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共领导层一班人而言,将毛泽东树为“理论家”却是一件新鲜事。长期以来,他们都知道毛擅长军事指挥,也都逐渐信服毛在军事指挥方面的才干。自长征结束以来,毛泽东在政治方面的领导成为事实,也被众人逐渐习惯以至承认,但大家在心理上还是将“理论家”的名号与张闻天、王明联系在一起。尤其张闻天这位前党内“总负责”,现在也还在主管中央宣传工作和马列学院,所以当周恩来于1940年自莫斯科返回延安后,也就情不自禁地将共产国际对张闻天的评价向毛泽东和其它领导人和盘捧出。谁知周恩来的传达竟遭到毛泽东的当头棒喝,毛怒斥道:什么理论家,背了几大麻袋教条回来!
既然张闻天都够不上“理论家”,那么与张闻天差不多的王明背回来的更是“教条”了。周恩来称不上是理论家,至于康生、任弼时、陈云等更是与“理论家”搭不上边。在毛的眼中,领导同志中除了他自己以外,具有理论眼光的只有刘少奇一人。
1941年后,刘少奇似乎进入到一个“理论喷涌期”。他在盐城的华中局党校开始频频作各种大报告。他不仅谈“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也谈党内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传统。他甚至学起毛泽东,站在哲学的高度谈论起“人的阶级性”、“人为什么会犯错误”以及“人性善恶”等抽象命题来。
从当时毛泽东的立场和角度看,刘少奇的大部份观点虽然都可以接受,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例如,1941年6月3日刘少奇在盐城参议会发表的演讲“我们在敌后干些什么”,1942年10月10日在返回延安途中于北方局党校作的“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的报告,都回避了毛的“新民主主义论”,而大谈中共应坚持“三民主义”。刘在“人的阶级性”的报告中还发明了“封建阶级党性”的概念。1这些都是毛不能同意的观点,因此,即使刘少奇颇具理论水平,但中共党内真正的理论家只能非毛泽东莫属。
进入1942年后,毛泽东在党内的权势已如日中天。2月8日,延安举行“泽东日”,徐特立、萧三作关于毛泽东生平报告,听众千余人。现在将毛泽东在理论上的地位加以鼓吹,已刻不容绶。此时,一个原张闻天属下的留苏派马列教员张如心站出来为之起劲摇旗呐喊,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张如心原名张恕安,于二十年代后期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原属国民党左派,后转变至中共阵营,三十年代初返国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后随长征到达延安,长期在张闻天领导下的马列学院从事马列主义理论的教学工作。此人政治嗅觉颇为灵敏,早在1941年2月即在其撰写的文章中首先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概念,可惜当时未引起广泛注意(他的文章名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当时谈“布尔什维克”的文章比比皆是,人们很难注意到张如心在这篇“八股腔”文章里宝贵的“诗眼”。但是有一个人却注意到了。1941年12月底,张如心被调至毛泽东身边,任毛的读书秘书。1942年2月8日,张如心为“泽东日”作《怎样学习毛泽东》的报告。2月18日,张如心又在《解放日报》上第一次对“毛泽东主义”作了阐释。显然,未经许可,张如心不可能提出这个概念,而在《解放日报》上提出如此重要的概念,陆定—、博古必定事先将其文章送审,向毛泽东、任弼时请示汇报或打过招呼。
“毛泽东主义”的概念一经登报,马上流播开来。1942年7月1日,邓拓在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上发表社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掌握毛泽东主义》。但毛泽东经过全盘思考,感觉“毛泽东主义”一词有所不妥,遂于1943年4月22日复信给凯丰,声称自己思想还未成熟,现在还不是鼓吹的时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断去鼓吹(例如整风文件中的几件)”。2在毛看来,称“毛泽东主义”也许有些刺眼,因为斯大林也只是提“列宁——斯大林主义”,还未敢提“斯大林主义”,毛泽东似乎担心这个说辞会引起莫斯科的不快。再说,称“主义”虽然好听、好看,却无什么创新,这可能也是搁置“毛泽东主义”的一个原因。
1《刘少奇年谱》,上卷,页357-58。
2《毛泽东年谱》,中卷,页434-35。
就在这个时刻,王稼祥似乎觉察到在“毛泽东主义”问题上出现的微妙的僵局。1943年7月5日,他率先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并且作了阐释。整风深入后,王稼祥作为原党的领导人之一处于被整地位,心情压抑,他对由他负责的国际问题研究室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其下属的请求汇报一言不发。此时,王稼祥竟挥笔写文谈起“毛泽东思想”,向毛泽东献上一份厚礼,再明显不过是企求毛泽东网开一面。但是,王稼祥作为“错误路线”代表人物,又不深刻检讨,仅凭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想溜之大吉,是万难成功的,有资格对毛泽东在理论上的贡献加以总结的人,只能是党的正确路线的代表人物。
这个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党的第二号人物、“白区正确路线”的代表刘少奇的肩上。无论是张如心、邓拓还是王稼祥,资历和地位皆不够格,只有刘少奇才堪此重任。
1943年7月6日,刘少奇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清算党内的盂什维主义思想》,继而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即著名的《论党》),刘少奇在报告中提到“毛泽东”的名字达105次,全面地阐释了毛泽东在理论上对马列主义所做的贡献,正式提出中共的思想理论基础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从此,刘少奇成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首创者——版权归刘少奇,以至二十多年后,刘少奇被毛泽东抛弃遭受残酷批判时,还抱屈叫冤,声称“毛泽东思想”是他首先提出并号召全党奉为指针的。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
高华 著
下编 毛泽东与延安整风运动
第十五章 “毛主席万岁”——延安整风的完成
二 刘少奇等对毛泽东的颂扬
在中共党内,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无论是在大革命时期,抑或是江西苏维埃时期,都没有颂扬党的领袖的传统。对党的领袖进行大规模的颂扬、赞美始于四十年代初,首先开创这个先例的是中共中央领导层内毛泽东的同僚,他们率先对自己原来的同事毛泽东进行热烈的赞美,迅速地将毛泽东捧成凌驾于中央集体之上的“尊神”。
在中共中央领导层中,第一个站出来吹捧毛泽东的人是王明。1940年5月,王明发表《学习毛泽东》一文,对毛的“革命意志”、“非凡的革命胆略”进行全面的赞颂。然而,毛泽东看透了王明讨好的用意,一点也没放松清算王明的准备工作。王明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不仅讨好的目的未达到,还徒增毛泽东对他的轻视和鄙夷。
