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陈思王,有一次梅兰芳在上海大舞
台演出《洛神》,有人怂恿梅畹华情商寒云爨演曹子建,寒云初颇意动,
经再三考虑,恐遭物议,拒绝登场。所以右人说寒云一生放浪不羁,其
实临到大节他是丝毫不苟的呢!
民国二十年三月间他以猩红热不治,享年四十有二。幸亏潘馨航
笃念旧谊,把他丧事倒也办得风光旖旎,灵堂里挽联挽诗,层层叠叠多
到无法悬挂。其中梁众异的挽联是:“穷巷鲁朱家,游侠声名动三府;
高门魏无忌,饮醇心事入重泉。”贴切允当,可以说是最出色的一挽联
了。黄峙青有两首七律挽诗,其中“风流不作帝王子,更比陈思胜一
筹”两句,直把寒云心事一语道破,寒云地下有知,应当许为知己。
闲话故都年景
在早年农业时代,每年一交腊月就该忙过年啦。北京有句谚语
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又说:“送信的腊八粥,要命的关东糖。”总而言
之,各行各业喝腊八粥,就要清厘人欠欠人的新旧账目了。
熬腊八粥
自古流传,腊月初八那一天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证道的佛日。佛
门弟子用豆、果、黍米熬粥供佛,就是喝了佛粥,可以上邀佛祖庇佑。
中国民间喝腊八粥,始于汉武帝时期。到了盛唐,腊月初八称为腊八
节,过腊八啜粥的风气曾盛极一时。清朝康(熙)乾(隆)时期,天下承
平已久,除了熬腊八粥供佛外,乾隆踵事增华,把熬腊八粥视为一个大
典,每年都要指派近支王公大臣,在雍和宫监视熬粥,供佛之余,分送
皇帝及各宫后妃去吃,名日“尚膳”;并且要颁赐近支王公臣僚。说是
吃了这种腊八粥,一年之内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熬制腊八粥的习俗,大江南北、黄河两河各省好像都很普遍。不
过北平许多够资格戴红顶子的官宦人家,因为要把自己熬的腊八粥进
供内廷,谁也不敢马虎。拿我喝过最考究的腊八粥粥料来说,共有糯
米、小米、高梁米、黍米、苡仁米、玉米糁、大麦仁、红豆等八种。其中苡
仁米要挑去中间米糠,红豆要洗成豆沙。粥里用的粥果,除了干百合、
干莲子可以混入锅内同煮外,其他六种粥果,榛瓤、松子、杏仁、核桃、
栗子去壳退翳、枣子除核,可跟红糖另放,喝粥时自取。熬粥的水要一
次放足,不能再加。枣子剥下的枣皮用水煮开将豆沙稀释搅匀,如果
放得多少适当,则粥呈深藕粉色,啜喝起来,色香俱佳,方算腊八粥的
上乘。
购买年货
过年应买的东西很多,但也不外是过年应用吃食物品、鞋帽衣饰
等等。谈到过年吃食,以:北平来说,各商号铺户最早昀虽然正月初六
就开市大吉,可是所卖都是隔年宿货;总要过了灯节,才进新货正式做
买卖呢!大饭庄子过完年开市最晚,有的要到正月底才开座。一则因
为炉灶用了一整年要好好整修一番;二则灶上红白案子师傅,只有过
年歇官工,纷纷回原籍过年,所以不能太早开座。至于过年不休息照
常营业的叫“连市买卖”,那是少之又少了。照以上情形来看,手头宽
裕的人家,预先准备个半月二卜天食品的,视为理所当然。这笔费用,
可就相当可观了。
至于衣着方面,一家男女老少过新年,换新鞋是不可少的。北平
老妈妈有句老话,说过年穿新鞋踩小人,免得人在背后嚼舌根子。过
年换新衣戴新帽,只是小孩而已。至于大人们,北方民情相当朴实,衣
