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轩辕,政体一统。玉兵时代,*呈瑞。
    高阳颛顼,天道通神,地道通民,姓氏频分。
    高辛帝喾,博爱于人。三才太极,合和为美。
    帝尧陶唐,一代圣君。其仁如天,其智如神。
    伏惟皇天,佑我虞舜。德业甫成,政体规范。
    民遵五典,法治有宪。贤良若云,百业蕃昌。
    天人合一,谐和兴邦。天下为公,上古伊甸。
    舜今耄期,帝位禅让。绵绵国魂,华章不断。
    尚飨!
    舜帝向苍天报告践帝位以来的业绩,祈愿帝位禅让以后,华夏伟业,万古长青。
    祭天以后即是祭地。舜帝走下祭坛,到一个方正而低陷的土坑虔诚礼拜祷告。
    封禅之礼完毕,舜帝回到行宫,听取了各诸侯、州长奏报,说明了自己南巡的打算,叮嘱众人悉心辅佐摄政帝禹。
    回到蒲坂后,舜帝跟禹作了一席长谈,一切都招呼好了,就一门心思择日准备起程南巡。
    舜帝对这次南巡早已策划周密。决定于二月初二起行,
    南巡的过程省去各种大型祭祀和诸侯会议,重在考查南方民情民俗民风,重在传耕教种,重在教化抚慰。南巡路线则按照禹的建议,选定以水路为主,跨黄河,漂长江,入洞庭,溯潇湘。决定从都城蒲坂出发,经安邑南行过黄河,过豫州封丘东,过南阳,渡淮河,漂汉水,经夷陵,漂长江,到巴陵,沿湘江南下到衡山,再南行至零陵,再以五岭山区的千古名山——九嶷山为据点,到各地去巡视。
    根据巡视路线,舜帝要禹给描画出一张行程图。又派人通知沿途诸侯、州长,在由陆行转水路的有关渡口事先备足船只。
    转瞬到了二月二,中原地带,田园绿肥红瘦。舜帝带了娥皇、女英、商均和一支精干的队伍,一支由彘指挥的乐队从蒲坂出发。摄政帝禹率众臣送行。简单地祭祀祈福仪式以后,舜帝率南巡队伍告别帝都,辞别群臣,驾车经安邑直奔黄河岸边克虎寨,然后连同车马一同登舟,顺黄河而下。舟入黄河支流洛水后,行数日,弃舟登岸,陆行数日后又乘舟,沿汉水,进长江。舟又行了数日,到达了洞庭湖。
    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奔向大海。但是,长江之水从上游流到荆州腹部之时,由于惯性作用的冲激,在相对低洼的弯地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支流,这些支流齐齐地汇聚入洞庭湖中,骤然之间水势便浩大起来。舜帝当年理服三苗,就曾经经过洞庭湖,因为是军务在身,舜帝没有时间观赏洞庭风光。这次再入洞庭,他放眼四望,只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横无际涯。湖岸芦苇摇曳,湖中白帆点点,白鹭成群而舞,鱼虾欢蹦乱跳。想当年三苗作乱时节,洞庭湖鸟烟瘴气,两相对比,舜帝此刻心旷神怡。
    舟行湖心。见一绿树荫蓊的湖洲迎面而来。舜帝抬头看,红轮西坠,天色已晚,便吩咐将船靠岸歇夜。
    第二天,娥皇身感不适,头晕眼花,浑身疼痛。舜帝看过后,知道是一路劳顿所至,就安排女英在船上陪娥皇休息。自己带了商均上岸考查湖洲。
    湖洲其实是座落在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山,是洞庭湖中一个呈椭圆形,两旁高,中间低的的小岛,由七十二小峰组成,灌木丛生,绿荫团簇,碧翠色深,峰峰灵秀,恰似一螺青黛。舜帝仔细看时,灌木大多是茶树。洲上土居人,把鲜叶采了用井水煮汤饮用。这种饮茶方式,从神农时代开始沿涉,十分原始,煮的茶苦涩得很,饮后咽喉干涩难受。舜帝把洲上人召集拢来,教给茶叶加工方法。
    舜帝手里拿着一支折下的茶枝问:“你们这地方把它叫什么?”
    一个老女人答道:“叫苦叶。”
    舜帝摇摇头,说道:“不,这叫茶。它是生长在南方的嘉木。”
    众人互语:“这东西叫茶?头一回听说。”
    舜帝道:“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之一的神农氏吗?”
