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
    飞》宛若素蝶穿花,栩栩款款。他得了旦部冠军,是实至名归,要是有
    人还不服气,那简直是自不量力了。”毛世来对前辈师哥们,最佩服的
    是于师哥连泉,托人代为向小老板先容,极想拜列门墙。不知为了什
    么缘故,后来忽然变卦。有人说小翠花看过毛世来的《小上坟》,认为
    毛的跷功做表,都跟他相差有限,只是火候尚未到家,若再掰开揉碎给
    他一说,自己可就没饭啦。传言虽未必真,可是毛世来想拜列门墙的
    夙愿,倒是一点儿也不假!
    故都剧评人景孤血对毛世来最力激赏。景说:“毛世来《战宛城》
    邹氏下场的走跟《翠屏山》潘巧云的漫步,一个是孀居贵妇,愁眉蹙额,
    仍不失娴雅修嫣的走,一个是柳颤莺娇,春情冶荡,纵意所如的走,两
    者身份不同,心情有异,所以走法轻艳侧丽,自然有了差别。”如此说
    来,真可谓脚跟能把心事传了。徐凌霄称景孤血剧评能研机识微,可
    算知人之言。
    台湾的各军剧团,近年来也培植出不少花旦武旦隽才,如刘复雯、
    姜竹华、杨莲英、翁中芹,还有乾旦程景祥都是在跷上下过一番苦工,
    才有今天成就的。可是也有一些小一班档的十之八九犯了耸肩、摆
    手、摇晃、站不稳的毛病,让台下看了真替他(她)们提心吊胆捏着一把
    汗。近来看了几出小武旦们打出手戏,跷没练好先学会偷懒,《青石
    山》的九尾仙狐,《泗洲城》的猪婆龙都不踩跷,大脚片踢八根枪,还掉
    满台,大概再过几年,踩跷也跟耍獠牙、洒火彩同一命运,自然而然归
    于淘汰了。
    扇  话
    中国早年在农业社会里,每年到了盛暑时期,甭说冷气机,就连电
    风扇、抽风机一类驱暑散热的工具,也是梦想不到的。所以到了溽暑
    逼人的夏天,无论是文人雅士、贩夫走卒手中都少不了一柄扇儿,虽然
    团扇、折扇形状各异,芭蕉、雕翎品质不同,可是其为驱虫招风的作用
    则一。
    中国文字向来是蕴藉俨雅为世所艳称的,当年北平的书画名家,
    每年春末夏初,总要在中山公园举行一次扇面书画展,全部都是扇面,
    每年都有不少创意之作出现。一张扇面一两元钱,最贵也没有超过八
    块钱的。中国画会会长周肇祥(养庵)给这个画展题名“扬仁雅集”,既
    峭健简古,又贴切清新。现在回想起来,让人觉着中国文字实在太奥
    颐深秘了。
    台湾在光复之初,有人把内地产品华生牌的电风扇带来,拂暑生
    凉,算是最时髦的炎夏恩物了。可是过不了几年,大同公司新产品大
    同电扇问世,物美价廉、经久耐用不说,最令人满意的是转动无声,行
    销不久,就变成家户必备的拂暑工具。
    近十年来台湾工业起飞,经济快速繁荣,电扇渐渐归于淘汰,由冷
    气机起而代之。照目前情形来看,各大都市固然都装设冷气机,就连
    偏僻乡镇,只要电源无缺,也都装上冷气。自从产油国家以石油为武
    器,油价一涨再涨,大家为了节约能源,于是又想起当年奉扬仁风的扇
    子来了。
    依据古老传说,扇子原名叫“篷”,是轩辕黄帝大破蚩尤之后,创六
    书、演阵法、定六律、作内经、制宫室器用衣物时候发明的。有人说周
    武王始作篷,亦作要,以蔽丧衬,以饰舆车。篷从竹,妥从羽,推想是用
    竹片羽毛编织而成的扇子,在车前舆后障翳风尘的仪仗而已。唐宋以
    降,帝后乘舆仪卫所用长柄“掌扇”,实际是“障扇”,因为音同,一直以
    讹传讹,障扇就变成了掌扇了。
    扇子的历史悠久,从古迄今,种类繁夥,取材各异。大致可分为:
    羽扇:晟早的扇子是用鸟类羽毛编缀而成的,诸葛武侯羽扇纶巾,
    运筹帷幄,这位先贤的鹅毛扇子除了逭暑驱蚊,似乎决胜千里,那把羽
    扇还有其他的妙用呢!湖南是出产羽扇最有名的省份,他们以鹰雁鹳
    鹤几种鸟类的羽毛熏染攒缬而成的羽扇,美观耐用兼而有之。所以早
    年宦游湘省外官进京,送人湖南羽扇是最受人欢迎。晚清时期,芝麻
    雕扇很流行了一阵子。雕又叫鹫,种类极多,好处是羽管健韧,毫坚茸
