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来的,公子忽要是早听自己的劝告,有齐国撑腰,宋国怎么敢动他?“好吧,听你的。”
    合约早已经准备好了,签字画押,最后发誓:“我祭足若是不立公子突为国君,天打五雷轰。”
    作为附加条件,祭足要把女儿嫁给公子突的表弟雍纠,这样,大家就都成亲戚了,有了这层裙带关系,今后的合作更保险一些。
    ——要债、拖欠、催债
    发过誓的人是不能抵赖的,在那个年代是这样的。骗人可以,骗鬼神不可以。
    祭足从宋国回来,随行的队伍中混杂了公子突和雍纠。
    两天之后,祭总理号称生病,发了病危通知,于是,全体大夫前往总理府探望。
    但是,总理根本没有生病。
    “各位,公子突无罪被流放宋国,宋国上下义愤填膺,将要出兵前来讨伐。而郑国目前还沉浸在悲痛之中,肯定不是宋国的对手。怎么办?古人说得好:社稷为重,君为轻。当今只有一个办法,请主公让位给公子突,大家看怎么样?”大伙都齐了,祭足也是开门见山。
    外面,兵器相碰撞的声音,士兵轻声说话的声音。
    “我支持,公子突比他哥哥更适合管理郑国。”高渠弥第一个响应,因为昭公一向不喜欢他。他现在是国防部长。
    总理和国防部长都表态了,大家还有什么话说?拥护,全体拥护。
    “我这就带兵去把公子忽给砍了。”高渠弥说着,就要起身。祭足连忙拦住他,说道:“算了,何必赶尽杀绝呢?赶他走也就行了。”
    祭足当即派人给昭公送了快递,快递上有所有公卿的签名,内容大致是:国防部政变,您下课了,公子突上课了,快逃。
    昭公逃了,逃往卫国。算起来,从继位到下课,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因为昭公宽厚,公子危和公子仪原本呆在郑国没跑。如今公子突回来了,赶紧逃命吧。于是一个去了蔡国,一个去了陈国。
    公子突登基了,就是郑厉公。
    郑厉公上任第二天,宋国特使就来了。
    祝贺?是要债来了。
    这个时候,郑厉公后悔了,看看《丁亥条约》,看得自己头皮冒汗,这不是卖国条约吗?这不是要被后人骂吗?这死了敢去见自己老爹吗?郑国的土地,每一寸都是老爹费尽心机,东征西讨得来的,就这么送出去了?
    “老祭啊,想想办法吧。”厉公把祭足请来,大家商量。
    “啊,这条约你也敢签?”祭足一看,也吓出一身汗来,他万万没有想到还有这么一份卖国条约等着自己。早知有这个条约,就是死也不敢把公子突给弄回来了。
    “别说那些了,想办法吧。”
    两人商量了一天,达成以下共识:首先,城池一座也不给,宁失千金,不失寸土。答应把三城的贡赋都给宋国,但是要秋收之后再给。对宋国就说刚刚登基,若是立即割城,恐怕国内动乱。第二,白璧、黄金先给三分之一,以后再补;第三,每年给宋国的谷子,从明年开始算。
    就这样,郑国把自己的方案给宋庄公送去,同时送去白璧三十双,黄金三千镒。
    “马拉戈巴兹。”宋庄公大怒,直骂公子突忘恩负义。“在宋国像条狗一样,回了郑国就不认账了。”
    第二天,宋庄公派来追账的人就到了,说是不按协议执行就不回去,坚决坐地泡。
    面对坐地泡,怎么办?
    “这样吧,我们请齐国国君和鲁国国君出面,为我们转圜斡旋吧。”祭足从来没有碰上过这样的事情,也只能尽量想办法。
    事到如今,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郑厉公当下派出特使,带着国礼分头前往齐国和鲁国。
    特使来到齐国,说明来意,齐僖公拍桌子大怒:“公子忽有什么过错?啊?为什么废了他?等我抽出空来,率领天下诸侯讨伐郑国,还他一个公道。”
    在齐僖公的心里,虽说公子忽两次拒绝求婚,但是始终还是喜欢公子忽,为他抱不平。
    礼物留下,特使滚蛋。
    郑国使者在齐国碰了一鼻子灰,在鲁国却是受到欢迎。
    鲁桓公是个热心肠,也想多交些朋友,何况,鲁郑两国也是传统友邦,帮忙说几句话也不费什么事情。
    鲁桓公约了宋庄公相会,两国元首就在扶钟这个地方进行了最高层会晤。
    “老宋,我看就算了吧,郑国确实有困难。”寒暄之后,鲁桓公开始劝解。
    “不行,大家都是中原国家,不能说话不算话啊。再说,那几个城池又不是粮食,说句话就给过来了,有什么困难不困难的?”