    众人茫然。
    舜帝说道:“炎帝神农氏生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化时代,当时也正是采集狩猎生活向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过度时期。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所以被称作神农。”
    众人一阵叽叽喳喳议论,一中年汉子说道:“我们这地方只知道一年四季捕鱼。”
    舜帝说道:“神农氏还是发明医药的始祖。他遍尝百草的滋味,水泉的甘苦,告诉大家如何用百草治病,如何避开有毒有害的东西。在神农氏遍尝百草的时候,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所以,茶这东西,味道虽说有点苦,但是饮后能解毒止渴。”
    一中年女人说道:“这东西能解毒止渴我们倒是晓得的。”
    舜帝说道:“像你们现在这样采了鲜叶泡水喝,味特苦涩,饮后使人心燥、兴奋而睡不着觉,对身体不好。”
    一个中年汉子说了话:“我是这湖洲上的洲头,问一声,这茶要怎样饮用才好?”
    舜帝说道:“要先把茶叶进行制作。”
    洲头问:“要怎样制作呢?”
    舜帝说道:“制作茶要经过采、蒸、搓、焙、藏五个步骤。”
    紧接着,舜帝就告诉大家如何采摘嫩叶芽头,如何把鲜茶叶放在木制的甑子中蒸,如何把蒸熟的茶叶放在浅底大陶器或竹器中用手搓揉成针状,如何将搓揉后的茶焙干免得发霉以利收藏,如何用竹编成的器物四周半糊上纸后收藏焙好的茶叶免得失味。
    舜帝手把手地教湖洲人制茶。按照舜帝教给的方法炒出的茶,外形很像一根根银针,长短大小均匀,外裹一层白毫。舜帝又告诉湖洲人如何将炒制好的茶叶用洲泉之水泡饮。按照舜帝教给的方法,把烧开的洲泉水冲向放在陶杯中的茶,开始茶叶全部冲向上面,继而徐徐下沉,三起三落,浑然一体。舜帝与湖洲人共尝泡好的茶,那茶入口清香沁人,齿颊留芳。舜帝告诉说:“这样制作的茶饮用,茶芳香味正,解渴生津,提神醒脑、清肝明目,健胃和中。”
    众人赞不绝口。
    舜帝在小岛山呆了六天。娥皇身体尚未完全恢复。舜帝就跟二妃商量,让女英陪娥皇在小岛上暂住将养身体。娥皇、女英见小岛离巴陵不远,灵秀碧透,四面烟波浩淼,岛人热情洋溢,就同意在这里住下来等候舜帝。于是,舜帝就给留下几个随从侍女。
    按照拟定的路线,舜帝一行将溯湘江而上到衡山。舜帝就找在小洲上长在洞庭湖中捕鱼的土居人问明了从洞庭湖进入湘江的方向后,离开了洞庭湖洲继续南行。
    舜帝离了小岛后,小岛上的人才从娥皇口中知道了教他们制茶的是南巡的君王舜帝,从此,就把湖洲命名叫君山,把君山产的茶叶,命名为君山茶。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四章  1】
    舜帝一行离了洞庭湖中小洲,按照问明的湘江入洞庭湖口方向前行。
    洞庭湖亦称“云梦泽”,水阔八百里,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烟波浩淼,浩瀚迂回,山峦突兀,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风光绮丽迷人。舜帝的船队边行边欣赏着美不胜收的景致,不知不觉中到了一个地方。船行到此,江面逐渐开阔,水势平缓,有滩无险,江边有户人家,竹篱茅舍。舜帝叫船靠岸问过,回说船队走岔了,进入的是资江,不是湘江。刚已经过了尧天坪,来到了善卷溪,再往下走就是天湾了。
    舜帝问上岸打问的人:“问过了此地为什么有尧天坪,还有善卷溪吗?”
    上岸打问的人说:“没有问过,不知原委。”
    舜帝对尧天坪,善卷溪两个地名来了兴趣,索性亲自登岸问询。商均跟着上了岸。
    竹篱茅舍之中,住着一对夫妇,六十来岁光景。见舜帝芒鞋布衣,慈祥和蔼,气宇不俗,夫妇忙让坐倒茶,男的自报家门说姓善,叫善良。
    舜帝问道:“这地方有个尧天坪是麽?”
    善良回答:“你们的船舟刚行过的河湾边那个阔大的坪地就是。”
    舜帝问道:“能说说尧天坪的来历吗?”
    善良说道:“有一个尧帝访贤的故事你知道吗?”
