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你度过长夜的方式吗?”
    我会老老实实的说∶“完全不是,只不过顺手给挂上去的罢了。”
    那一百枚铜钱和那个寡妇,我一点也不同情矣━━守得那么勉强,不如去改嫁
    。
    那又做什么扯出这个故事又把它和飞镖联在一起去叫别人乱想呢?
    我只是有些恶作剧,想看看朋友们那种不敢不同情的脸色━━他们心里不见得
    存著什么同情,也不必要。必要的是,一般人以为必须的一种礼貌反应。这个很有
    趣,真真假假的。
    飞镖试人真好玩,而且百试不爽。
    后  记
    《我的宝贝》在《俏》杂志以及《皇冠》杂志上连续刊登了一年多的时间。这
    本书的诞生,无非抱持著一贯的心态,那就是∶把生活中的片段记录下来。
    其实,我的宝贝不止书上那么一点点,自从少年时代开始拣破烂以来,手边的
    东西总是相当多。随著时间的流逝加上个人环境的变迁,每隔五年左右,总有一些
    原因,使我的收藏大量流失。起初,对于宝贝的消失,尚有一些伤感,而今,物换
    星移,人海沧桑早已成为习惯,对于失去的种种,都视为一种当然,不会再难过了
    。
    《我的宝贝》在连载期间得到极大的回响。分析这个专栏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
    ,可能在于它的图片和故事的同步刊登。
    我很喜欢读友们把这本书当成一本“床边故事。”看一个图片,听一个故事,
    然后愉快的安眠。事实上,很多做母亲的,已经把这种方式灸连载时用在孩子入睡
    的时刻。我发觉,孩子们也很喜对听故事再看图片。
    也喜欢读友们把这本书当成礼物去送给好朋友,因为送的不止是故事同时也送
    了一大堆破铜烂铁般的所谓宝贝。
    这些经由四面八方而来的宝贝,并不是不再流动的,有些,在拍完了照片之后
    ,就送了人,也有些,不断的被我在种种机缘中得来,却没有来得及收进这本书里
    去,很可惜的是,来的都是精品。这只有等待过几年再集合它们,另出一本书了。
    藉著一件一件物品,写出了背后的故事,也是另一种保存的方式,这么一来,东西
    不再只是它的物质基础,它们,加入了人的悲喜以及生活的轨迹,是一种文物了。
    总有一天,我的这些宝贝都将转手或流散,就如它们的来那么自然。如果后世的人
    ,无意间得到了一两样,又同时发现,这些“古斑斓”曾经被一本书提到过,那份
    得来的心情告能不同。
    又如果,每一个人,都把身边的宝贝拍照记录下来,订成一本书,数百年之后
    ,旧书摊上可能出现几十本《物谱》,会是多么有趣。
    我写这本书的快乐,就在于这份好比一个小学生写一篇篇历史作文一般的趣味
    和心情。
    请你把你的宝贝贴在下面空白的地方同时留下它的故事
    三 毛   著
    三 毛 散 文 全 编
    雨季 不再 来
    当三毛还是在二毛的时候
    写下了《雨季不再来》━━
    这些不算很成熟的作品
    不在乎是否会引起评价上的失望和低估
    这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
    是无可否认亦躲藏不了的
    它好,它不好都是造成今日健康的三毛的基石目录“苍弱”与“健康”━━《
    雨季不再来》序舒凡1……………
    当三毛还是在二毛的时候(自序)4………………
    惑10…………………………………………………
    秋恋16………………………………………………
    月河22………………………………………………
    极乐鸟34……………………………………………
    雨季不再来41………………………………………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52………………………………
    安东尼。我的安东尼60……………………………
    赴欧旅途见闻录69…………………………………
    我从台湾起飞90……………………………………
    翻船人看黄鹤楼101…………………………………
    平沙漠漠夜带刀115…………………………………
    去年的冬天129………………………………………
    附录
    三毛━━异乡的赌徒桂文亚140…………………
    访三毛、写三毛心岱152………………………
    飞━━三毛作品的今昔桂文亚166………………
    “苍弱”与“健康”━━《雨季不再来》序舒凡继《撒哈拉的故事》后,三毛
    的《雨季不再来》也成集问世了。讨论这两书的文字,多以“健康的近期”和“苍
    弱的早期”说法,来区分两条写作路线的价值判断,这一观点是有待探讨的。
    就三毛个人而言,也许西非旷野的沙、石和荆棘正含有一种异样的启示,使她
    从感伤的“水仙花”,一变而为快乐的小妇人,这种戏剧性的成长过程是可能的,
    撇开“为赋新词强说愁”本是少女时期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说,即或朴素地比之为从
    苍弱到健康也能算得上是常言了。
