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声的《夜光曲》,撒下漫天
花雨般的岭南荔枝干,让宫人们堕髻牵裳去你争我夺,一片柳群莺娇
的旖旎风光,然后分别赏给红圈帔、绿晕衫以为笑乐。
上阳宫结扎灯楼三十余间,楼高一百五十余丈,征召民间巧手灯
匠“毛顺”扎成龙凤虎豹各形花灯,衔珠顾尾,腾踔奋翼,各极其状。其
中并杂以玉箔丁当,微风过处清韵锵锵,人间天上,可算冠绝古今。凡
事都是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国舅杨国忠也是穷奢极欲、不甘后人
的奸宄之徒,上元之夜,在府邸的房廊丹阶,遍插红烛,飞光射壁,令人
目眩,大家称之为“千炬围”。韩国夫人也不示弱,做了一百多株枝繁
叶茂的灯树,每株有数十丈高,竖立在高山之上,元夜点燃起来,大月
高悬,繁星无量,烛照四野,比起美国白宫新年的圣诞树,雄伟壮丽只
有过之,而无不及。
北宋灯烛媲美盛唐,而且可以用机械来操作
北宋:北宋时代灯烛之盛,不但媲美盛唐,而且穷巧极工,甚且
更迈前朝,汴京皇城前兴建“棘垣灯山”。所谓“棘垣”,乃是编扎带
刺荆棘为范围,有类现代铁丝网,限制闲人乱闯,垣内灯山,饰以木
雕仙佛车马人物图像,掺杂迷离耀眼的灯彩。御街两侧,飞丸、走
索、吞火、掷剑,歌舞杂陈,车驾巡行,百乐皆作,竞奏新声,御驾乘
平头辇穿山登楼,御座左右朵楼,各排灯球一枚,方圆丈余,内燃如
椽巨烛,照耀楼台,恍如白昼。中厅用藜蒲细草编咸巨龙,披锦染
金,障以轻纱薄幕,飞扬蹀耀,烟云万状。两侧文殊普贤宝相庄严,
跨青狮、御白象,指掌伸屈,甘泉遍洒,足证早在北宋时期,就有人
发明花灯用机械来操作了。
南宋:虽然局处临安,偏安江左,可是元宵灯彩,比起北宋时期
毫无逊色,从“棘垣灯山”已进步为“鳌山大观”。根据《乾淳岁时
记》上说:“元夕二鼓,帝乘小辇驾幸宣德山看鳌山,内侍推车倒行,
以利观赏。山灯凡千数百种,华缛新巧,正中以玉箔金珠簇成‘皇
帝万岁’四大字,山上伶官奏乐,山下大露台百艺群工,竞呈奇技缭
绕于灯月之下。禁中更有琉璃灯山,其高五丈,爨演杂剧,戏文中
人物,皆用机关操纵,此进彼出,川流游走。另于殿堂梁栋户牍间,
辟为涌壁,作诸色故事,龙凤喷水,蜿蜒如生,遂为诸灯之冠。前后
设玉幄帘,宝光花彰不可正视,宫漏既深,始燃放烟火……”照当时
南宋跟金人隔江对峙,国势已危如覆巢累卵,君臣仍旧醉生梦死,
粉饰升平,国家焉得不亡。
孕育当年孔明八阵图奥秘的“黄河九曲灯”
明:元人入主中原,风土习俗,与中土有异,元宵花灯,冷淡了
近百年光景,自从朱明肇兴,定鼎金陵,又复重视花灯,而且把灯期
延长,范围扩大,从陆地伸展到水上。《帝京景物略》说:“明太祖初
建南都,为彩楼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日,起于初八至十三而盛,迄
十七而罢。洪武五年上元,敕近臣于秦淮河燃水灯万盏,十五夜竣
事。”使秦淮河上风光,为之增色不少。有人说:“后来七月三十日
地藏王菩萨圣诞燃放河灯,便是从明代水灯演变而咸的。”
皇帝喜爱观灯,民间如响斯应,乡镇农村也都盛张灯彩,于是
陌头陇上,出现了“黄河九曲灯”。正月十一日至十六日,乡村好弄
少年们,在陇亩间,缚秫秸作栅,遍悬各式花灯,栅内迂回曲折,千