服的款式,几年也不会变样,不像现在忽长忽短、时肥时瘦,年年花样
翻新。除了豪门巨富闺秀,要做几件新衣服夸耀一番外,一般人家妇
女,都有所谓家常穿的衣服和做客穿的衣服,把放在箱子里的做客衣
服拿出来穿,再买几朵绒花戴在头上,也就可以对付着过年啦。
擦拭祭器请香烛
中国人过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酬神祭祖。早年每个家庭大都信
奉佛教,一年四季受佛祖庇佑,年终岁暮,自然要仰答天麻,并为来年
祈福。过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平日家人寄食四方,你东我西,到了
岁末除夕总要赶回家来阖家团聚,此时慎终追远告祭先灵是最恰当
了。北平中等家庭都有几堂祭器,这种祭器都是广锡制造,底下是水
碗(取其温暖菜肴不凉),碗盖做成鱼质龙纹,鸡群凤饰专供祭祀之用,
每年只用一次,至于供干鲜果品的基卣樽瓯,都要洗拭干净。
敬天祭祖自然步不了香烛,平素不烧香的人家,过年也要多烧几
炷香,多数由除夕起到十七日送神止,共烧十八天。除夕说是诸神下
界,访察人间善恶,所以除夕还要另外点一座通宵香斗。北平各大香
烛铺全能订做,斗高四尺多,每节要用金银彩纸打箍,斗盘分成若干小
格,里面放的都是青精玉芝馥郁酗辞的香料。香斗从除夕子正点燃,
要到元旦午正烧完,才算真材实料。天地桌前枝长可逾丈,粗过拇指
的子午香,一枝接一枝,要点到正月初八顺星、撤供桌,才能中止。祖
宗神主喜容前一枝麝脐兰熏的藏香,更增加了除夕祭祖时庄严肃穆的
气氛。此外大双包小双包的各种蜡烛,百速锭五封装十封装的还有散
把儿香若干包,大约酬神祭祖才能够用。除了藏香要特地跑一趟白塔
寺或雍和官,跟庙里喇嘛购买外,这些香烛要在祭灶以前跟香蜡铺定
妥。否则临时现买,香不干、蜡不固,岂不大煞风景;甚至一年之内,遇
事都不会顺心如意的。
扫 房
从前过年扫房也是一件大事。早先老年人避忌太多,过了腊月二
十就不准扫房啦,那一天是土王用事,也不能动土啦。所以哪一天扫
房,要先翻翻《玉匣记》,官宦人家都有一本《玉匣记》,可以自己选择适
当的黄道吉日去扫。有些小户人家自己没有《玉匣记》,或者不认识
字,那就要庥烦一下附近的油盐店了。无论哪家油盐店都有一本《玉
匣记》,好像店里还有一位专管《玉匣记》的同人,凡是左邻右舍来请他
选择吉日,他能毫不犹豫照书上原文背诵如流,选个诸事大吉的好日
子。现在《玉匣记》这本书,已经没人知道,扫房吉日请教油盐店,可能
更是大家闻所未闻了。
北京为过年清洁大扫除,不要别人来检查,自己做得就非常彻底。
首先要把墙上挂的字画房镜,拿到院里拂拭干净。桌几橱柜放的古董
文玩,以及一般使用器皿物件,一律拿到院里该洗的洗,该擦的擦。把
整个屋子腾空,一方面用长把鸡毛笤帚扫房掸尘,一方面用锯末子(北
京称木屑为锯末子)和水,搜(读如“守”)了~遍又一遍,把地扫得~尘
不染(北京都是方砖地,很少用地板的)。再把琉璃门窗隔扇,擦得光
可鉴人。然后搬出屋外的物件再一一放回原处,才算大功告成。北地
冬寒凛冽,滴水成冰,就是用滚水来洗刷,一会儿工夫手指头仍然冻得
红肿生疼。现在虽然事隔若干年,想起过去北京扫房的滋味,仍觉不
寒而栗。
封 印
在清代各衙门的公务人员,既无星期例假,又无排日轮休,终岁辛
勤。到了腊月二十以后,无论大小衙门,都要封印停止办公,大家才能
稍安喘息。在封印期间,有早经用空白公文加盖“预留公文”小木戳,
