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呢?燕国在北面,战斗力十分稀松,他们来凑热闹主要是想齐国帮他们抵御北边的狄人。而宋国是主动来帮齐国的,他们的算盘打得不错:在别人的地盘上帮着齐国打败郑国和鲁国,不就等于齐国帮自己打鲁国和郑国吗?还能落齐国个人情,多好?
大家的算盘都不错,齐僖公也很高兴。
可是,在鲁桓公和郑厉公的眼里,那三国军队就是三坨狗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尤其是卫国和宋国,那好像就是专门来给他们羞辱的一样。
原先打齐国还没有把握,如今反而十拿九稳了。
事实证明,他们的看法是对的。
大战开始了,南面阵地是郑国和鲁国军队,北面阵地依次是宋国、齐国、燕国和卫国军队。
鲁国军队率先发起冲锋,鲁桓公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燕国和卫国军队还没开战就已经想溜了,鲁桓公大吼道:“燕国和卫国的兔崽子们,姓姬的不打姓姬的,识相的快滚。”
卫燕两国都是姬姓国,听鲁桓公这么一喊,好像找到了逃跑的理论根据,更不打话,转头就跑。
另一边,郑国已经与齐国和宋国交手了。没打几个回合,鲁军从侧面杀来,宋国军队最怕的就是鲁军和郑军,此时哪里还敢交手,掉头就跑。宋军一跑,把齐军的阵型冲得乱七八糟,弄得齐军也只能溃败。
所以说,看见宋军、卫军和燕军,郑厉公和鲁桓公更有信心了。
还好,郑厉公和鲁桓公网开一面,没有穷追,齐军虽然溃败,损失并不严重。没办法,齐僖公率领残兵败将回国去了。
鲁军和郑军解了纪国之围,也各自回国。
从那之后,郑国和鲁国结盟,宋国和齐国结盟,都是恨对方入骨。
郑国四兄弟
更新时间2008-11-13 16:16:37 字数:8661
杀机四伏,杀声四起。
在没有王法之后,诸侯杀人以及人杀诸侯就成了一种趋势,一段时间里,“杀了也白杀,不杀白不杀”蔚然成风。
当年周王室还有威权的时候,诸侯国中篡党夺权的事例并不多,因为中央政府会对这类造反事件进行镇压。所以,一个强大的中央是整个国家安定团结的基础。
但是,进入春秋,周王室成了摆设,失去了威力。于是,杀掉诸侯取而代之就变成了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从前还要中央的委任状,现在不用了,自己找块萝卜刻个章就能任命自己。
可是,问题来了,你杀别人容易,别人杀你也容易。萝卜满大街都是,你会刻章,人家也会刻,你刻个侯爵,人家还能刻公爵呢。
说实话,当个诸侯也不容易,掉脑袋比平头百姓还简单。
这一章里,看看郑国四兄弟的命运吧。
——活活气死老丈人
伐纪战败之后,齐僖公十分郁闷,女婿竟然这样对待自己,真是天理何在?他越想越气,越气越想,终于气出病来,很快就鞠躬尽瘁了。
齐僖公去世,儿子诸儿继位,就是齐襄公。
齐襄公有两大爱好,其中一个是喜欢打架。跟谁都打,还特记仇,说白了就是一个典型的街头混子。另一个爱好就是好色,跟谁都乱搞。
齐襄公有个亲叔叔叫夷仲年的,前文曾经提到过。夷仲年有个儿子叫公孙无知,也不知道怎么就取这么个名字。虽然名字不好,可是人招人喜欢,齐僖公就特别喜欢他,后来干脆破格提升他的待遇,把他的待遇水平定为“世子级”。
小的时候,公孙无知比较无知,跟堂哥诸儿打架。你说兄弟两个,打架就打架呗,摸摸脑袋就过去了,可是诸儿记住了。等到诸儿当了襄公,第一件事就是把无知的待遇水平降下来了。无知很恼火,可是没办法。
为什么要说这一段,后面要用到。
下面,来说说老公和老爹谁重要的事情。
——祭女
郑鲁两国大胜齐宋卫燕之后,郑厉公总算可以不用整天看宋国使臣的坐地泡了。
古人说得好啊:苟无外患,必有内忧。
对外战争的胜利往往使内部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郑国就是这样。
