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居无定所!”
    舜帝将巫盐跟晏龙向石户农做了介绍。石户农与巫盐、晏龙施礼后问道:“重华已贵为天子,怎有工夫来这里?”
    舜帝说:“定了五年巡狩之制,二月东巡,不敢懈怠啊!听说你重回到石户,封岳完毕就访访友,公私兼顾,见笑了。”
    石户农说;“圣天子垂爱,承情,承情!”
    舜帝与石户农在田埂上坐了下来。巫盐与晏龙见舜帝与石户农挚友重逢,亲密之极,不便打扰,二人就走进田地后面的小树林子那边河沿看风景。
    舜帝问道:“石户兄才高识广,重华想请你出山为官”
    石户农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闲自在惯了,哪是做官的料?懒问政事,懒问政事。”
    帝舜说:“重华庸政二十年,摄政八年,而今践帝位又已经多年,深感人才匮乏。若你能出山,可辅佐重华成就一番事业,重华纵使将帝位让给你也心甘情愿的。”
    石户农素知虞舜为人实在,言必行,信必果,说话做事并无假意,就笑着说道:“入仕做官,甚至当天子,多少人求之不得之事。容我考虑三天好吗?”
    舜帝说:“我在泰山行宫等你的消息。”
    石户农见日将正午,便说道:“本想请帝兄到寒舍用膳,又恐贱妻知道兄贵为天子,不知如何招待而怠慢了你,故而不敢邀请。见谅了。”
    舜帝哈哈大笑:“下了逐客令,重华只得告辞。”说罢叫了巫盐与晏龙,信步下山,临别叮嘱道:“别忘了三天以后给重华佳音。”
    眨眼三天即过,不见石户农回话,舜帝再次带了巫盐与晏龙进山到石洞造访,谁知走到洞前,推开石门,里面漆黑一团,空无一人。找来左邻右舍询问,说石户农收拾好东西,合家往东而去了。
    舜帝没请得石户农,不觉郁郁寡欢,带了娥皇、女英、巫盐、伯夷、夔、晏龙及一应从人、乐工离开行宫,沿泰山东北麓走,一路打听石户农的消息不得,只得转向西南面,继续前行。
    节令尚在三月,天气乍暖还寒,到衡山巡狩封岳时间尚早。路过霍山的时候,舜帝突然动了一个念头,要去看看霍山,看看天柱山。回想起刚做摄政帝时的第一次南巡狩,由于南边三苗人作乱,就没到长江之南,只到了长江北岸的霍山,那次南巡祭祀,只得在霍山的天柱山举行仪式,当时见天柱山之俊秀,也曾动过将来如登帝位,可以考虑将天柱山封为南岳的念头。可自从那次为抚三苗而南征,见识了衡山之雄险神奇,秀丽磅礴,就认定了敕封南岳非衡山莫属。这次路过霍山,心里就觉的对霍山亏欠了点什么,因此决定这次再上霍山祭祀一番,向天如实祷告更改初衷之原委。于是,一行人就顺路到了霍山、天柱山祭祀天帝神祗。
    事毕,伯夷向舜帝说道:“帝这次南巡狩,不妨再走走三苗集聚之地,看望苗山乡民,以践帝之前约。”
    舜帝说:“那次抚慰三苗后曾许诺再去看望他们的,这回自然要去。”
    于是,一行人越霍山,过徐淮,渡长江,辗转到了鄱阳湖边苗山。没有北迁的苗民见舜帝驾临,无不惊喜,男女老少齐到寨外跪地迎接。
    帝舜在苗山停留了数日,每天带了巫盐、伯夷、晏龙,挨家看望走访,了解生活情况,听取苗民意见。这地方有位老者已到上庠养老,舜告诉大家说老人一切都由国家照料,日子过得舒心展气,苗民听了,欣喜若狂,纷纷夸赞舜帝仁爱,信义。
    舜帝起驾离了苗山,到了瓯闽境界。数千年前,瓯闽原本淹在海中,地壳变化,渐渐成了陆地,此时眼底下但见万山重叠,嶂峦起伏,浓林密布,飞鸟穿梭。在丛林中行走的人,一个个步伐矫健,往来如脱兔,只是身上穿戴,甚为怪异。帝舜见了,很是奇怪,便问众人道:“你等过去来过这地方吗?”
    众人回道:“没有。”
    帝舜又问伯夷道:“知道这些人是什么人吗?”
