不少,很快前线传来了南安郡王中了诱敌之计,带着大军被引入了敌人的埋伏圈,最终兵败的消息,南安郡王带着残兵狼狈突出了包围圈,而被包围了的大军却死伤惨重,没死的也悲剧俘虏了。
    皇帝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兵败近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南安郡王试图掩盖兵败的消息,然私下里面跟瀚海国的人谈和,瀚海国挟大胜之势,狮子大开口,要求和亲,并且赔偿金银丝帛,另外出钱赎回俘虏。
    南安王府这边也在走动,甚至南安郡王妃已经物色好了和亲的人选——贾家的贾探春,打算收为义女,嫁给瀚海国主。
    可惜的是,还没等到南安郡王妃将贾探春送出去,皇帝就已经得到了消息,皇帝也很干脆,一边命人围住了南安郡王府,一边重新派遣了将领,率领大军驰援,另外命人押解南安郡王以及相关将领回京候审。
    王仁有些荒唐地觉得,皇帝其实是巴不得这次失败的。毕竟,这么一场失败之后,牵连进多少亲近几个异姓王的将领,那些子弟被俘虏的勋贵哪怕跟南安郡王关系再好,这次也要气疯了,另外,皇帝直接打着要做两手准备的名义,命令那些有子弟在军中的臣子出钱赎回自家的孩子,当然,这笔钱到最后究竟是落到谁手上,也就不好说了。
    瀚海国那边实在是太得意了,他们当初也没有想到过,然这么简单就将朝廷派来的大军给击败了,想到原来的宗主国要对自己服软,瀚海国上至国主,下至百官,多半要得意忘形了,即使有清醒的人说什么要小心朝廷的报复,这样一小撮不和谐的声音也很快被消弭。
    于是,乐极生悲。朝廷这次派出的将领当初是驻扎在与瀚海国比邻的茜香国边境那边的,两国的一些情况颇有些相似之处,他直接带来抄小道进入了瀚海国国内,一路上将经过的村落全数屠杀,就地补给,以掩盖风声,最终顺利地到达了瀚海国国都城下,发起了进攻,最终将瀚海国国主宗室及百官贵族一网打尽,然后便直接回转了。
    虽说得到了大获全胜的消息,皇帝对之前犯错的人却一点也没有手软,南安郡王因为兵败在前,隐瞒军报在后,另外然还敢私下和谈,就算说成图谋不轨都没冤枉他,直接被掳去了爵位,全家被变为庶民。这还不算,南安郡王被赐死,一杯毒酒灌下去,好歹还留了全尸,几个儿子甚至是侄子都被流放,王府里的女眷被没入官府为奴,等着发卖。一群大臣还要称颂皇帝仁慈,按照南安郡王本来的罪名,那可是诛九族都不为过,死了还要被开棺戮尸的。
    至于倒霉的瀚海国的一干人,瀚海国主痛哭流涕表示之前是自己痰迷了心脂迷了窍在做出那等大逆不道的事情,说什么万死难赎的套话,说白了还是求饶。
    皇帝也干脆,反正之前大军已经按照皇帝暗地里的命令几乎搬空了瀚海国的国库,若是为难瀚海国主,难免有一干迂腐的文臣在那里进谏说什么有失天朝大国的气度云云。在瀚海国主如丧考妣地按照皇帝的意思推出了几个所谓的奸佞罪魁祸首之后,将他放了回去,又留下了瀚海国太子,名义上说是倾慕天朝泱泱大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