    密,以东北长白山雪雕制出来的雕扇最为名贵。民国初年象牙柄的雕
    扇在北京古玩铺里还偶有发现,彼时也要二三十块银圆才能买得到
    手。其所以如此名贵,据说屋里胆瓶里插上一把真正雪雕或紫雕羽
    扇,蚊蠓蝎蝇都自动飞腾远避!还有一说是患严重感冒的人,雕扇轻
    挥,不必避风,也不虞再患感冒。
    雁翎扇顾名思义是用大雁翎毛组缀的扇子。清代在长城各口,除
    了戍卒之外,各设总兵一员驻守,唯独雁门关除了总兵之外,还多了一
    位额外守备。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年交冬,所有大雁都要经由雁门关
    南去衡阳回雁峰过冬。听说大雁飞经雁门关,大约是风向气流关系,
    没有一只是从关上飞越的,一到雁门都是井然有序鱼贯从城门洞里飞
    过,每只大雁总要脱落雁翎一根。大雁来去胥有定时,当地人可以测
    知,叫作雁讯。等大雁过完,那位守备大人要负责点清落翎数目,还要
    具折赍呈兵部验收,留备制造箭羽之需。另选部分精品送内务府验
    收,制造长柄宫扇仪扇,发交銮舆卫使用。至于内务府制来供应内廷
    用的雁翎扇,有少数流落到民间,物稀为贵,再加上有人故意渲染,说
    是感冒虚弱的人,受不了硬风,用雁翎扇引来的是和风。一柄雁翎扇
    虽然比不上一把雕扇的价钱,可比一般鹅毛扇的价钱要高若干倍呢!
    团扇:扇面是圜的。另有扇柄,犀角、广漆、象牙、檀根无所不备,
    扇面则用绸绢纱绫,篷蒲、芦茎绷裱编缀。江淹有“纨扇如团月,出自
    机中素”诗句,因为团扇大半是丝绢制品,所以叫做纨扇,其形团园似
    月,又称“合欢”。
    早年待嫁少女,都在女红上下工夫,闺中斗巧,扇面上的山水仕女
    翎毛花卉,或绘或绣,真是星编珠聚,绚练复绝,神针妙手叹为观止。
    至于扇框扇柄,更是珠切象磋,玉琢金镂,令人为之目迷。这类团扇大
    多出自兰闺雅玩,至于仕宦商贾,因为携带不便,除非隐居燕息文人雅
    士,偶或用来引风障日而已。
    笔者早年在北平琉璃厂德珍斋古玩铺看见过一柄乌黑锃亮广漆
    大团扇,中分不规律什锦格,每格一景,画的是西湖十景,署名林纾,是
    畏庐先生早年给贝子奕谟画的。林琴南晚年虽然也偶或作画,多系文
    人遣兴,简淡萧疏,想不到畏老在画艺方面,有如此深厚功力。当时系
    跟江西李盛铎(大斋)太年伯同去,他爱不释手,在世交前辈之前,我只
    好割爱。想起十景中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两景,布局用墨悠然意远,到
    现在还常在脑际萦回。
    有一次应汤佩煌兄之约在他石板房府上吃螃蟹,饭后,在他老太
    爷铸新先生书房,看见过一把极为别致的团扇。扇柄是镂纹棕竹,并
    不稀奇,妙在扇面全部用朱黄色细篾片编成什锦花纹,中间竖立一座
    褐色木质雕镂危崖,崖顶有一只昂首翘足兀立的瑞鹆,鹤顶嵌有一块
    珊瑚雕刻的鹤顶红,中间镶有小米粒大小银珠五粒。铸老说是在武汉
    商铺督办任内,一位云南苗族酋长从祖传祭神用的黎香木截下来送给
    他的。这种木木龄已有千年,不朽不腐,能辟瘴毒。那五颗小银粒,更
    是苗疆巫师行法用的至宝,如果经过修持锻炼,可役鬼魔。别小看那
    几粒银珠,虽然没有传过大法,可是三尺之内,蚊虫蝇蚁绝不来侵的。
    汤住心居士是修持密宗正法的,对于驱魔役鬼,自有他一套看法,那扇
    上银珠,既然能够驱蚊逐蚁,所以他把那柄团扇就放在佛前供养了。
    可惜笔者去汤府吃螃蟹的季节,已届深秋,北地寒早,蝇蚁潜踪,扇.}
    银珠是否真能驱蚊逐蚁,已无法试验,未免令人失望。
    折扇:古称聚头扇又叫折扇,据说从南北朝时期就从高丽流人中
    国了。照宋人笔记记载,折扇以蒸竹象牙为骨,敷以绫绢,饰以金玉。
    元代高丽贡品中,就有折叠扇在内,所以说折扇出自高丽。扇子以苏
    州、杭州做的最为精细工巧,文具庄南纸店,都以苏杭雅扇来号召,就
    连夏天背着串铃箱,下街串胡同,给人换扇面、添扇骨、紧扇轴的货郎
    儿,也都口口声声说他的货色是从苏杭两州趸来的呢!