    伯夷回答说:“不知道。”
    巫盐说道:“根据地理方位看,这地方应该是盘瓠子孙憩息之地。
    舜帝恍然大悟:“我想起来了,务成昭老先生曾经说起过,畎夷盘瓠本来是帝喾身边的一个侍从。防王吴将军兵变作乱,兴兵侵犯帝喾都城宛丘,帝喾征而不胜,于是贴出榜文,访招天下能者,承诺,凡能取得吴将军人头、杀退防兵的,可以得千金,封邑万户,赐帝小女为妻。盘瓠默不作声,夜来化做獒犬,偷偷潜入防王营中。防王酣饮,醉卧军帐中.乘防王酣睡时,獒犬潜入军帐,咬下防王首级。遂化回盘瓠,返回高辛氏帝喾军营,报了救驾大功。防王既死,吴军不攻自乱。帝喾履行诺言,遂封畎夷盘瓠为定边侯,封会稽,将帝女嫁给盘瓠,并赏赐了一个侍女,且把瓯闽之地也封给了盘瓠。帝女和那宫女都成了盘瓠的妻子。三四年光景下来,帝女连生三胎,每胎两男两女,总共生了六男六女。宫女也连生三胎,每胎一男两女,总共三男六女。”
    巫盐插话道:“这地方大山连绵,这里的人称大山为瑶山,盘瓠的后代就称瑶民,也不知这称谓缘于什么?”
    舜帝说道:“因为盘瓠有奇功,被封为定边侯以守南疆,到南方后,被免除徭役赋税,族众自称莫徭,意思是没有徭役。盘王盘瓠带帝女到达封地南山,于是,不收关梁田赋徭役的南山便被叫做了莫徭山,简称瑶山,其裔民称瑶民。因为盘瓠被封王与獒犬有关,裔民又称猺民。”
    舜帝说完,吩咐晏龙找几个人来问问。可那些人一见生人便纷纷向山中逃去,其奔走速度比野兔、虎狼还要快。好不容易才追上一个,领来见舜帝。舜帝一见那人裸着上身,而腋下散发出阵阵狐臭,扑鼻难闻,
    “你们是什么人?”
    那人一双眼眨巴着,任问不说话。过来几个贩盐人,舜帝就问贩盐的,贩盐人说道:“这些人都是瑶人,是盘瓠的子孙。”
    巫盐说道:“由于盘瓠子女野性太重,不好教养,听说后来帝喾就命盘瓠把帝女生的孩子安排到各地山洞中居住,将宫女的子女送到了南岭。”
    伯夷说道:“听说盘瓠后裔后来分为了几支,有狗头瑶、顶板瑶、过山瑶等,大多居住在南方崇山峻岭中,很傲慢,抗粮抗税的,语音又不通,连官府都拿他们没有办法。”
    舜帝说道:“盘瓠死后,衍生出十二姓,盘、蓝、胡、侯、钟、田、雷、冉、赵、向、蒙、旻。其后裔好山岭,恶都市,织五彩衣,制裁尾饰,以纪念祖先,并由会稽南山溯长江而上,入住长沙武陵,穷极南岭,逶迤巴蜀、黔南昆湘,号称蛮夷。傲慢而抗粮抗税的,是盘瓠后裔中的小部分,他们会同蚩尤氏等裔民,形成了三苗势力。”
    夔说:“这类人怕会成为帝今后教化的重点。”
    舜帝说:“言之有理。教人化人,礼乐为先。同化他们,开疆拓土,也是我华夏族的使命之一。”
    舜帝一行离了瓯闽,一路巡视,不觉就到到了五月,芒种刚过,就到了衡山。帝舜照例举行朝觐之礼,审乐中所献贡乐一叫初虑,一叫朱干。柴祭地点设在祝融峰上,一切礼仪程序都跟祭祀泰山一样。祭祀天地神祗和南方高山大川完毕,舜帝宣读封岳敕命。
    有虞国帝虞舜,叩拜皇天后土:
    巍巍高山诸神,福佑天下苍生。虞舜奉天封岳,
    志在世事澄明。衡山是为南岳,雄控荆湘百粤。
    叩拜——
    封岳已毕,舜帝问有关诸侯酋长道:“逃到五岭的驩兜和丹朱如何?”
    南天官叔仲回道:“只有三苗中一些顽固分子跟在左右。丹朱有建朱驩国动向。南蛮偶有叛逆。”
    舜说:“驩兜行邪日久,流被深远,一时难以改变,你等日常要注意用心化导其羽翼,渐次使之孤立。”
    南方各诸侯酋长齐声应道:“是!”
