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十六岁之前不准做生小娃娃地事。你都说了好多遍
    张语拍他一下。“别给我不耐烦。我想当这个老妈子么?”
    “嘻嘻。难怪第一天早上琉璃要倒红药水在白布上。还叫我去滚床单。儿子也知道了儿子那天不是尿床。”小猪一脸我明白了地样子。“妈妈。琉璃怎么懂这些
    “她比你大。”张语想了好久。觉得还是让他先知道一些。好过懵懵懂懂地乱来。
    下午。段嬷嬷教琉璃走路、举止怎样才会带有一些介于少女和少妇之间地味道。
    一遍一遍的练习着,每一个动作都要做上几十上百次,才能得到段嬷嬷地肯。
    终于,在琉璃累得要散架地时候,段嬷嬷问了句:“娘娘,您看这样行了么?”
    “好,先这样吧,你还是暂时留在东宫。以备随时垂询。”
    晚上小猪问琉璃,“那个段嬷嬷教你些什么啊?”趴在床上,两手托着腮,看琉璃在外间的榻上铺床。那里本是值夜宫女睡的地方。按规矩,琉璃侍寝后也该歇在那的。只是第一夜太过紧张,好久才睡着,不小心就到天明走路、说话。”
    “那还要教啊?”小猪奇怪的问。
    “不教奴婢的戏就演不像啊,殿下,您赶紧睡吧,明日还要早起呢。”
    “琉璃。晚安!”
    已经听了几次,琉璃还是不太适应。也不知这个小祖宗怎么想起睡前也跟她道一声晚安了。她倒是看到蔚悼王从前每晚都要跟娘娘说这话。
    “水。”
    琉璃听到床上喊了一声。赶紧披衣起来,倒了温在桌上的茶水,走过去,扶他起来喝了。他眼都不睁,喝了倒头又睡。
    这么个稚气未脱的娃儿。居然是自己名义上的男人?说来也怪,之前听说太子如何喜欢彤云。可彤云走了他也就丢开了。还有一年半,就可以从皇宫里解脱了。
    同样的晚上。乾清宫里也是在讨论着,“哎。阿语,你不觉得你也跑去,很怪么?”
    “我不放心嘛!”
    “要是我一定窘迫地很,幸好照儿比较,呃,没皮没脸一些。”
    “这哪叫没皮没脸啊,原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你那么紧张做什么?”
    “我怕他学坏,怕他年纪轻轻身子被掏空。”
    “不至于吧,他不是说了,要找一个媳妇儿,要是喜缔结的婚姻有几个能情投意合的。
    “那你也不必小心成这样
    弘治十七年三月老太太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就在她弥留之际,还在惦念着没有看到玄孙子。
    太医前几日就告知了老太太就在这一两天的确切消息,是以朱樘只要不上上朝,几乎都在清宁宫里。张语想起新婚第二日来见老太太,老人家精神抖擞的给她立下马威,如今却是病骨支离的躺在一堆锦绣绸缎里,没有了生气。不禁概叹生命的无常。
    老太太的丧事是她在紫禁城经历地第三次,不过老太太是高寿得以寿终正寝,算是喜丧。
    朱樘在朝堂上与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商议太皇太后的归葬仪制。
    “怎么样?”
    “别祀于奉慈殿,不太庙。”
    “为什么啊?”神主位不摆在一处受香火,古人很在意这个地。
    “以别嫡庶,只有皇祖父的嫡后主位才可于太庙。”
    夜已经深了,朱樘还在看着裕陵(明英宗之陵)的图纸。
    张语看他一脸的欲说还休,“怎么了?”帝驾崩前曾留有遗言,嫡后钱氏千秋万代后与他合葬。后来周太后想借着儿子是皇帝,为先她而崩的钱太后另择墓地安葬,却受到了大臣们地联合抵制甚至是哭谏。无奈之下,答应让钱太后与英宗合葬裕陵。钱太后葬在英宗左侧,空出右侧留待她日后。
    朱樘放下图纸,有点哭笑不得的样子。“皇祖父和钱祖母墓室相连地隧道是堵上的。只有右侧皇祖母地墓室与主墓穴连通。”
    老太太还有这手啊!凑过去看图纸,真地呢。
    “那怎么办?”张语有点玩味地看着他。老太太这个举动居然和希茨克利夫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么多年没看出她是这么有独占**的人哇。看来后宫女人的怨念真的是很吓人的。
    朱樘捶捶额头,“皇祖父的遗愿应该得到尊重。他想与钱祖母相聚于地宫,我打算让人把隧道挖通。”
    就是嘛,人家钱皇后没有儿子,也不带这样欺负人家。
    张语以前看历史书,只觉得明英宗是个很没用的皇帝,让太监王振撺掇几句,就贸贸然的跑去亲征。带着二十万人还让人俘虏了。穿到这里。感觉到他的第一个好处就是废除了后妃殉葬地制度,然后他还释放了被明成祖关押子。不失为一个好人。
    再yy一下,如果他废除后妃殉葬是为了钱皇后,临死又特意留话让钱皇后将来与自己合葬,那英宗对钱皇后的感情应该很深呐,应该要成全他们。
    心下感慨,“樘,幸好我既是你心里的那个女人,也是给你生儿育女的人。”死了还要争,死亡都无法得到解脱。我要你的爱。也要我们的骨血延续下去,来证明我们曾经相爱。
    “嗯。千秋万代后,也只有我们在一起。”朱樘握住她的手,要是有不相干的女人在里头,他也受不了。
    老太太的离去并没有引起什么大地动荡。在礼部的操持下替她老人家生荣死哀地办完了后事。百日期满,朱要离开京城回封国安陆了。临行之时。他前来辞行。
    “多谢皇兄,让臣弟能来送皇祖母最后一程。臣弟之母妃。仍要托皇兄皇嫂照看。”
    “四弟说哪里话。朕与你是骨肉兄弟,你之母妃即为朕之庶母。何须你再嘱托。”
    张语曾经问过,既然老四这么孝顺。为什么不让他把邵太妃接去封国奉养。朱樘说祖制如此,没有办法。这一回再经过了不让老太太进太庙的事,她算是彻底领教了卫制度的强大决心。
    “四弟,等等。”
    朱听到张语叫他,转回身子。朱樘的手一顿,不动声色的看着她。
    “那个江雨,你不去看看她么?”