    但,就写作者而言,心怀“忧惧的概念”(祁克果语),限入生命的沉思,或
    困于爱情的自省,则未必即是“贫血”的征候,心态健康与否的检验标准,也非仅
    靠统计其笑容的多寡便可测定。审写作路线取向问题,以卡缪的《西西弗斯神话》
    在文学史的贡献,不比纪德的《刚果纪行》逊色,即可知用“象牙塔里”、“艳阳
    天下”或“苍弱”、“健康”之类的喻辞,来臧否写作路线是不得要领之举,重要
    的是该根据作品本身来考察。
    《撒哈拉的故事》约可列为表现现实生活经验的写作。阅读文艺作品所以成为
    人类主要的精神活动之一,较切近的原因是为了从中开拓真实生活经验。三毛以极
    大的毅力和苦心,背井离乡,远到万里之外的荒漠中的居家谋生,以血汗为代价,
    执著地换取特殊的生活经验,这种经过真实体验的题材之写作,在先决条件上已经
    成功了,甚至连表现技巧的强弱,都无法增减故乡人们去阅读她作品的高昂兴趣。
    《雨季不再来》约可归为表现心灵生活经验的写作。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变”,人类深思的默省存在的意义、灵魂的归依、命运的奥秒等形上问题,早在神
    话发生时代就开始了,历经无数万年的苦心孤诣,到了近代,新兴的实用功利主义
    者,竟讥讽此一心灵活动为“象牙塔里的梦魇”,这才真是精神文明恶梦的起点呢
    !尤其,在大众传播事业力量无比显赫的今天,缺乏实在内容的泛趣味化主义,被
    推波助澜地视为最高人生价值,沉思和深省活动反被目为苍弱的“青春期呆痴症”
    的后遗,这种意义的普及,形成了“危机时代”的来临。
    尽管做此引论,也不能掩饰《雨季不再来》在内容技巧上的有欠成熟。十多年
    前,烦恼的少年三毛难免把写作当成一种浪漫的感性游戏,加上人生阅历和观念领
    域的广度不足、透视和内诉能力尚未长成等原因,使她的作品超于强调个人化的片
    段遐想和感伤。但是,从中所透露的纯挚情怀和异质美感,欲别具一种奇特的亲和
    力。《雨季不再来》只是三毛写作历程起步的回顾,也是表征六十年代初期,所谓
    “现代文艺少女”心智状态的上乘选样。
    当三毛还是在二毛的时候(自序)
    我之所以不害羞的肯将我过去十七岁到二十二岁那一段时间里所发表的一些文
    稿成集出书,无非只有一个目的━━这本《雨季不再来》的小书,代表了一个少女
    成长的过程和感受。它也许在技巧上不成熟,在思想上流于迷惘和伤感,但它的确
    是一个过去的我,一个跟今日健康进取的三毛有很大的不同的二毛。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
    么自然的消失过去。
    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著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
    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她是一个逆子,她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
    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因此,她从小不在孝顺的原则下做父母请求她去做的
    事情。
    一个在当年被父母亲友看作问题孩子的二毛,为什么在十年之后,成了一个对
    凡事有爱、有信、有望的女人?在三毛自己的解释里,总脱不开这两个很平常的字
    ━━时间。
    对三毛来说,她并不只是睡在床上看著时光在床边大江东去。十年来,数不清
    的旅程,无尽的流浪,情感上的坎坷,都没有使她白白的虚度她一生最珍贵的青年
    时代。这样如白驹过隙的十年,再提笔,笔下的人,已不再是那个悲苦、敏感、浪
    漫、而又不负责任的毛毛了。
    我想,一个人的过去,就像圣经上雅各的天梯一样,踏一步决不能上升到天国
    去。而人的过程,也是要一格一格的爬著梯子,才能到了某种高度。在那个高度上
    ,满阮风月,青山绿水,尽入眼前。这种境界心情与踏上第一步梯子而不知上面将
    是什么情形的迷惘惶惑是很不相同的。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二毛的确跌倒过,迷失过,苦痛过,一如每一个“少年
    的维特”。
    我多年来没有保存自己手稿的习惯,发表的东西,看过就丢掉,如果不是细心
    爱我的父亲替我一张一张的保存起来,我可能已不会再去回顾一下,当时的二毛是
    在喃喃自语著些什么梦话了。
    我也切切的反省过,这样不算很成熟的作品,如果再公诸于世,是不是造成一
    般读者对三毛在评价上的失望和低估,但我静心的分析下来,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
    顾虑。
    一个家庭里,也许都有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