厉公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喜欢祭足,但是那时候他需要祭足为他出谋划策,应付外敌。现在,宋国被打趴下了,祭足的用处不是那么明显了,厉公就感觉祭足功高震主,对自己很不尊重。
“这个老东西跟公子忽的关系好,说不定哪一天帮公子忽杀回来,我不是就惨了?”厉公有一天想到这个问题,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情就要发生。
厉公不是昭公,他更狠也更果断。于是,他毫不迟疑,把大夫雍纠给叫来了。
雍纠是厉公的表弟,原本是宋国人,随厉公来到郑国之后,就成了郑国的大夫,是厉公的第一亲信。
“老弟,祭足这个老家伙对我很不敬,我想要除掉他,有什么办法?”厉公问雍纠。厉公自己是不敢杀祭足的,因为祭足的势力太大了。想想,三代郑公以来,祭足在洗脚的功夫出过多少主意,朝廷里有多少人是他的老部下。
“我看也是,你不杀他,迟早他要杀你。”雍纠表示赞同,他对祭足的总理宝座有一定的想法。
两人于是商量办法,最后的办法是:雍纠在东郊修了一栋别墅,过几天邀请祭足去参观并且指导装修,雍纠就在那里设宴招待,顺便在饭菜里下毒,毒死祭足。
“干掉了他,你就是总理。”厉公拍拍雍纠的肩膀。
兄弟两个高兴,就喝了几杯预祝胜利。
雍纠很高兴,一嘴酒气,哼着流氓小调就回家了。
“你还知道回家,怎么不死在外面?”老婆在家里大发脾气。老婆是谁?祭女,祭足的女儿。当初宋庄公与祭足签订的协议中有一条,就是把女儿嫁给雍纠。在这个问题上,祭足没有赖账。
“这这这。”雍纠慌了,他很怕老婆。不过这不怪他,祭女的性格像她老爸,太强了。
“这什么这?还唱小调,泡妞去了?”祭女逼问。
“没,没有。”
“没有为什么那么高兴?升官了?”
“嘿嘿,被你猜中了,我要升官了。”雍纠喝多了点,又想讨老婆开心,一不留神,说出来了。
“升什么官?”
“这,这,”雍纠犹犹豫豫,遮遮掩掩,还转移话题:“你看,多么蓝的天呐。”
祭女很聪明,她在盘算:不算郑厉公,雍纠现在的地位在郑国排第三,要升官,只能是国防部长和总理。雍纠连战车都站不稳,国防部长肯定是没戏的,难道他要当总理?取代我爹?
祭女看出问题来了,她没有听说过自己的父亲要辞职,而且自己的父亲也不可能辞职。
“蓝你个头啊,说吧,升什么官?”
“这这。”
看见雍纠吞吞吐吐,祭女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她知道,再逼问也是逼不出来。如果真的逼问出来了,那也就是自己被杀人灭口的时候了。
“算了,你不说我也知道,你要当上卿了。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跟郑侯是要对付我爹了。唉,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们真要对付我爹,我也没办法。鲁侯把他老丈人给打了,他夫人不也没话可说吗?再说了,我爹跟我也没什么感情,自从我娘生了我,我爹就只爱他的小妾,半年都不跟我们娘两个说一句话。唉。”祭女说了一大堆话,大意就是你要干什么我都支持。
雍纠高兴坏了,想不到祭女平时凶恶,关键时刻竟然深明大义。
“老婆,既然你这么说,我就把实情告诉你吧。”雍纠一高兴,乘着酒劲,把他和厉公的计策一五一十都说了出来。
“早说啊,既然这样,我帮你去请我爹吧。”
“太好了,太好了。”雍纠真高兴,他一直就很怕祭足,担心自己去请祭足的时候一不小心露了馅,那不是自己找死。
当晚,兴高采烈的雍纠兽性大发,在床上疯狂发泄。
“你就折腾吧,你们雍家能不能留下个种,就看你今天晚上的效率了。”祭女心里说。
——雍纠之死
第二天,祭女回了娘家,说是帮雍纠去请祭足参观别墅。
回到娘家,跟爹问了好,就把娘扯角落里嚼舌头去了。
“娘,我问你,爹和老公,哪一个亲?”祭女问。
“都亲。”娘说。
“哪一个更亲。”
娘想了想,说:“爹亲。”
“为什么?”