从1942年开始,中共重要领导人对毛泽东的赞美已形成高潮,几乎所有党的领导人、各大区党和军队的领导人,都加入到歌颂毛泽东的大合唱中。
刘少奇写道:
……我们的党在这二十二年中,在三次连续不断的全国性的革命战争中,是经过了各方面的严格考验的……而特别值得提出的,就是在二十二年长期复杂的革命斗争中,终于使我们的党、使我们的无产阶级与我国革命的人民找到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我们的毛泽东同志是二十二年来,在各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中经过考验的完全精通马列主义的战略战术的,对中国工人阶级与中国人民解放团结抱无限忠心的坚强伟大的革命家。1
朱德说:
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党,它吸收了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综合归纳起来的宝贵经验,它继承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积累下的优良遗产,它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三大阶段中锻炼了自己,丰富了自己,在这剧烈无比的锻炼中,它把马列主义中国化了,把历史遗产进化为适合于现实社会的需要了,这种光辉的成就,体现在我们党有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及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2
彭德怀写道:
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几年中对于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有持久战的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新民主主义论》就是辉煌的杰作……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论》既不混同于旧三民主义,又不混同于假空喊社会主义,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的提出于中国目前的具体环境及历史阶段,成为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指针。3
陈毅充满激情地写下他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体会:
这是一百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上及社会实践问题上其中新旧争论的最正确的解决,这是一本马列主义的新创获的著作,也是一本马列主义的古典著作。这是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华民族理论战线上的光荣代表。……因此二十一年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久经考验过的布尔什维克的党,他的党员和干部,他的领导中枢,党的中央和他的领袖毛泽东同志,都是久经考验的能征惯战基本上已经走上完全的布尔什维克化的道路,对一切斗争环境均能适应,一切斗争方向均能掌握。
陈毅对刘少奇也作出高度评价,他说:刘少奇同志许多关于党的论文恰可作全党在这方面极优秀的代表。4
罗荣桓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报告中称颂道:
毛泽东同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民革命的领袖,不是自己封的,他是代表党的正确的方向,胜利的方向,而与党的整个视野相结合,成为不可分离的关系而得到成就的……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是马列主义的思想。在民族化方面,有了他的发展。……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是“来自群众中,再到群众中去”,因此,他是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教条主义所不了解的。5
1刘少奇:《肃清党内孟什维主义思想》,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苏中出版社,1945年),页1。
2朱德:《“七一”二十二周年感言》,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苏中出版社,1945年),页1。
3彭德怀:《民主政治与三三制政权》,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苏中出版社,1945年),页14-15。
4陈毅:《伟大的二十一年》,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苏中出版社,1945年),页8、12、11。
5参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苏中出版社,1945年),页22;另见《文献和研究》1986年第5期,页321。
除了刘少奇等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外,在延安的毛泽东的密友们也积极参加了歌颂毛泽东的大合唱。
康生在1943年7月15日作的《抢救失足者》的报告中,号召以毛泽东的革命精神去肃清一切反革命。他鼓动道:
一切忠实的共产党员们,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理论与实际,以坚决的革命精神去进行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去反对党内一切公开的、暗藏的投降主义,以坚决的革命精神,去进行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1
陆定一说:
假如我们对于日寇的战略不是主张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持久战,而主张速决战;假如我们对于大资产阶级反共派,或者只有斗争无联合,或者只有联合无斗争,或许抗战的情景就已经不堪设想。不但如此,在毛泽东同志的四部著作中,在中央的许多决定指示中,可以看见我们党的中央确是掌握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已经有本领善于把马列主义应用到实际中去了。 2
原国际派代表人物在歌颂毛泽东方面更是争先恐后,试图以此向毛表示他们的忠心。
王稼祥率先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说辞。他说:
中国民族解放整个过程中——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正确道路,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与实践中所指出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3
博古写道:
我们有保卫的力量,我们有八十万党员,我们有五十余万在党领导下的军队,我们有巩固的根据地,我们有二十二年斗争的经验,我们有全国人民的拥护,我们有无数身经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