    谈到折扇的扇骨和扇面,其中讲究可多了!要往细里说,用两三
    万字也写不完,姑且先从扇骨子来谈谈吧!
    嗣骨子约分竹、木、牙、漆四大类,拿竹扇骨来说就有若干种。最
    普通的是水磨竹,讲究竹纹匀细平滑,里骨软中带韧,不节不疣。棕
    竹,颜色有紫、有黑、有褐,有一种竹节上带白斑的,如果匀密适度,就
    更为名贵了。湘妃竹,据说大舜崩逝后,二妃哭帝,泪染于竹,斑斑似
    泪痕,所以叫湘妃竹,因为斑纹耀彩,奇蟊交织,依其形态色泽大小、疏
    密,分为螺纹、凤眼、紫菌、艾叶、乌云、朱点等等名堂。这种竹子,以湘
    桂所产最佳,而桂尤胜于湘。当年收藏湘妃竹折扇的,首推盐业银行
    韩颂阁,饱有各种纹彩湘妃竹扇二百多把,不但扇骨子好,扇面上书
    画,都是由明到清的时贤手笔,并皆佳妙。他视同瑰宝,放在银行保险
    箱里,不是玩扇子同好,他等闲不肯轻易拿出来供人鉴赏呢!
    此外名琴师徐兰园收藏湘妃竹的扇子也不少,徐在北平琉璃厂开
    了一家竹兰轩,以制售胡琴、二胡为主,胡琴上的“担子…‘弓子…‘筒
    子”,都离不开竹材,所以他不时要跟竹行人打交道。有一年跟他交往
    多年一家竹行,年近岁逼,一时无法脱手,徐大爷一慷慨,二十多包材
    料,竹兰轩一律全收给包【圆了(北京话全买下来的意思)。谁知后来打
    包一看,其中有四包全是湘妃竹,当然胡琴铺除了做担子,根本用不上
    湘妃竹。别瞧徐兰园是梨园世家,可是人极风雅古博,平日喜欢临池
    挥洒一番,体势极近樊云门,几可乱真,闲来还爱盘盘汉玉,玩玩鼻烟
    壶,对于玩玩扇子,更是内行。这批湘妃竹经他量材器使,爬罗剔抉,
    居然让他制成四十几把上品湘妃竹的折扇来。其中有两把斑痕明晦、
    螺纹重叠,一把像极达摩祖师在蒲团上参禅打坐,意境高古,另一把仿
    佛游鱼喋藻,也是栩栩如生。扇子打磨完成,正赶上红豆馆主溥侗到
    竹兰轩小坐,徐大爷心里一高兴拿出来一献宝,谁知侗五爷一阵软磨,
    好说歹说,愣是把妙趣自然达摩面壁的湘妃竹扇拿走了,后来拿一部
    蒋衡写的初拓“十三经”全套回赠。虽然也非常名贵,可是徐大爷心里
    总觉得不十分惬意呢。
    名小生姜妙香有把湘妃竹扇子,是冯惠林得自大内,给了女儿玛
    金芙,金芙后来给姜六续弦,所以这把扇子,落在姜六手上。扇子上竹
    斑,仿佛一塘荷钱游鱼戏水,鳞鳍相接,可贵处在毫不雕镌,纯出自然,
    跟徐兰园的那把,可称天造地设的一对,姜圣人把那柄扇子视同拱璧。
    至于同仁堂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