“你想啊,要是你爹死了,你就没爹了。要是你老公死了,还能再找啊。”娘的话言简意赅。
“好。”祭女说,原本她还有点犹豫,毕竟作寡妇的滋味不好受,如今听娘分析得这么透彻,下定了决心。
后面的事情其实很简单,祭女把一切都告诉了祭足。
“马拉戈巴兹,他活腻了。”祭足咬牙切齿。以祭足的智商和老辣,对付雍纠这样的公子哥儿简直是太简单。
第二天,祭足去参观雍纠别墅,雍纠设宴招待,上来就敬酒。
“你喝了。”祭足把自己的酒杯递给雍纠。
“这,爹。”本来就心虚,如今更害怕,雍纠不知道该说什么。
“喝不喝?”
“爹,这。”到这个时候,雍纠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了,没等他跪地求饶,祭足已经一拍桌子,大喝一声:“来人。”
总理府的侍卫们进来了,直接将雍纠踹倒在地,捏着鼻子把那碗酒灌了进去。
别说,郑厉公托人从楚国进口的毒药还真不错,一盏茶的功夫过去,雍纠七窍出血,成了死人。
郑厉公第一时间得到线报,说是雍纠谋杀不成反而被杀。
“唉,这个废物。”厉公叹了一口气,怎么办?跑吧,不跑连自己都没命了。
往哪里跑?宋国是不成了。算来算去,跑蔡国算了。
就这样,厉公跑蔡国去了,那一年是厉公四年(前697年)。
后来,厉公知道雍纠是被老婆出卖了,又是长叹一口气:“这个蠢货,这世界上最不可靠的就是老婆啊。”
——老大之死
郑厉公跑了,祭足决定把郑昭公弄回来。郑昭公在哪里?在卫国,整整四年了。
卫惠公高高兴兴把郑昭公给送回了郑国,为啥这么高兴?他以为能得不少酬谢。
可是,他错了。
根据宋国的经验,祭足知道,酬谢再多,卫国也不会满足,最后还是翻脸。与其如此,反正最后也是翻脸,不如一开始就什么也不给。
就这样,郑国什么也不给,干脆把中间那些环节都省略了,从一开始就把卫国当敌人了。卫惠公从满怀希望到彻底失望,把他气得肺都要炸了,逢人就说郑昭公不是个东西。其实昭公也是没办法,他也不敢惹祭足。
当初把人家赶走,如今又把人家请回来,祭足也觉得不好意思。好在昭公是个实在人,多多少少也知道祭足当时的处境是迫不得已,因此也没有什么怨言,依然像从前那样尊敬他,对他言听计从。
祭足本来就有些心存惭愧,见昭公对自己一点怨恨也没有,倒有点不好意思了。怎么办呢?祭足想想,干脆找个人给昭公出出气吧。
于是,祭足来找昭公了。三言两语之后,话归正题,祭足老着个脸旧事重提,说起那一段来,把当初高渠弥怎么第一个跳出来支持推翻昭公,又怎么要亲自去杀昭公这些事情添油加醋说了一遍,最后,祭足压低了声音说:“主公,这个高渠弥不是个好人,找机会杀了他。”
“唉,算了,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我也不喜欢高渠弥,可是那时候他也有他的难处。”昭公很宽厚,根本就没有想到要杀高渠弥。
“那,那就撤他的职。”
“那也不好,我刚刚复位就撤了他,别人怎么想?算了,等等再说吧。”
祭足没话说了,不过他也放心了,昭公连高渠弥都不记仇,对自己就更不会怨恨了。
昭公这个人真是个很厚道的人。他从卫国回来的时候带回来一个人,谁?公父定叔。公父定叔是谁?就是公孙滑的儿子、叔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