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是相当讲究的,这种帽心都是平金缂丝,苏绣湘绣,争妍斗奇锦琦
粲目才够体面。帽结(又叫帽疙瘩)至少要有鸽蛋大小,除了用红
丝打的外,大多数人都是用小珊瑚珠子结成的。帽子后面还要钉
两根平纳后缯的飘带,上窄下宽龙纹凤彩,云头锁边盛饰增辉,跟
电视上清装女帽头顶玲珑宝塔情形,也不相同。
前两天清装连续剧里又出现两把头挂蓝穗子,要知清代妇女
服饰,黑蓝两色是半边人服饰上采用的颜色,紫色是侧室专用的颜
色,是不容混淆的。清朝虽然没有现代专门服装设计专家,可是服
饰颜色规定非常严格,哪有像现代人的衣着款式颜色,爱怎样就怎
样,那样方便自由呢!既然服丧,更没有两把头上戴穗子的道
理了。
谈谈《窦娥冤》
雅音小集演出的《窦娥冤》,是由孟瑶女士根据关汉卿杂剧原
著改编的,衡度剧情分为《夜访》、《逼婚》、《害命》、《公堂》、《法场》、
《托兆》六场戏。《托兆》上魂子,郭小庄有《活捉》、《负桂英》两戏的
经验,驾轻就熟,行云流水,纡袖唬妆,自然胜任裕如。不过台湾官
方国剧本审查委员会认为戏剧是教忠教孝,天道好还,倡导善良风
俗,所以把结尾剧情大幅改动,删去窦娥被斩,改为父女团圆,化悲
剧为喜剧收场。这一改让我不禁想起程砚秋初演《金锁记》一段往
事来了。
程砚秋的智囊团,当初把《六月雪》增益头尾,改名《金锁记》的
时候,最初是由业余编剧家李友庄(李鹤年长公子)执笔,再由樊云
门、罗瘿公几位加以润色的。最初也是以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
冤》杂剧为蓝本。第一次响排,给尚小云编剧的清逸居士也莅临观
赏,看完之后清逸居士认为,此剧虽有六月飞雪,亦难洗窦娥之冤、
平观众之愤,但程尚素不相犯,而清逸与樊山意见又时时相左,当
面自未便有所建白,于是把自己意见告诉了袁伯夔。袁自命前清
遗老,在居京颐养时期捧程入迷,跟樊罗二人都有深厚交谊,经他
的婉转陈说,才根据明代传奇作家叶宪祖的《金锁记》情节改成冤
狱平反,父女夫妻大团圆终场。程在三庆园首演《金锁记》,《法场》
一段把窦娥横罹冤酷,形容得苍凉殄瘁,唱白则情真语挚哀怨动
人。当时北平戏园子还是男女分座,在场女座个个抽巾拭泪,男座
也都眼红鼻酸。北大校花马珏说:“我听《法场》一段,已经泪湿罗
裳,如果沉冤难雪,殒命法场,回到家里,恐怕连晚饭都难下咽了。”
小庄此剧《夜访》情调的优美,《逼婚》的繁复扑跌,《公堂》受刑
的身段,《法场》哀绝的唱做,小庄样样都优为之。最后一场从悲剧
改为喜剧,虽然略去《托兆》的鬼魂戏,没法克展所出,可是以整个
剧情来说,是尽美矣又尽善,她的呕心沥血不是没有代价的。
成吉思汗大祭跟那达慕竞技大会
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是元朝开国之主,元太祖成吉思汗大祭之
期,俗称“三月会”,蒙古同胞都到他的陵寝祭拜,以示崇敬。民国
二十三年笔者因为运冀蒙牛问题,奉财政部令派到百灵庙跟德王
洽议运销事宜,恰巧正赶上成吉思汗大祭盛典,幸获随同前往
瞻仰。
元太祖名铁木真,是历史上的伟大英雄,武功显赫,为百世之
雄,诸王群臣奉为共主,尊称成吉思汗。他在远征西夏时候,因坠
马病死在甘肃固原的清水县,他的陵寝,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境