    “那是人家的祖业嘛,考虑一下感受。”
    “感受,怎么不考虑我的感受?”
    基本上,第一次斡旋失败。
    郑国知道斡旋失败以后,派人给鲁桓公送来了一样东西,什么东西?商彝。彝是什么?青铜祭器。商彝呢?就是商朝传下来的文物,宋国祖庙里的镇庙之宝。那么,这超级文物宝贝怎么在郑国这里?公子冯回国继位之后,作为感谢送给郑国的。
    郑国现在把这个拿来了,希望鲁桓公帮着还给宋国,抵了那三座城池。当然,拿这东西也是顺便提醒宋庄公:别忘了你也欠我们的情。
    鲁桓公还真是个热心人,再次约会宋庄公,老地方见。
    “看,这是当年你给郑国的感恩礼物,他们一直珍藏着,如今还给你,希望能抵得上那三座城池。”鲁桓公让人取出商彝,还给宋庄公。
    “我说是什么呢,这么个东西,我们祖庙里有的是,算什么宝贝?我还是要城池。”宋庄公打死了就是要城池,心说咱也不是玩文物的,要那干啥?
    第二次斡旋再次失败。
    两次斡旋失败之后,宋国的催债代表团来得更勤了,说话越来越不客气,要吃要喝要回扣,弄得郑厉公非常不爽。
    于是,郑厉公又派人去恳请鲁桓公继续斡旋。
    鲁桓公向宋庄公第三次发出热情邀请,希望就郑国债务问题进行新一轮斡旋。
    宋庄公很烦,他对鲁国的使者说:“你知不知道我已经很烦了,你知不知道你们主公已经很烦人了。郑国欠债不还跟你们有什么关系?没事自己找地方凉快去吧,拜托不要来掺和了。”
    两个字:拒绝。
    ——反目成仇
    鲁桓公的邀请遭到粗暴拒绝,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他很愤怒,实际上他一直很讨厌宋庄公这个人,前两次会晤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给脸不要脸,打他。”鲁桓公决定。鲁国打宋国历来是有心得的,宋国的郜鼎都给鲁国抢回来了。
    于是,鲁桓公与郑厉公在武父秘密会见,两国元首在对宋问题上十分一致,一拍即合。
    “老宋贪得无厌,我早就想跟他翻脸了。鲁哥,我听你的,咱们办了他。”厉公是什么人物?他是郑庄公最欣赏的儿子,决不是一个受窝囊气的人。
    鲁郑两国迅速组成联军,鲁桓公、郑厉公亲自领军,进发宋国。
    听到鲁郑联军靠近国境的消息,宋庄公有些傻眼了,狗急了还跳墙呢,把人家逼急了,可不要跟你拼命。
    反目成仇了。
    放着恩公不当,非要当仇人。
    怎么办?硬着头皮也只能打了。可是宋庄公也知道宋国的队伍根本就不是郑国的对手,何况还有鲁国。他听说齐僖公对郑厉公很不满意,说不准齐国愿意跟自己联合起来抗击郑国呢?