    舜帝又问道:“玄都氏的遗民情况怎么?″
    叔仲道:“玄都氏遗民先前深受三苗压迫,令人见怜。现在散居,人数尚不少”
    舜帝道:“玄都氏曾是古国中一个大部落,无奈末代部落长昏庸,遂致亡族。既然时下人还不少,我欲施德政,将玄都氏遗民中众望所归之人封号封土,令其复兴本族。尔等归去之后,可以分头考察,奏报于朝。”
    叔仲及众诸侯酋长听了,齐声说道:“舜帝神明!”
    伯夷代表朝廷把进一步统一历法、音律、五度、五量。五权有关规制宣布一番。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七章 2】
    诸事完成,各诸侯、酋长纷纷离去,舜帝意欲再访善卷,问起善卷情况,叔仲说自从那次去了深山,已经音信俱无,莫知去处。舜帝惋惜不已,只得带了二妃、巫盐、伯夷、夔、晏龙,拜谒完祝融墓后下山离了南岳衡山,向北行进。
    晓行夜宿,不觉到了沅水。舜帝忽地想起先帝曾对他说过,这里有两座山,一叫大酉山,一叫小酉山,是轩辕黄帝藏书之所。就对巫盐,伯夷、夔和晏农说:“黄帝藏书在这一带。不妨顺便找找看。”
    巫盐等说:“好!″
    帝舜一行顺沅水而下。一路上,只见着瑶装的盘瓠子孙来来往往,就叫住了几个打听情况,居然能听懂话,而且谈吐也很礼貌,
    晏龙问道:“你们是盘瓠子孙吗?”
    一个着瑶装的年轻人说:“是的。”
    晏龙又问道:“你们知道黄帝藏书的石室在哪里吗?”
    年轻人说:“不晓得。有个善卷先生或许会晓得。”
    舜帝吃了一惊:“你是说善卷先生?”
    年轻人说:“是一个叫善卷的老先生教我们识的字。他
    那里有好多书。”
    舜帝迫不及待地问道;“善卷先生住哪里?快带我们去找他好吗?”
    年轻人说:“就在前面山上的石洞中。你们跟我来吧。”
    年轻人把舜帝一行带到一座山之南麓,舜帝见一个须髯发眉皆如雪般白的老者,正朝山下打望。舜帝一眼便认出了正是慈眉善目的善卷,就一边叫着善卷先生一边大步登上山施礼。善卷也认出了舜帝,忙还礼,口里说:“圣天子驾临,有失远迎,该死!”
    二妃、巫盐、伯夷、夔、晏龙都很奇怪,心中暗想:善老先生怎么会早知道圣驾光临,莫不是他也先知先觉。
    舜帝一行跟着 善卷老先生转过一个山坡,在一处悬崖边停下。舜帝看时,只见悬崖上有一石洞,洞口很小,洞外有数块大石有序地摆放着。
    爬过一段险道,善卷老先生请舜帝君臣在石上坐下。说道:“洞里黑,就在外面坐吧。”
    舜帝坐下了,问:“先生打那年避我而离了衡山,就一直呆在这儿吗?”
    善卷说:“不,老夫回了故地,来这里是想找黄帝藏书之所。还想在耄耋之年再添增点学问哩。”
    舜帝问:“找到了吗?”
    善卷说:“找是找到了,可已所剩无几。在小酉山这石洞中简牍本就藏得不多,离这十来里的大酉山石洞藏得多,可惜当年被三苗人当柴火烧了不少。也有被人窃取归为己有、至今散落民间的。后来盘瓠子孙到此繁衍,不知简牍古书为何物,又毁了不少。”
    舜帝与二妃、巫盐伯夷、夔、晏龙听了连连叹息。
    善卷又说:“老夫来这里后,对盘瓠子孙说及简牍古书的宝贵,并教他们识字读书,又收回来不少简牍谱牒。”
    舜帝说道:“先生又为天下人积了大德。”
    善卷说:“区区小事,何足道哉。”
    舜帝又想到了禅让天下之事,善卷听了,说道:“旧话请帝不要重提。”
    舜帝见善卷对待入仕态度半点没变,不想再扫兴,就说:“请先生不吝赐教治世之策。”
    善卷笑着说:“帝尧之策,不教而民从之。现帝作韶乐以愚民心,以繁调八音乱民耳,以华服丽衣炫民目,以二妃艳姿张民色,天下之乱,恐会起矣。”
    舜帝受到指责,不觉满面羞愧。
    娥皇、女英表情尴尬。
    巫盐、伯夷、晏龙怒形于色。
    夔表情也不自然。
    舜帝见此情景说道:“先生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