内。他死在清水葬在伊金霍洛旗还有一段动人传说:一次在远征
西夏路过伊金霍洛,马鞍子失手落地,侍从去拾,被他阻止。他说:
无故落地,事出有因。他环顾四周,认为此地有山有水有草原,是
埋骨好去处,“我死之后,就以此处做伴眠之地吧!”说完就命左右
就地掘土,将马鞍子埋下去,堆成一个大土壤,命名“赛尔特劳垓”。
成吉思汗驾崩,诸王按照他的遗嘱,将他遗体从清水县运到鄂尔多
斯的高原伊金霍洛安葬。
这片陵园建筑在林木明秀,湖水凝绿,卫以崇垣的禁地上,园
陵明堂,殿宇崇闳,高约八丈有余,分前后两殿。跨入前殿迎面是
巨幅成吉思汗画像,这位一代天骄,目若悬珠,斐斐有光,银髯飘
胸,当年雄姿俊发、叱咤风云的英气,仍然令人肃然起敬。据说这
幅画像,是追随他多年一位谋臣古拉扬特精心之作,所以特别传
神,可惜殿内不准摄影,只能供参谒者瞻谒凭吊而已。供桌上除了
涂金错银的樽彝晷卣外,放着相传是成吉思汗当年斩将搴旗最趁
手的兵刃。两把冷气森森的马刀,画像两边竖立着红缨黄杯,蒙古
同胞认为神器的“苏鲁锭”(蒙古话长矛的意思)。
关于“苏鲁锭”有一个传说:有一次成吉思汗在土拉河战斗中
打了败仗,当时他跪下来向上苍乞援,霎时只见从天上飞来一支又
黑又大的“苏鲁锭”,他高兴万分,伸手欲接,“苏鲁锭”却悬在天空
不下来。成吉思汗连忙立誓,日后要用一千只绵羊祭典,这样“苏
鲁锭”才应手而落,帮助他杀出重围。所以每年成吉思汗大祭,蒙
古族入有另外用达斯门(山羊皮)祭典“苏鲁锭”的风俗,在祭典时,
除了用山羊皮割成若干细丝,修补“苏鲁锭”的枪缨子外,还要唱
“苏鲁锭”的祭诗。当年吴礼卿(忠信)先生主持蒙藏委员会时,曾
经有人把蒙文译成汉语,不但词句优美,而且声调锵锵,可惜事隔
多年,不复省忆了。
闼宫寝殿正中并排陈列三顶黄色绸幢(蒙人叫它灵包),包内
安放着成吉思汗同两位夫人的灵柩,据说棺木是银质,周围嵌以黄
金雕琢的图案,并镶珍珠宝石。灵包后有一木架,上面安放一具藻
绘复杂的漆皮马鞍子,当然也是成吉思汗生前战马的缰鞯。由后
殿穿过东西过庭,就是东西配殿。
灵宫外有一片数十亩的平坦场所,继大祭之后,每年五月十三
日在此举行“朱勒格”礼祭典,在举行那达慕大会朱勒格祭前,先把
一匹白马系在陵前一根金色桩子上。祭典开始用蒙古古典乐奏,
按爵秩依次献上哈达、明灯、羊肉脊背、油酥点心、葡萄酒、马奶、鲜
果、香烛各样祭品,然后由各地来的代表,把随身带来的马奶,倒在
半人高的木桶里,倒满了就象征这一年里牧业兴旺。然后由领头
的代表,拿起勺子在木桶里盛满一勺,朝天泼洒,那时跟在后面的
人,就齐声欢唱“丰收赞”“乐太平”歌词,领头代表这时正式宣布那
达慕大会开始,于是赛马、摔跤、射箭三顼蒙古传统性公开竞技陆
续登场。
赛马参加的人只限于男人,内蒙人管选手叫“鄂热呼奈瓜热
奔”,是竞技勇士的意思。在大漠中骑马是蒙古男女老幼日常生活
必不可少的,凡是骑术特别精湛的健儿,就要在一年一度的大会上
显身手了。赛马开始,一声令下,参加比赛的人马,像弩箭激射而
出,疾风一般地卷过绿色草原,忽而挥臂加鞭,忽而镫里藏身,技巧
百出,看得人目瞪口呆,比西人赛马那要惊险刺激多多了。最后哪
位赛者取得终点红旗,立刻被人拥簇着马披红、人插花,大家尊称
本年第一骑士,受到聚族的尊敬。
摔跤是蒙古人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
主要竞技项目。参加比赛的人,都要穿上“召得格”,那是一种粗布
纳成的坎肩,又叫褡裢(不像我们现在摔跤选手穿的短褂子,两人