门百户,广袤达三四里。人者误不得径,即久迷不出,以为笑乐。
黄晦闻先生说,他幼年在外家过年,他的小舅舅带他游过一次乡间
的“灯帷子”,进去之后,周回屈曲,灯火明灭,如人幻境,据说就是
明代流传下来的“九曲黄河灯阵”。其中孕育有当年诸葛孔明八阵
图的奇门奥妙,所以一人其中,就让幻觉给迷惑了。
清:努尔哈赤在称霸辽东时候,在辖内东北各地每逢元宵节,
也很热闹。从正月十三日到十七日军民同欢,通衢大道灯光星布
皎如白昼,车马塞途几无寸隙,茶楼则低唱高歌,酒肆则飞觞醉月,
笛簧鼓乐,喝彩欢呼,月色灯光,不觉其夜。
清代宫廷的“转龙灯”既与宋代之灯影草龙有异,跟现代的舞
龙也不相同。清朝每于元宵灯节,在宫廷置酒兴会,赐宴外藩,一
方面大放烟火,一方面展开龙转灯。一只灯队多达千人,每人手举
一支竹制丁字尺形灯架,架上各挂两盏红灯,蜿蜒舞动,时变队形,
在黑夜里,虽有月光,不见人影,宫里南北饫巷平坦广袤,舞动起
来,只见红灯上下浮动矫若游龙,至为壮观。他们变幻花式甚多,
一面唱歌,一面飞舞,最后将红灯排成“天子万年”或“太平万岁”作
结束。后来富连成科班排演《薛刚闹花灯》,就由内监高四指点,加
入这项灯,因为舞台面小,五六十个小孩在台上排灯,未免碍手碍
脚,可是一般观众,已经觉得灿烂新奇了。
阿四头的“爬拜香”“倒马桶”,神态逼真,令人发噱
上元张灯既由官家率先倡导,民间花灯自然各运巧思,争强斗
胜。苏州的走马灯,用粉连纸或细丝绢糊制多角式灯笼,中插明
烛,四周把绘制的戏剧人物,用铁丝穿在轮轴上,火气吹动轮轴此
出彼进,运转不息。有一个裱糊匠叫阿四头的,心灵手巧,做的戏
出“怕婆顶灯”“背凳”“爬拜香”,三百六十行的“捏脚”“甄耳”“倒马
桶”,神态逼真,令人发噱。此外尚有“琉璃球”“云母屏”“水晶帘”
“万眼罗”“翠虬绛螭”,色兼列彩,叹为观止。
广东元宵灯的华丽,更是早已驰誉全国。广州的走马灯,固然
糊得细腻工致,跟苏州的一时瑜亮,难分轩轾。就是佛山的秋色
灯、大良的金鱼灯、潮州的锦屏灯,也都巧夺天工,各具特色。秋山
灯有所谓针口灯,是用薄纸板糊成各式灯形,用粗细不等银针,戳
出小孔,映出人物翎毛花卉诗词联语,有的制成灯虎,射中有奖,锦
心妙手,玲珑剔透,悉出璇闺雅制。甚且有些仕女,因打灯虎而缔
结良缘的,给上元令节,平添不少佳话。大良鱼灯,是用竹篾锦绢
裱糊而成,鱼鳞是用明决一片一片粘上去的,当地有个风气,看鱼
灯要数一数鳞片多寡,要生动逼真,才能许为上品。
湖州锦屏灯是以桂竹为屏架,铁丝来支撑,饰似缇绣彩缎装
点,全是粤剧生旦净末丑人物,宫装襟袖,赤帻戎冠,制作之精,无
民初黑龙潭求雨忆往
翻开公元1979年历书,岁次庚申是十龙治水,根据老一辈人的
经验,“龙多四靠”,必定是个早年。不管这个说法是迷信说法,还
是经验累积,可是这一年夏季,果然是雨稀云薄。梅雨时期不霉不
雨,整天骄阳灼肤,全台湾南北各地水库,用水量增多,蒸发量加
速,蓄水日渐枯竭,甚至于涸见底。自来水公司为了节约水源,从
三日一停水,缩短为隔日一停水,并且把民间四百九十七口深水井
一律开放,以应急需。幸亏“诺克斯”“珀西”两个台风相继而来,这
可怕的干旱现象,才宣告解除。
古代久旱不雨,天子亲率百官,郊天求雨,盼望早降甘霖,这本
是民智未开时代的一种迷信举动,想不到民国肇建之后,又重新上
演了一次。舍亲王嵩儒亦曾亲与其事,事后他把这件事当说故事