遇有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要件,由有司禀承堂官后,可以权宜行事;等
开印后,再补办公文。大小衙门封印日期,整齐划一,开印日期一律定
为正月二十。繁忙的机关,过了初五,正月初六虽不开印,遇上紧急要
公也自然要先行处理。有些闲散的冷衙门,虽然说是芷月二十日正式
开印,可是懒懒散散不把正月过完,好像办公还不能恢复正常呢!封
印开印都要香烛供奉,磕头如仪,燃放鞭炮,以示尊重国家典制。
各衙门的大印,都是官篆直纽,放在木装印匣里,封印时要用一块
杏黄或土黄色布,把印匣包起来,打上印结。从前当监印官的人,必须
会打印结。所谓印结,系的时候,有一种特别技巧,看着印结是系得牢
牢的,可是开印时用单手一抖,印结立开,既不准打死扣,更不准用两
手来解。从前官场迷信说,印结系死扣,不但衙门上下容易发生龃龉,
对外行文更多阻碍。新正开印,如果监印官抖得漂亮,一揪就开,拿户
部比较阔的衙门来说,堂官送个十两二十两茶敬是很平常的呢!
笔者服务公职的时候,有一次转勤交卸,给我监印的是位女性监
印官,印结一抖而开,手法非常干净利落。我曾经问过她,何以会这种
老古董手法。她说,她的父亲当年在浙江布政司衙门监印,她耳濡目
染,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可惜当时事忙,没能向她仔细请教,这种巧妙
手法,现在可能已经没人会系啦。
买爆竹请蜜供
中国人无论南北各省没有不喜欢放爆竹的,到了过年,正是普天
同庆的好日子,更要大放特放一阵子。除夕祭祖,子正迎灶接种,元旦
出行,这三挂长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越长越表示人财两旺。冀察政
务委员会时期,萧振瀛是炙手可热的人物,据说民国二十三年元旦出
行,他在北兵马司住宅放了一挂三十万头特制长鞭,足足放了半小时,
把胡同里交通都断绝了。普通最长的鞭是足十万头,三十万头鞭自然
是特制品啦。过年北平除了东四西单鼓楼前,设有临时卖花炮的大摊
子外,零整批发鞭炮的反而是各大茶叶铺。茶叶跟鞭炮根本扯不上关
系,何以茶叶铺发售鞭炮呢?笔者曾经问过若干老前辈,谁也说不出
所以然来,现在恐怕更没有人知道啦。
北平的花炮除了当地花炮作坊自制,近处来源是河北省的束鹿,
远则湖南浏阳,广东琼州、雷州、三水。带响的花炮,有双响、天地炮、
二踢脚、炮打灯、八角子、连升三级、平地一声雷、炮打襄阳城等等;不
带响的有太平花、花盆、葡萄架、大金钱小金钱等等。小孩拿在手卜放
的,有地老鼠、滴滴金、黄烟、洋花等等。最巧妙的是花盒子,层数越
多,盒子越大,价钱也最贵。当年城南游艺园元宵节必定放一次烟火
花盒子,以娱嘉宾。最大的盒子圆径有七八尺,高约两尺有余。所有
火彩都折叠好,一层一层放在盒子里,放起来万斛繁星,云烟万状。跟
现在联勤制造的高空烟火,巧心妙手,可以说各有千秋。
蜜供也是北平过年必不可少的点缀,天地桌,佛前,灶神前都是必
不可少的,除了灶王供只有三座而且比较矮小点外,其余都是长近两
尺、五座算一堂的大蜜供。过年处处都要花钱,这三堂蜜供,当然所费
不赀。一般有计划的家庭,可以先到饽饽铺上蜜供会,除夕之前保管
一份几一份儿用圆笼挑到家里来。谁知分期付款的办法,北平饽饽铺
早就行之有素了1
写春联买年画
大人忙年,小孩在书房读到腊月二十左右,老师分别回家过年,书
房私垫也就放年假了。那时既无寒训