    “皇嫂说笑了,臣弟岂可与宫女私下见面。”
    “撇开祖制,撇开规矩活一回吧。安排妥当不给人知晓就是了。”
    朱楞了一下,摇了摇头,“臣弟见她也无话可说,请皇嫂转告她一声:她一家老小都很安乐。”
    “算了,你走吧。”
    “臣弟告退,皇兄皇嫂请多保重。”
    看老四走了出去,张语忍不住问了一句:“一辈子都活在这些规矩里,你们累不累
    “习惯了就好,没有规矩那就得乱套。想想两晋南北朝,子杀父,弟杀兄,再有北齐高家那样地禽兽家族。没有一个枷锁悬在头上,人的**就会无限膨胀。”
    张语抬头,是了,法律是约束不了这些上位之人地,也非得有儒家那一套礼仪人伦,还有认死理,敢跟皇帝死磕的文臣们坚决维护才能运作下去。所以,你才这么容让那些读书人?
    “可是,你难道真地要把自己绑死一辈子?”
    老太太已经不在了,王太后要的就只是家族平安,自己辈子,这对嫡母子之间只有客气,没有感情。
    朱樘从卷宗里抬起头来,“自由自在的日子,我何尝不向往。只是,真的可以么?”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张语有些急了,现在已经是弘治十七年的六月,他还是不肯答应。(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
    正文 如果有来世
    办完丧事没多少日子,朱佑樘又病了,这回是在张语眼前,突然眼前一黑就不知人事了。醒来过来张语坚持不许他上朝,“那朝上那么多事怎么办?”
    “授权给内阁用蓝批,实在决定不了的再来找你。你把什么都揽在身上,他们也放不开手脚做事的。”我就不信,人家嘉靖二十七年都不露面,那国家机器不还在转么。你是肉做的,又不是铁打的。
    “你怎么这么霸道?”朱佑樘无奈的看着她。
    我总不能真的看着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吧。
    “让照儿去听政吧,他也该学着自己面对了。”
    “他行吗?”
    “你不是一直在教他么?不让他去吃亏,去摔跤,他永远都长不大。”公狮子不走开,小狮子永远也不会长大。
    “好吧。”
    “佑樘,你不要丢下我,你死了我怎么办?你要是真死了,我也不要留在宫里做太后,我干脆了结了自己,说不定就回家了。睁开眼睛,原来所有的一切只是我的黄粱一梦。”伸到被子里的手被他抓住,“黄粱一梦,你就这么来看待我们这十七年?”
    张语看他脸色都变了,“我、我这不是气急了说胡话么,气你不爱惜自己。”
    朱佑樘摇了摇头,这个女还真是从头到尾都只把他当做自家男人看。
    “随你吧。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不反对就好。
    朱佑樘三十四岁地生日是在床上过地。
    张语拉着他撞了一下杯子。“来。给你庆生。”
    朱佑樘看看大杯中黄色地液体。“为什么是药?”即使代也该是以茶代酒吧。
    “酒你不能喝。茶淡药性。所以。喝药吧。”
    “不喝,没这样过生辰的。”
    “嘻嘻!”小猪在门外探了个头进来,“儿臣见过父皇,群臣都托儿子转达他们恭贺圣寿的心意。望着父皇好生保养,重回朝堂。”
    朱佑樘趁机把大杯子放下,招手叫他过来,“照儿,你过来,这几日上朝去,还做得惯么?”
    “嗯。儿子听地多,说得少,还算坐得惯。”
    “嗯,遇事多问那些老臣地意见,父皇往常都是召他们一起在文华殿讨论,听听他们的看法,再批折子。”
    “是,儿臣明白了。”翻身从小宁子那里取了一份书卷过来,“父皇,这是儿臣亲手抄的《孝经》。愿父皇龙体早日安康。”
    朱佑樘伸手接过来。翻看看看,一色的簪花小楷。果然是亲手抄的。这份孝心,父皇也会好得快一些。”
    “把药喝了好得会更快的,皇上。”张语端起被搁下的杯子。
    朱佑樘瞟了儿子一眼,几分无奈的接过药。一口喝
    “你妈跟父皇说的第一句实话就是她看不惯人喝个药还要一口一口的,斯文个什么劲!”
    “照儿病了。不想喝药,妈妈都是捏着鼻子直接用灌地。”
    “哦?那阿语你对我还算是客气的了。”
    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