讲给我们听,所以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他说:“冯华甫(国璋)任
大总统时期,有一年从立夏到处暑一百多天之中,华北平津一带滴
雨未下,连井水都干枯了。当年还没有电冰箱,一般人想吃点冷藏
的水果,只有用竹筐篾篮把瓜果系到井里去镇凉,可是井水一千,
连冰镇的西瓜、香瓜也没得吃了。北平东西南北城本来各有一处
藏冰的冰窖,以什刹海的冰窖土厚冰坚,储量最多,规模最大。可
是那一年夏天骄阳熵熵,培土都被晒透,冬季堆藏整方的天然冰,
纷纷自动溶解。一般卖冷饮的小贩,只好舍弃卖冷饮,改操别业。
最惨的是一些饭庄酒肆,凡是离不开冰的鱼虾鳞介,简直无法储
藏,有些饭庄虽不收歇,:素性借口暑季修理炉灶,也暂停营业。
“市面谣诼繁兴,有人说这都是上一年冯大总统把中南海的水
全部漉干,竭泽而渔,激怒了护海龙王,因此多日不雨以示警惩。
这种谣言不久传到冯大总统耳朵里去,他虽不尽信,但内心也为之
怵惕难安。那时北洋政府又正在闹穷,知道从元明以迄逊清,每逢
帝后万寿或是皇储公主诞生举行祝寿汤饼庆典时,都要买上若干
种鱼粪分别挂上龙纹凤彩大小赤金牌子,送到西海子太液池(中南
海)放生。历代累积,系有金牌的鱼类,当然为数不少,于是跟德国
一家打捞公司签订和约,委托打捞。政府的财源固然涸辙稍苏,而
冯大总统自然也稍沾余润。可是这种风言风语,经报章杂志那么
一渲染,加上各地报荒旱请救济的官文书源源而来,当然也有点儿
沉不住气,忐忑不安起来。
“政事堂有一位右丞向大总统献议,明清两代每逢旱魃为虐,
就请个铁牌到京西黑龙潭求雨,现在虽不应迷信神权,可是求雨之
后,碰巧甘霖沛降,也可稍慰群众延颈举趾喁喁之望。这个建议虽
获采纳,可是以堂堂元首之尊,居然如此迷信神权,未免有些踌躇
起来,最后想出个两全之策,于是以循各地农民陈情,俯顺舆情为
由,皇皇功令特派农商总长前往黑龙潭求雨。等公文送达农商部,
偏偏当时农商总长是位维新人物,不信神权,可是府令难违,由部
令指派技监朱晋(子明)代表与祭。朱是清末东陵种树大臣梁鼎芬
的高徒,而且对明清两代祀典礼仪研究有素,这一指派,可以说派
得其人。
“朱祭后谈说:‘求雨铁牌是江西龙虎山第四十二代乾坤太乙
真人张天师在元代求雨留下来的,一直供奉在大光明殿(明朝万寿
宫成祖的潜邸,嘉靖后改名大光明殿,成为专门设醮祈雨降福消灾
的道场),所有篆坛法器,幢旖帷幔,星羽辉煌,冠笏馄耀,肃穆壮
观。不幸咸丰末年,户部一场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把户籍档案
全部烧光,多亏一场豪雨,才把大火扑灭。有人建议把龙虎山求雨
铁牌请来镇压,于是张天师铁牌就移驾户部供奉起来了。民国肇
建,旧户部衙门划归财政部所属各财税机关办公,供奉铁牌的小
院,划归煤类特榄局辖内,门扉深扃,积尘盈寸,已经鲜为人知。既
然要到黑龙潭求雨,必须找到铁牌,护送到潭边祗祭。经多方察
访,才把铁牌请出,由彩亭供奉,鼓乐引导径去黑龙潭。潭在西直
门外三十余里冷泉村之北画眉山上,潭址广达七八十米。据说金
代妇女拿潭边石头紫黛青螺当画眉笔使用,所以一泓潭水,看起来
也是黑黯黯的。又说潭内潜藏着一条黑色巨龙,所以更增加了几
分神秘恐怖之感。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