    舜帝说道:“帝尧访贤的故事倒是听过不少,不知所指的是那一个。”
    善良说道:“帝尧在这地方所访的贤人就是我堂祖父善卷。黄帝曾经登过大熊山,后与炎帝、蚩尤余部在湘山同修盟好。湘山离大熊山百十里,是圣地,黄帝就是在这里接承帝位的。以后,颛顼、帝喾、尧帝,都来过这里祭祖。特别是尧帝,曾几次来这个地方,所以人们就把尧帝安扎的地方叫尧天坪。尧帝最后一次来湘山祭祖时年事高了,目的是禀告祖灵,决定接班人选。”
    舜帝插言问到:“帝尧多次来南方巡视我知道。他来的就是这地方么?湘山在哪里呢?”
    善良说道:“你们刚行船的江叫资江,湘山就在资江畔。当年,黄帝、炎帝与赤帝蚩尤余部曾在这里化干戈为玉帛,建立了了大同社会的中华古国。湘山有羞峰,羞峰东侧的风鳞港里有轩辕场,是黄帝炎帝与南方梅山族修好时共同祭过祖的地方。当年黄帝战胜蚩尤后南下,从龙阳(今汉寿)翻越天子仓沿柳溪一路来到湘山脚下,后来又沿着这条道路返归,从此这条路就叫做‘轩辕古道’。在羞峰极巅有轩辕台,方圆百丈,是先人从山下背土筑成,历经风霜雨雪,至今依然如故。湘山顶建有黄帝宗庙。”
    “哦,湘山还有轩辕台、轩辕场。黄帝宗庙呐?”舜帝自语,又自嘲说:“坐井观天,孤陋寡闻啊!”
    善良问道:“听说过一个叫善卷的人吗?”
    舜帝一听善良问起善卷,想起了刚听说过的善卷溪,料想必有关联:“你是说原在南岳衡山、后又到过沅江边大酉山、小酉山的的善卷吗?”
    善良说道:“善卷是我堂祖,家在天湾,离这里数十里。天湾就因我堂祖行天道而得名。至于他到过哪些地方我不清楚。当年帝尧到湘山祭祖,南方各部落诸侯、酋长均来到了这里参见尧帝并一同参与祭祖。尧昭告天下,要选天下贤能,将帝位禅让给他。尧帝得知天湾有一个名叫善卷的人,道德高尚,把一方治理得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一方清泰,就决定去访问善卷。由于道路不畅,车马难行,尧帝仅带两个随员由当地酋长带路,步行前往。”
    舜帝说道:“ 我曾在南岳衡山见过善卷,后来又在沅水大、小酉山见过善卷。”
    “是吗?”善良说。“当年帝尧芒鞋布衣,爬山涉水,第三天的日落时分方到天湾。经过交谈,帝尧敬佩善卷的人品与才能,要将帝位禅让给他。善卷听后,婉言谢绝。帝尧态度恳切,于是善卷连夜逃走,隐居到武陵枉山。”
    舜帝听了善良的介绍,便提出要到湘山和天湾走走。善良愿意陪同。
    第二天,舜帝带了商均和典乐官夔的儿子彘随善良超小道步行到湘山,路经一处时,远远地可见一峰峦起伏的高山,善良告诉说那就是大熊山,也叫天子山,并说离天子山不远有个天子坟,湘山旁边还有个天子仓。
    舜帝问道:“没听说过这地方曾经是帝王之都啊?”
    善良说道:“湘山流传一句民谣‘一路黄旌到柳溪’,是说黄帝登大熊山时,曾到过柳溪。柳溪发源于天子仓,流经黄南村,到黄旌洲入资江。天子山也就是大熊山,是蚩尤的大本营。这里溶洞遍布,适合狩猎,就成了蚩尤部落将养生息之所。蚩尤统一了南方八十一个部落,而成为蚩尤古国的天子,从而在这里留下了“天子山”之名。炎帝神农氏共出了八个帝王,第一代炎帝陵寝在茶山之尾,第八代炎帝榆罔坟墓就在天子山附近,叫天子坟。”
    舜帝当然知道炎帝。知道黄帝,也知道蚩尤,但是对天子山和天子坟还是第一次听说。他在想:那天子仓呢?究竟是炎帝榆罔的粮仓呢?还是黄帝轩辕的粮仓?就迫不及待地问:“天子仓是怎么回事?”
    善良说道:“梅山族到炎帝榆罔时出了个蚩尢,蚩尤善良、正直、勇敢,得到了山区各部族的拥戴。他结拜了八十一个峒主为兄弟,统一了南方山区。他因奇遇而得到芦山金,制造了弓箭、大弩、憾斧、戟剑,打造了八十一把蚩尤剑分发给八十一个兄弟,建立了蚩尤古国。梅山族与炎帝族世代友好,炎帝榆罔在阪泉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