一撕掳,立刻褂松带斜),上面钉有若干金属扣子和钢钉,讲究一鼓
气,褡裢跟身上肌肉紧得严丝合缝,让对手无处抠拉。腰里系上牛
皮板带,下身穿色兼红绿的短裤,足蹬短筒牛皮战靴,又叫踢死牛。
衣服上镂金采鲽,盛饰增威,凡是穿这种衣服进场者,就被称为“布
和”,就是摔跤手。这种摔跤,不分轻重级别,愿者下场,一跤摔输,
即被淘汰,如果当场伤摔毙命,布和不必赔偿抵命。所以一般摔跤
手都是彪形大汉体健如牛的人,才敢下场子跟人交手。出场之前,
双方互唱赛前歌词,然后跳跃进场,表示相互谦让,并向观众敬礼。
摔跤是斗力斗智,两者兼备的比赛,该用力时,有如雄狮搏兔,雷霆
万钧,该用智时,应有狡兔的敏捷刁钻,巧闪柔翻。获胜一方,可以
得到“色音布和”(勇敢的摔跋手)头衔,再到其他地区,寻找对手比
赛,如果连续获胜,他就成为勇冠全疆,崇高荣誉的勇士了。
射箭是那达慕大会最初主要活动项目,在公元八百多年前,蒙
古人聚族而居,大小部落有上百种之多,他们的经济生活分游牧、
狩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占后,虽然猎狩部落也逐渐转变为
游牧方式,但猎狩时期,积年累月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下来以
防外敌侵犯,或野兽袭击畜群。甚至于有极少数比较固执的部落,
因为没有大批的畜群,则仍依赖弓箭捉捕啮齿类小动物来维生。
由于弓箭是蒙古人生活上必不可少的武器,人们也因而尊重那些
优秀神箭手,而身怀绝技的射手们,也乐于有个机会表演或比赛,
显露一下自己的技艺。,所以到民国二十四年农历五月十三日,蒙
古人视同嘉年华会的那达慕大会,射箭始终是主要项目之一。
现在虽然事隔多年,可是每逢成吉思汗祭日跟那达慕大会会
期,种种热闹情景,就会重回脑际。
中国菜的分布
古人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这句话证明了饮食在我们日
常生活里,是占有极重要地位的。欧美人士,一谈到割烹之道,总
认为饮食能达到艺术境界,必须有高度文化做背景,否则就不能算
吃的艺术呢!世界上凡是讲究饮馔,精于割烹的国家,溯诸以往必
定是拥有高度文化背景的大国,不但国富民强,而且一般社会经济
繁华充裕,才有闲情逸致在饮食方面下工夫。
当此举步方艰之时,我们讲求饮馔,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
在最经济实惠原则之下,变粗粝为珍肴,不但是色、香、味三者俱
备,而且有充分均衡的营养。至于一饭千金,一席数万金的华筵盛
馔穷奢极欲地挥霍浪费,那就不足为训的了。
中国幅员广袤,山川险阻,风土、人物、口味、气候,有极大不
同,而省与省之间,甚至于县市之间,足供饮膳的物产材料,也有很
大的差异,因而每一省份都有自己独特口味。早年说,南甜、北咸、
东辣、西酸,时代嬗变,虽不尽然,总之大致是不离谱儿的。
中国菜到底分多少类呢?据早年一些美食专家分野,约可分
为三大体系,就是“山东”“江苏”“广东”,按河流来说,又可分成“黄
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
照以上划分办法,并不是随便一说,也是渊源有自的。有清一
代,最为重视治河,为了浚治黄河,特地设了一位一品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