    宋庄公紧急派出华督前往齐国。齐国跟宋国历来也不是什么友好国家,齐僖公尤其讨厌宋庄公,所以对华督也是爱搭不理。
    到了这个时候,华督也只好厚着脸皮说话了:“公子突这个白眼狼,我们也是被他给骗了,否则怎么会把公子忽赶走呢?如今这个王八蛋联合鲁国来攻打我们,希望贤侯不计前嫌,帮助我们击败他们,活捉公子突,帮助公子忽复位。”
    “不好意思,我们正要打纪国呢,没工夫帮你们,你们好自为之吧。”齐僖公根本不给面子,不过,他也确实是要打纪国了。
    为什么齐僖公要打纪国?因为他最近回顾了一下历史,结果发现原来齐国和纪国是杀父父父父父父父仇人。为什么说这么多父字,因为齐僖公往上数七辈,齐哀公的时候被纪国国君在周王面前说坏话,结果当时在周朝兼任中央领导的齐哀公不幸被周王处死,还被剥光了洗干净烹了祭祖。
    血海深仇啊,比血海深仇还要深。
    其实再往前算算,纪国国君那也是姜太公的后代啊。
    这一边,华督灰溜溜从齐国回来,向宋庄公作了汇报。
    宋庄公这下没指望了,死心了。他大骂齐僖公不够意思之后,也只能面对现实:“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我们拼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靠自己是对的,如果靠齐国,麻烦就大了。
    宋国是没有跟鲁郑联军对抗的底气的,死守城池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也正因为他们谁也指望不上了,守起城池来反而更专心更努力。
    鲁宋联军直逼宋国首都,宋军龟缩不出。鲁郑联军连续攻打,毫无进展。
    就在双方僵持的情况下,齐国把宋国救了。
    齐国出兵攻打纪国了,小国纪国根本不敢对抗,纪国国君派人赔礼道歉外带痛骂自己祖宗是王八蛋,可是齐僖公就是不肯放过他们,非要把纪国国君抓回来照方抓药,给洗干净烹了不可。
    纪侯比宋庄公还要害怕,一边拼命守城,一边派人快马来找鲁桓公求救。为什么找到鲁桓公?因为两家是亲戚,纪侯是鲁桓公的姐夫。
    这里正在预备再次攻城呢,纪国使者到了。鲁桓公拿过纪侯的求救信,一看之下,吓了一个哆嗦,信上怎么写?“舅子啊,快救命吧,来晚了,姐夫就成回锅肉了。”
    鲁桓公当即决定移师纪国,帮纪侯解围。
    “难道不是派个特使就解决问题了?”郑厉公有些奇怪,为什么奇怪?因为鲁桓公不仅跟纪侯是亲戚,跟齐僖公也是亲戚。一个是他姐夫,一个是他老丈人。
    原来,齐僖公那个漂亮得跟范冰冰似的小女儿没有嫁给郑昭公,退而求其次,被齐僖公嫁给了鲁桓公。
    说来说去,齐僖公和纪侯还是转折亲。不过话说回来,那些诸侯国谁跟谁不沾点亲戚啊?
    “别提了,就为了那档子陈年旧事,我替我姐夫给我老丈人求了多少次情,讲了多少次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道理,可是他老人家就是听不进去。没办法,老丈人再亲,那也不能眼看着姐姐当寡妇啊。这一次,齐鲁两国是非开战不可了。”鲁桓公看来是下了决心。
    “鲁哥,壮哉。你帮我打宋国,我也不能对你的事情袖手旁观,走,我们一块打齐国去。”别说,郑厉公挺够义气。
    就这么着,鲁郑联军不打宋国,打齐国去了。
    说来说去,齐国原本不想帮宋国,可实际上却帮了他。
    鲁郑联军来到纪国,就在城外扎营。
    鲁郑联军大营的对面,是齐国的大营。
    扎好大营,鲁桓公请齐僖公阵前对话。
    “你来干什么?”齐僖公见面就问,拿出老丈人的威严来。
    “老丈人,我看就算了。古人说得好,冤冤相报……”鲁桓公又是老一套,没等他把“何时了”说完,齐僖公已经忍不住大骂起来:“报你娘个屁,杀父之仇都不得不报,何况我们是杀父父父父父父父仇人,怎么能放过?你有种的话,别叫我老丈人,咱们战场上见。”
    鲁桓公被抢白一顿,脸上十分难看,当下也不客气:“好,既然如此,只好战场上见了。”
    鲁桓公回营,一面派人进城安抚纪侯,一面和郑厉公商讨如何与齐兵交战。
    两人商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出营一看,把两个人给吓傻了。
    一个晚上,在齐国大营的旁边,平添了三座大营。
    鲁桓公和郑厉公都是倒吸一口凉气,齐军一夜之间增加了三倍兵力,这仗还怎么打?
    可是,等他们看清楚这新增的三座大营的旗号的时候,笑了。
    三座大营,分别是卫国、燕国和宋国。卫国和燕国都是齐国邀请来助战的,卫国国内正乱,出兵不过是应付,谁让卫惠公是齐僖公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